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树,总是先抽出翠绿的枝叶为行人遮荫,而后冒出鲜嫩的花,展示自己的美丽; 河中的水,总是先淌在地面上为人们所用,而后升腾至蓝天,变成云朵雪白自己的肌颜。 学习不是第一,教育的第一步是道德的启蒙,若无德,学何用? 回望历史,在万古长廊中镌刻着的名字,那样清晰,写下他们名字的工具,不仅仅是文采、学识,更是他们的人格力量。文采、知识只不过是用笔墨来记载,而人格力量,是用凿子在打刻一页页光辉的历史。 杜甫的"诗圣"之名,不仅由于他的诗,更缘于他的"圣",不只因为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文采与壮志,更因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天祥的万古流芳,不因他留下了多少佳作,而因他的骨气,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足以震撼人心,何须千言万语、佳篇连连?诗的好,不仅好在词藻、文采,更体现在诗人的品格上。若一首诗仅是词藻华丽,描绘生动, / 而无丝毫内在感情,那他只是一首艳诗而非好诗,同样,一个人纵使有谢公之才气,李杜之灵气,若无品德立世,则只是一个文人,而非圣人,只会随着历史的推移而埋葬在时间的角落里。 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传人,而庞涓却处处排挤孙膑,陷害自己的同门是滴,最终还是败在孙膑手上,自刎而亡。庞涓和孙膑,无论谁知识更渊博,用兵更神准,庞涓都会败于孙膑,因为他品格低下,低品格下的知识,就像网中的沙,知识再多,而品格低下,再多的知识也毫无用处。 周总理亦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我们读书,也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在读书之前,要建起道德起跑线,然后奔向学习的道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而努力读书。 道德与知识是一个分式,道德是分母,知识是分子,分子再大,若分母为零,则分式毫无意义。 当今的我们,常常太看重学习,而忽视了太多,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等品格,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