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者们对于三元悖论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三元悖论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即"三元悖论"的具体内容及原则发展、"三元悖论"的具体内部三个目标运作机理及相互关系分析以及"三元悖论"原则对于各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度过程中适用性和搭配性分析。 【关键词】三元悖论;原则;理论政策;实践 "三元悖论"主要是指货币政策有效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实现,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部分是集中于三个目标之间的理论、关系研究,定性分析和理论研究较多,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较少。 一、国内外关于三元悖论原则的理论研究 关于三元悖论的提出,凯恩斯(1930)提出要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是不可能同时實现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米德(1953)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发生冲突,即"米德冲突"。Mundell(1961,1963)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IS-LM曲线,提出"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Krugman(1998)提出"永恒的三角形",即国际货币制度的选择问题可归结为:调节性、置信度和流动性。 Shambaugh(2003)将汇率制度分为盯住汇率制度和非盯住汇率制度;将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分为开放和不开放,构建四个子样本,证明开放经济下的 "三元悖论"确实存在。Klein&Shambaugh在2013年将原来的四个样本扩展到九个样本,发现三元悖论依旧成立。 国内的很多学者论证蒙代尔一弗莱明"三元悖论"和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关系。孙华妤(2004) 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多恩布什汇率超调模型,提出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能作为汇率制度选择的参照标准。陈雨露(2004)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开放度增加,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宁叶、王一鸣(2015)基于1994-2013年日本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日本存在"三元悖论"的政策约束。 二、国外外关于三元悖论原则的政策研究 Eichengreen(2003)提出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各国加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趋势不可逆转,而长期来看各国应该退出现行的实际固定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 关于外汇储备规模对于三元困境的影响,Aizenman(2010)解释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外汇储备的积累,主要是源于金融集聚化的发展,而研究发现更高的外汇储备水平更加有利于缓解三元困境带来的问题。Ila和Ajay ( 2010) 调查分析11个亚洲国家的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特征,指出该11个国家名义上资本账户开放缓慢,正是这种宏观政策组合导致这些国家货币政策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呈现出顺周期的特点。Andreas Steiner(2015)使用组合均衡模型分析1970-2010年面板数据,发现外汇交易干预可以进一步缓解三元悖论带来的问题。 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环境进行分析,相关理论分析较少。管华雨,张晓田(2000)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运用资产组合分析法,指出传统理论上冲销干预引发恶性循环、恶化财政状况、干扰货币政策等负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刘韬、李博(2011)根据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理论,从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稳定性、货币流动性和汇率水平稳定性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环境。 除去一些定量分析内在机理和联系分析,国内学者也通过一系列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靳玉英、周兵(2014)基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视角,分析29个新兴市场国家三元悖论框架的演化及该框架选择的经济效应。范小云、陈雷、祝哲(2015)使用二次项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利用Aizenmanetal(2010) 编制的三元悖论指标等跨国面板数据证明随着汇率制度的更加浮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先增强,之后增强效应减弱甚至变为削弱作用。 三、国内外关于三元悖论原则的实践研究 国外的相关研究中,Aizenman是研究这一问题的著名学者。Aizenman和Ito ( 2008) 根据1970 年-2007年170个国家的数据,通过计算这些国家在这四十年间的悖论指数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在宏观政策搭配中的差异。Aizenman Joshua、Menzie D. Chinn 和Hiro Ito( 2010) 进一步发展悖论指数模型,其研究成果扩展到全球金融危机的研究领域。Helmut 和Roestel ( 2010)根据20个发达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分析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货币政策独立的重要性。 而国内的学者对于我国的分析主要是提出加强汇率改革,刘锦虹(2004)、张礼卿(2004)、江承金,赵亮(2004)等认为在三元悖论的重大背景下,汇率制度应该不断走向浮动。胡祖六(2004)基于"不可能三角"命题,提出如果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不能调整,就必须实行更严格的资本管制。国内学者也有通过计量模型和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梅冬州、龚六堂(2011)将Bernanke模型推广到小国开放经济,发现汇率制度的选择与持有的美元资产比例和金融加速器效应直接相关。沈军、吴晓敏和胡元子(2015)通过对中国与印度在三元悖论中的政策组合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在扩展三元悖论这一崭新的视角下量化性地探讨印度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宁叶、王一鸣(2015)将基于"三元悖论"理论假说,将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和金融开放置于统一框架下,分析日本在1994年以后的三元经济政策目标组合。 四、评述 学者们对于三元悖论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三元悖论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即"三元悖论"的具体内容及原则发展、"三元悖论"的具体内部三个目标运作机理及相互关系分析以及"三元悖论"原则对于各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度过程中适用性和搭配性分析。就目前研究来看,未来的研究应当集中于具体如何化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互斥性和矛盾。 【参考文献】 [1]管华雨,张晓田.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冲销政策[J],金融研究,2000(7):101-108 [2]袁宜. 资本项目开放中的汇率安排—印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经济研究,2005(6):36-41 [3]徐爽,姚长辉.人民币升值预期、物价稳定与热钱控制的三元和谐[J],金融研究,2007(10):15-20 [4]刘敏,李颖.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6):69-75 [5]梅冬洲,龚六堂.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J],经济研究,2011(11):73-88 [6]Aizenman J,Chinn M. D, Ito H. Assessing the Emerging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Measuring the Trilemmas Configurations over Tim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8, No. w14533 [7]Aizenman, J., Chinn, M. D., & Ito, H. The Emerging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Tracing and Evaluating New Patterns of the Trilemma Configur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0, 29 (4):61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