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个朋友在群里问:"孩子早上不肯洗漱,催半天都没动静,怎么办?" 一个宝妈回答,"我儿子以前也这样,后来我跟他说,如果按时完成洗漱,就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集满五个五角星,就实现一个愿望,自从实施这个奖励制度,效果很明显,你可以尝试看看。" 这时,另外一个宝妈也跳出来说话,"现在好像大家都在用奖励方式让孩子做事,我儿子跟我说,他们班里一个同学,上学期得到一个苹果手机,因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奖励的。可是,这孩子才四年级啊,现在就苹果手机,以后怕是要奖励飞机了。" 随后群里的话题就从怎么让孩子好好洗漱,变成了到底该不该奖励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热闹起来。 开心是邻居的小孩。刚上幼儿园,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 平日里,老人也实行奖励制度,比如"把饭吃光光,奶奶就给你一块钱。""好好上幼儿园,放学奶奶给买巧克力。"…… 渐渐的,孩子开始喜欢跟大人讲条件,没有好处的事情,孩子就不去干了。不管父母怎么说,他都不听。 02:
《妈妈是超人》第二季,胡可的教养方式,赢得了很多妈妈的赞同。 第一期,安吉跟小鱼儿两人抢玩具,明明是弟弟小鱼儿先拿到,然后被哥哥安吉夺走的。 在面对妈妈质问时,安吉撒谎说是自己先拿到的。胡可很认真的问了第二遍,并强调"诚实的孩子,会得到一朵小红花"。 安吉懂了妈妈的意思,果断承认玩具是抢过来的。机智如胡可,她立马在安吉脸上亲了一口印出一朵小红花,用吻夸安吉做的很棒。 03:
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口头的鼓励,或实质的奖励来激励孩子。比如,"你太棒了,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只要你考了100分,我就带你去迪士尼。"...... 的确,有一部分的孩子会因为这两种激励方式,而达到父母的期待。但也有一些孩子,面对这些"糖衣炮弹",不仅毫无改变,甚至原有的积极性都会因此减弱。 关于奖励,安全君听过一个小故事非常有意思。 一位老人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享受着这种宁静的生活。但很快这种平静被打破了,一群孩子发现了他种的向日葵,于是经常来他家门前嬉戏。 无论老人怎么恐吓,训斥他们,都没能把他们赶走。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孩子们再来的时候,老人给他们每人发一块钱。告诉他们:"我现在觉得你们的到来让我觉得这里比以前热闹多啦,希望你们经常来玩。如果你们来玩,我就每天给你们钱。" 一周后,孩子们来玩的时候,他给了5毛。孩子们就有点不高兴,怎么钱变少了。 再一个星期之后,孩子们来玩的时候,老人没给钱。孩子们更不高兴,为什么没有钱。最后,他们干脆不来这里玩了。 咦,明明是用钱鼓励孩子来玩,为什么最后孩子都不来了呢? 这就是老人机智的地方,他用金钱败坏了孩子的味口。失去奖励的孩子,就像熄了火的柴油机,无法发动,自然就不再去了。 04:
同样是奖励孩子,为什么不同的家庭用起来,效果差别就这么大呢? 奖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该如何使用,才让它发挥正向作用呢? 把奖励换成"庆祝" 一般来说物质奖励(巧克力,玩具,衣服,旅游)及口头、书面的评判式表扬(你做得好,你是个乖孩子,你很勤快等等)都是单独给孩子的,而转换成庆祝之后,它就不再是一种交换,而是额外的快乐,家人一起参与的快乐仪式。 那么孩子的接受逻辑就会变成:努力就有收获,爸爸妈妈还会跟我一起额外庆祝。因此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也有利于亲子关系! 用具体的细节赞赏,努力好过聪明! 孩子有成长心态和固定心态,多夸奖孩子努力,能培养他的成长心态,因为努力可以变得更好;多夸他聪明机智,天赋过人,就会加强他的固定心态,因为天生使然啊! 也就是说,不同的赞扬话语,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奖励孩子的时候,夸奖的话要从努力的角度,更具体的事实角度来切入,来丰满。 比如:"你今天会用三个成语了,真的非常棒!"比起"你真聪明!成语很不错!"更加让孩子有踏实感,和认同感。不要怕啰嗦,夸得落于实地,更加能帮助孩子进步,让他看到前进空间和进步幅度。 多用真心,好过手段! 很多时候,家长的奖励对孩子而言,有很明显的手段和套路感。孩子作业写得好,为了鼓励他,可劲儿夸奖,有时候会过于刻意;而孩子一旦哪里的做得不好,又严肃批评。 给孩子一种感觉,父母的情绪是完全可以转换无障碍的,所有的情绪都是为了达到目的,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你唱红我唱白等等手段屡见不鲜。 刻意的赏罚分明,有时候会降低孩子们的心灵满足。这对习惯了的孩子来说,效力完全是大减的。建议家长们多用真心,少用手段。不滥用夸奖,不刻意使用情绪。 其实,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纯净。 在物质上,是大人一步步的提高了孩子的胃口。 实际上,人对物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满满的爱,关注,认可,欣赏,让他们对自己满意,才是给他们最好的奖励。 作者简介: 孙彩群 已帮助过 1万人 入驻年限 9.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