伏枕略观 ,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 多矣。 讨论、研究《金瓶梅》的著作和文章,从明代至今,可以说汗牛充栋。我这里选取的八本书,其标准主要是个人趣味,个人看过而且觉得还不错的(当然差不多也就看过这八本,还不是全都通读完),还有一些资料汇编和俗语词典之类,不在此列。 1
《秋水堂论金瓶梅》 田晓菲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关于金瓶梅的书,那就是田晓菲的这部《秋水堂论金瓶梅》,秋水堂是她的书斋名。我是先读了这本书,才开始阅读并喜欢上《金瓶梅》的。当时一读田晓菲,便惊为天人,何等的才情,何等的手眼,才能写出这样的书呢?查过之后才知道,她年纪轻轻就已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如果没记错,田晓菲专业是中古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金瓶梅只是业余爱好,但一出手,真是惊艳。无奈田晓菲长期呆在国外,为人又过分低调,在国内竟然少有人知,有时看到国内某些人各种讲堂、谈话节目、签售,用一些鸡零狗碎的陈旧东西,居然也能赚得不亦乐乎,常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 《秋水堂论金瓶梅》这本书是对原著的通读通论,每一篇讨论小说的一个章回,每篇都分别列明《金瓶梅》绣像本和评话本的回目。每一章回的评论所关注之点有大有小,笔触既细腻又阔达,好比一个导游带你从头游览到尾,既要帮你把握整体,又要提醒你某某细节值得注意之处。 比如,在第一回里武松的出场,田晓菲特意指出,打死猛虎的武松以死神使者的形象出现的,他坐在马上,"身穿着一领血腥钠袄,披着一方红锦",这个形象蕴涵着无穷的暴力与残忍,一出场,便和红色的鲜血联系在一起。而金莲的结局,在这里已经可以见出端倪了。 2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格非 这是小说家、学者格非讨论《金瓶梅》的一本专著。比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出版晚了将近十年。我想,格非先生在写作的时候,有田晓菲横亘在前,他想必也时常困扰,不得不想法设法绕过她,必然是下了很大功夫。从阅读来看,格非先生做得不错,既有学者的严谨扎实,是当行本色;也有作家的灵动敏锐。 "雪隐鹭鸶"来自《金瓶梅》中的一句诗: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雪隐鹭鸶"这个意象,就是要让读者体味书中平常的人情世态中所隐藏的深险湍流。 全书共三卷,第一卷"经济与法律",从明代经济社会史角度分析,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二卷"思想与道德",将小说置于十六世纪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第三卷"修辞例话",进行文本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第一卷,很多"金学"著作是专门从经济角度研究,此书并无太多新意。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三卷,颇有新见,皆是硬货。 3
《金瓶梅人物》 孟超 这是《大家小书》中的一本。对于作者孟超,我没什么了解。这本小书只有薄薄160来页,要言不烦地评述了《金瓶梅》十余个主要人物,简明扼要,但缺点是缺乏深度,陈词老调不免多了些。比如,论潘金莲,说她一生在糟蹋蹂躏之中过着生活,没有独立的人格,杀不出封建势力的出重围。话是不错,但浅了些。对比之下,格非在《雪隐鹭鸶》中一句就超过了孟超全篇:"潘金莲只打算在赤裸裸的现实层面承担自己的命运,与吴月娘的道学与佞佛,与孟玉楼的善用腾挪之术,与李瓶儿仁柔示弱以策安全的心机,都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此书也有亮点,就是书中人物插图,皆是大师张光宇所绘,为此书增色不少。作为入门了解的书,这本书可以一读。 4:
《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 侯文咏 作者侯文咏原来是医学博士,后来专职写作,在台湾号称"作家中的周杰伦",各种玩跨界,名气很大。媒体常提及他独特的"侯式文风",在我看来,其实是现在特别流行的戏说风,《唐穿》《水煮三国》之类,不过却不油滑。在分析人物、情节时,未必有独到深刻的见解,但常常会套用一些现代流行的理论或者说法,未必多妥帖,也算是一亮点。 比如,在潘金莲鸠杀武大郎这段,侯文咏就用了赛局理论——大陆译作博弈论——来分析潘金莲和西门庆不得不杀武大郎的原因。 比如,在分析西门庆几房妻妾的战争,就把各种因素简化为受宠武力值,对每个人进行实力评估。 虽然在分析上,比格非、田晓菲要浅,但通俗浅白,很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看似调侃戏说,作者确实是对《金瓶梅》下了一番极扎实的功夫。仅举一例(我常常用这个来试验作者功夫深浅,比方拿出某学者的金瓶梅俗语词典或者金瓶梅校注,我总是先翻到第二回,看看作者对王婆说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如何解释,好多所谓学者在此中招,含混而过。屡试不爽): 只看侯博士上面的这段解释,我基本能判断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5:
