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张瑞敏谈互联网变革不要把人当做工具


  2014年6月14日,全球知名家电品牌海尔董事长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做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的发言。他认为,互联网带来企业与用户零距离、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管理等变化,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
  以下为发言的主要内容
  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我觉得既然是企业就不能够说是成功的,因为所谓成功的企业踏上时代的节拍,但是不可能永远踏上时代的节拍,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所以企业就像冲浪者,今天冲上这个浪尖,明天不可能保证在浪尖上。
  举一个例子说,就像手机,摩托罗拉(曾经)是手机行业的老大,但它很快被诺基亚超越,原因在于时代的变化。因为摩托罗拉是模拟时代的霸主,而诺基亚抓住了数码时代的机遇。但是诺基亚很快(又)被苹果所超越,因为苹果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所以如果你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
  特别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会是彻底的颠覆,因为大概200年传统的管理正在被互联网所击碎。200年传统的管理理论基石是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并由此产生三位古典管理学的先驱:第一位是泰勒管理,第二是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他提出科层制;第三个是法约尔,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但是现在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都被颠覆了。
  第一个是零距离。企业和用户之间是零距离,从原来企业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所以生产线要改变。另外一个是去中心化,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中心,(也就成了)没有中心,没有领导,因此科层制也需要被改变。另外一个是分布式管理,全球的资源我都可以利用,全球是我的人力资源部。这些(使得)一般管理理论在今天也并不适用了。
  二、互联网时代中海尔的改变
  第一,战略的改变。
  (过去)全世界的企业都是以企业为中心,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必须以用户为中心。海尔为了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现在正在做的一个尝试叫"人单合一,双赢理论"。"人"是员工,"单"是用户资源,把每个员工和它的用户资源连在一起。所谓"双赢"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你的自身价值。这个尝试难在哪里?难在很难让员工找到他的用户。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说所有企业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客户是谁,第二个是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所以叫每一个企业里的员工找到自己的客户的难度是可想而知。
  原来是我们的企业是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底层的员工上面有很多领导,很难自主做出决策。现在把员工解放,只要有创意,只要找到你的用户,你就可以自己来创业,所以最底下的员工可以出来之后自己创业。
  这里讲了一个例子,我们有三个青年人,二十多岁,他们自己发现有一个机遇,就是电脑笔记本中的游戏本。这个游戏本的用户很多是发烧友,他们对游戏本有很多意见,有很多专业的要求。三个年轻人在网上发现大体有3万多条意见,他们把3万多条意见归纳成13类的问题,创造一个新的游戏本。他们自己搞了一个商标叫"雷神",用了半年时间从零到现在成为了游戏本这个行业里头的前列。
  我们给了这三个青年人3个权力。第一个是决策权,第二个是用人权,第三个是分配权,就是薪酬权。有了这3个权力,他们三个人才能在公司里做成这件事。
  所以我们现在的理念叫"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超值我分享",就是如果员工自己找到用户,你自己可以为这个用户创造价值,那么创造出来的价值有你的一部分。现在我们企业叫"企业即人,人即企业",每个创业者都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企业,这和传统的管理理论完全不一样。
  传统的管理理论它是三个要素: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手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被管理者,管理的手段是所有出来那些管理的模式,这是一个封闭性的系统。但是现在海尔把它变成开放的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出来创业,这样原来的组织就被颠覆掉了。
  第二,组织结构的改变。
  原来企业的组织是串联式的,现在变成并联式的。美国学者钱德勒有一种说法:企业成长主要是依赖于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决定企业的成长,第一个是战略,第二个是组织。而且他有个"从属理论",就是战略是从属于时代,战略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设计,但是组织又根据战略的变化来变化。
  所以,海尔的战略改变了,组织也要进行改变。原来是串联式的,从企划到中间设计、营销一直到最后是用户,企划与用户之间有很多传动轮,这些传动轮并不知道用户在哪里,这也是企业里头的中间层。还有社会上的中间层,比如供应商、销售商。总而言之是企业和用户之间隔得很远。
  现在我们把企业和用户之间连在一块,其他的资源也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你能够创造用户资源你就可以进来,而且所有的合作方在里边是利益最大化。过去企业和供应方之间是搏弈关系,比如采购材料,谁的材料便宜我用谁的,但是现在是谁能够参与我的前端设计我就用谁的。比如钢铁厂也可以参与前端设计,我们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清楚,但是用什么样的钢材我们不如他清楚,他参与前端设计可以给我提出更好的方案,这就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改变之后我们是"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隔热墙是中层管理者。查尔斯·汉迪有一句话说"企业里面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就是他们没有什么神经,他们不会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所以去年我们去掉16000人,海尔去年年初是86000人,去年年底变成70000人,所以去掉了18%。今年预计再去掉1万人,主要就是中间层,还有是一些业务变成智能化了就不需要这么多人。
  第三,薪酬的改变。
  过去我们用的是全球比较通用的宽带薪酬。宽带薪酬的标准主要是依据每个人的职位、每个人工作的岗位,换句话说,它是以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来得到劳动报酬。现在我们变成两位点阵,一个横轴,一个纵轴,横轴是企业价值,所谓企业价值是比较传统的,比如销售收入、利润、市场份额等等,但重要的在纵轴,纵轴我们的依据是梅特卡夫的定律,他的定律提出来"网络价值",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
  网络规模主要是两个变量,第一个是网络的节点,第二个是联网的用户,所以我们把企业所有员工都变成网络的一个节点,谁连的用户最多谁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市场上有销售收入、有利润,但是没有联网的用户,这个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不能成立。这就使得每个人都必须联到市场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从原来传统的360度考评,变为用户考核。360度考评这是国际化大公司普遍都在用的,就是你的上级、下级、同事都来考核,但是我认为这个到了中国是完全没有用。中国讲关系,比如你360度考核,他跟张三说"我给你打的分是很高的",那张三肯定给我打很高的分,互相串通起来,360度关系没有用。
  现在是用户考核,用户说你好你就好。比如我们提出"按约送达,超时免单",规定7点钟送,如果超过7点给你送的货就不要钱了。这个钱谁拿?谁造成的责任谁负责,这个体系自动的就很好运转起来了。我们去年送了78万笔的货,但索赔的只有58笔,不到万分之一,整个体系就运作起来了。现在在网上提出来如果用户有点赞你可以受到加奖,如果用户对你提出投诉你就有问题。
  三、海尔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探索试错
  第一,企业平台化
  我对平台定义非常多,我认同的是"平台是快速配置资源的框架",所谓的平台是很多的资源可以马上进到这个平台上来,其实就是变成一个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是开放的,你就可以整合全球资源完成你的目标。
  第二,员工创客化
  原来从知情者变成主动的创业者,这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用户的个性化,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用户不是去购物,而是在购物。不是到商场去购物,而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购物。
  第三,用户个性化
  但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是一个中心了,他是地球的中心,他可以成为一个发布者,我可以把我的购物体验在第一时间成为全球直播,你必须以他为中心,所以用户个性化是满足每个个性化的需求。最后就是像康德说的,"人生目的,不是工具",任何时间不能把本人和所有人当作工具,因为人自身就是目的。比如流水线就是把人当作工具了,现在就真正以人为目的来设计。
网站目录投稿:采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