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年银行息差管理的思考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本质上是风险管理,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结构化的风险管理。包括:第一是内部资本充足管理,即非预期风险的管理;第二是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第三是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管理。对于这些风险管理,我们跟做研究的同事们角度是不一样的。
  从外部来看银行,大家都会认为,明年有哪些资产可以投,所以银行资产负债配置就会往哪个方向去。可能明年债券会好,银行可以买很多的债券;如果明年可能债券不行了,我们可能在明年不买了,现在大量的研究文章都是集中在这样一个角度。
  但是从银行实务的角度来讲,并不是这样的一个角度。决定着银行资产配置的有许多刚性的因素,比如说债券,银行必须要配15%-20%左右的债券。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这些比例的债券就没法做流动性管理。比如说你觉得今天债券不好,把它卖掉,卖掉之后你持有什么东西?所以它的配置更多的是一些刚性的需求。从银行本身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管控、风险管理的逻辑来讲,更多的是一种"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管理方法。就是说无论债券涨跌,无论利率涨跌,利润正常波动是可控的。这是微观银行在这个经济体系当中生存的一个基础,所以说从宏观看银行和银行怎么去适应宏观变化有一个很大的差别。这是我们整个做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大框架。
  下面我们再判断明年将面临一个怎么样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的环境。
  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讲,可简单地概括成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稳健中性,第二句话是严格监管,第三句话是利率分离。
  第一句话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实施。去年央行允许临时动用准备金以后,市场利率是有过一波下降的,但是下降完以后央行马上采取了"削峰填谷"的措施,市场又回到了原来的利率。那么这个说明什么呢?就是整个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我们做出利率判断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这种"削峰填谷"。我们的观点是就目前这样的稳健中性大的框架而言,简单地调整利率或调整准备金率,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
  第二句就是严监管。我的理解是严格的意思,重在严格执行。不管去年还是今年出台的政策法规,实际上真正改变规则的东西不多,所以应该说是更加严格的监管执行。
  第三个是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利率的分离。以前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降杠杆之后,二者会慢慢地融合。但我们现在发现,这两个市场的利率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运转。贷款利率有一些波动,但是整体上它是比较稳定或者说稳健的。就像王剑说的,今年可能还会有一些提升,但是整體变化不大。而真正变化大的是货币市场利率,所以只要去杠杆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整体就不会有太大变化。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四条线:存款利率是最低的,第二是同业负债的利率,第三是同业资产的利率,第四是贷款利率。这样的一个排序下来才是正确,这才是整个金融体系一种合理的分工。
  内部环境
  从内部环境来讲,也是几句话。
  第一个叫做资产刚性。资产刚性是指:第一,银行资产,大概每年有1/3的资产会到期,大行可能适当少一点。我们所有的资产大概有2/3,它是固定不动的;第二,除了1/3会到期的资产,实际上整个经济里面有一部分铺底流动资金,就是随时可以拿随时可以用。第三,同业理财有一部分资产回表。这些资产的刚性,且收益普遍偏低,是2018年一个很大的压力。
  第二叫做负债的刚性。假设我们是一家新开的银行,在新的金融主体出现的时候,你会怎么去想这个问题。资产价格低,负债成本高,我可以选择不干。但有资产刚性在前,负债的问题是没办法躲的,所以这样就变成了负债的刚性。以前银行是找不到资产,而现在资产就在那个地方,因为只要利率往上走,所有的资产都不会提前还给银行。今年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当中,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负债荒带来的流动性安全的问题。另一个就是负债成本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在2018年我们只能采取一个防御性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
  所以2018年我们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全覆盖的问题。资管新规后整个银行理财的规模会发生变化,所以,任何一个遗漏项都会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大窟窿,必须全覆盖。从这个业务范围来讲,不得不把理财、各种表外业务都要纳入表内,这是一个假设前提,接下来再去管理。
  第二个问题是全要素,坚持同时推进资本、流动性、利率风险三个结构化的管理框架。要有足够的弹性且留有足够的余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个。第二个全要素,就是怎么样去提高银行资产的效率,即在资产不变的情况下来降低负债成本,先要把所有的能够驱动银行增长或者驱动银行效率提升的要素和产出要素都纳入到整个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第三个问题是全过程。2018年一年,可能都在打艰苦防守战,而不是说年初做一个预算,年底做个决策那么简单。
网站目录投稿: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