《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剧》 孙述宇 作者是香港的一位老教授。他的这本小书也十分薄,虽只有百二十来页,常有珠玉之见,随手可拾。若说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论析人物时,常常援引外国小说人物作比较。比如,讲应伯爵,就谈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福斯塔夫,虽然是多余的人,是蛀虫,但作者都给予了同情和欣赏;写宋惠莲浅薄之下藏着的爱心和贞洁,接着写到托尔斯泰《哥萨克人》里的乡下姑娘玛利亚。 本书有大量崇祯本插图 此外,全书时常把《红楼梦》拉出来作陪,证明《金瓶梅》高超之处。也不奇怪,喜欢《金瓶梅》的人,往往都认为比《红楼梦》好,刘心武、田晓菲、格非、孙述宇,都是。大略相较,《金瓶梅》是成年人的书,是充满悲悯的宗教剧,而《红楼梦》是给青少年看的言情小说。 6
《物色 : 金瓶梅读"物"记》 扬之水 扬之水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长期从事名物研究。在这本书里,扬之水老师考证的都是《金瓶梅》里金银家具各色器物。《金瓶梅》一大特色,就是对明代社会生活描写巨细无遗,一事一物,并不像《红楼梦》里夸张描写,都是客观写实。在《金瓶梅》里,李瓶儿的金丝䯼髻,潘金莲的黑漆欢门描金床,西门庆附庸风雅又暗藏风情的书房到底什么样?扬之水老师一一道来,配以实物图像印证,一器一物,皆立说有据。最妙的是,扬之水对器物的考据,没有完全脱离小说文本,时时贴着故事的筋脉来写,要让读者晓得,这一器一物,不是单纯的摆设和点缀,常有塑造人物、勾连情节的妙用。 比如,讲"穿心盒",女子一般用于装脂粉,男子用来装香茶,西门庆有时用以装补药。《金瓶梅》第四回,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随身带的银穿心里,就是香茶木樨饼儿;到七十九回写西门庆之死,又是死于盛满色欲的穿心盒里的胡僧药。扬之水指出,一始一终,前后照应,"穿心"二字似乎是双关,让人领会作者运用物色构筑情节的缜密之意。这种细腻,如果不是平常着意于器物的读者,是绝难发见的。 7
《食货金瓶梅 : 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 侯会 《金瓶梅》就是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小说男主角是个富商,故事地点发生在运河八大钞关之首、富甲江北的山东临清,所以这部书里,写得都是饮食男女,茶米油盐,全是实写,一分一厘丝毫不爽。有一回,写孟玉楼、潘金莲几个下棋,赌五钱银子东道,三钱银子买金华酒儿,二钱买了个猪头,教来旺媳妇用一根柴禾烧得稀烂,几个女人花了相当于现在100块钱吃得热热闹闹。潘姥姥来给女儿潘金莲过生日,到门口却没钱给轿夫,金莲也拿不出,孟玉楼看不过,自己掏了六分银子打发轿夫,相当于打的起步价十多块。所以,通过《金瓶梅》可以准确反推当时社会经济状况。 《皐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版画 武大郎租的院子一年多少钱?西门庆如何投资?李瓶儿有多富?这本书正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金瓶梅》的。比如说,西门庆几房妻妾的床,扬之水是从器物角度还原这几种床是什么样子,而侯会这本书,则告诉你哪种床值钱。西门庆娶潘金莲时,花16两给她买了黑漆欢门描金床。潘金莲争强不伏弱,又逼着西门庆花60两买了跟李瓶儿一样的螺钿厂厅床,合现在万元以上。等西门家败落、潘金莲被逐一死,她的床被吴月娘陪嫁给孟玉楼,李瓶儿那张三十四两银子就给卖掉了。几张床主人的更易,反映了人物间的好恶关系,折射出不同的命运结局。 闲插一句,明代一两银子折合现在人民币多少钱,高晓松在谈话栏目里讲金瓶梅说过几次,记得他特别强调,根据他的测算,明代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人民币200元,仿佛他的独得之秘、专有成果一般。其实差不多随便找一从经济角度研究金瓶梅的书或文章,它就能告诉你这个答案,而且这种书和文章特别多。 8
《梁羽生闲说金瓶梅》 梁羽生 梁羽生武侠小说封闭后,从1986年元旦起,开始在香港《商报》上写专栏文章,当时一日一篇,约五百字,配有香港女画家高宝的《金瓶梅》连环插图。约一年半连载完毕,合计32万字。因是报纸专栏,故写得俗白易懂,不掉书袋,亦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