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怎样做才有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份由人大附中学生撰写的提案《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引起不少关注。近日,提案主负责人陈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调查发现"76%的学生在校吃饭会出现浪费情况,甚至有15%的学生每顿饭都有浪费"。(5月13日北京青年报)
  看到这则报道,笔者在为陈潇和他的团队点赞的同时,更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社会实践不仅给教育部门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更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这一社会实践为破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弱化问题提供了思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全国第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社会实践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多数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往往是走上街头开展便民服务,或者到附近的社区幸福院、公园打扫卫生之类。真正像陈潇他们这样"两个多月走遍40多所学校,做了400多份调查问卷,进行了50余次的访谈,整理了几万字的资料数据……"却极为罕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提交的提案最终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的最佳提案奖。通过社会实践,他们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更为广大中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成功案例。
  第二,这一社会实践有助于破解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难的问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一项重要制度。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然而,一些高中的社会实践却走了样,沦为摆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前段时间,笔者到一所高校调研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可信问题。该校招生处处长说:"高中学校近年提供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鉴定材料千篇一律,比如社会实践,很多是假的,我们高校招生时,根本不看。"而陈潇团队的社会实践,无论是为期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研究,还是2000多字提案的精细撰写,都凝聚这他们的心血,用陈潇的话来说,"两个多月跑断了腿,提案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抠出来的"。对此,没有人会怀疑其真实性。
  在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这一背景下,陈潇团队的社会实践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网站目录投稿: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