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岁徐峥获金马影帝背后这点最值得深思


  原标题:46岁徐峥获金马影帝:从无人问津到票房30亿,背后这3点最值得深思
  出品丨插坐学院(ID:chazuomba)
  作者丨春天
  11月17日,徐峥凭借电影《我不是药神》,击败段奕宏、邓超等人,获得第55届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徐峥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登台表演,至今已有35年工龄。他说:"我也想以此激励其他人,工龄够长,总会有成就的。"
  但除了对表演的热爱、执着和尊重,徐峥获奖背后,还有3点更值得深思。
  1:
  情商更高的人   有机会走得更远   创办于1962年的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是"华语三大电影奖"之一,荣获最佳男主角奖,代表了业界对徐峥演技的最高肯定。   然而,最让观众们津津乐道的,不是徐峥夺得最佳男主角奖这一点,而是他的获奖感言。   有网友说:以前我并没有觉得徐峥的情商有多高,但从金马奖颁奖典礼后,我觉得徐峥可以算娱乐圈里情商数一数二的男演员。   回顾整个获奖感言,短短5分钟,将近1000字的内容,不得不让人感叹徐峥的情商之高。   首先,徐峥认为金马奖的光环是整个剧组赋予他的,依次感谢了剧组、观众和家人:   我觉得能够参与这部电影(《我不是药神》),是作为一个演员职业生涯的荣幸,所以我非常感谢另外一位监制的搭档宁浩。感谢导演文牧野,我们整个团队……   感谢编剧们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角色,感谢剧组里每一个工作人员,他们在背后默默地付出了很多。这个奖项带给了我光环,虽然我的头很亮,但光环都是他们赋予我的。   感谢表演组的传君、章宇、谭卓……他们非常团结,给了我很多能量。我要感谢观众,我们的观众特别伟大、仁慈,他们哭了,感动了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一颗慈悲心。我想电影有一种爱的力量,爱的力量能化解一切。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   点睛之笔来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为什么会紧张。因为这里是专业的电影殿堂,所有的电影人聚在这里像一家人一样,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徐峥的整个发言,不仅体现了一个演员对表演事业的热情和尊重,结尾部分更是得体又不失体面,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   蔡康永曾说:"所谓的高情商,就是我们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情绪的人,也接受别人是有情绪的人。我们不用情绪去困扰别人,不去绑架别人,让别人跟我们相处起来,才会感觉到如沐春风,会觉得舒服。"   徐峥用自己的回答,体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态度。   能力越强的人,走得越快,而情商越高的人,走得越远。徐峥的高情商,是他能在娱乐圈拥有好人缘、在观众中拥有高人气的保障之一。   2:
  出色的专业能力   是成功的通行证   今年9月,在浙江卫视演技竞演类综艺《我就是演员》第二季中,徐峥和章子怡、吴秀波一起担任常驻导师。其中有一期,徐峥对演员任素汐的鼓励,让人动容:   "我特别理解你。很多时候,演员不得不被其他人、其他剧组去选择。可如果大众的导向不是把演技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的时候,对那些特别有能量、有演技的演员来说,从事这个职业会有一种悲哀:你演得再好也没用。   我特别想和任素汐说:我觉得好演员的春天要到了。"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如今演艺圈存在的一个现状:好演员,不一定能接到好戏;演技好,但不一定有戏演。"流量",似乎成了一个基本的评判标准。   尽管如此,徐峥始终怀有对表演的初心,用专业能力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2010年,曾一起合作过《爱情呼叫转移》的演员刘仪伟,推荐徐峥出演了《人在囧途》。结果影片播出后,徐峥火了,并被称为内地"喜剧之王"。   为什么推荐徐峥呢?因为在拍《爱情呼叫转移》那会儿,徐峥经常改剧本,一改就是好几页纸,这让刘仪伟看到了他的用心和专业。   也是从《人在囧途》开始,徐峥正式开始了自己囧系列的电影。此后,《爱情呼叫转移》的编剧束焕又和徐峥合作了后来的《泰囧》和《港囧》,他这样评价徐峥:   "徐峥是个好演员,他特别适合当导演。他对整体的把握能力,使得电影的完成度非常高。所谓的完成度,不是将剧本漫天地修改,而是遵从最初的故事与架构,最大程度地将其呈现在荧幕上。这样的完成度成败与否,也取决于前期对剧本的高度重视,在拍摄制作时对细节的把握。"   对剧本的重视和对细节的把握,体现的是徐峥对专业主义、对极致的追求。   第一次看到《我不是药神》的剧本时,徐峥就很感兴趣,但当时剧本的名字还不是现在这个,他还有些犹豫,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让导演文牧野回去"再写写"。没想到,这一写就是一年。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王自健也曾形容徐峥「干什么都很辛苦,太矫情了」。黄渤也曾这样评价徐峥:以前他很容易满足,但是现在(当导演后),我听说他龟毛至极,一条经常要拍到几十遍。   摸爬滚打娱乐圈几十年,徐峥始终相信,尽管这个圈子的变化速度很快,但好的作品最终都会留下来,有实力的演员最终都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他用自身经历向我们证明: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   3:
  没有机会的时候   保持长期的耐心   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到《我不是药神》,徐峥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和监制的转变,这个过程,历时18年。他曾公开表示:   "作为演员,我并不是一出来就有很多很好的机会找来那种。不像王宝强,本身悟性特别好,上来就被挑去演《盲井》,马上就会被人注意到,陈凯歌导演、贾樟柯导演、冯小刚导演都去找他了。而我在当演员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非常被动。"   1994年大学毕业后,徐峥一直在上海人艺做话剧演员,同时兼任导演职务。在这期间,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完全没人来找他演戏,这让他既困惑又无奈。他只好一边借着话剧磨练演技,一边等待和创造机会。   "我知道要给自己创造机会,所以我当时一边打工,一边跟一个有共同志愿的小伙伴一起找资金,找场地,写剧本,准备一块组一个我们自己的剧团,演我们自己原创的剧。   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准备,但是资金链的断裂,粉碎了我所有的计划。那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但是我并没有气馁,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一直告诉我说,‘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机会来找你的’。"   1998年,凭借话剧《股票的颜色》,徐峥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这让他渐渐有了信心。   6年话剧生涯,既是他的蛰伏期,也对他提升演技起到了关键作用。凭借着在话剧舞台上磨练的精湛演技,2000年出演"猪八戒"一角后,徐峥一夜成名。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徐峥都被"猪八戒"这一角色深深地困扰着。因为观众只知道"猪八戒",不知道"猪八戒"就是徐峥。他在星空演讲中分享过一个尴尬场面:   "有一次我去银行取钱,那个银行经理跟我彬彬有礼,他说徐先生,欢迎你的光临,请稍等,结果他营业麦克忘关了。一转头跟他同事说,哎,给猪八戒拿2万块钱。"   转机出现在2006年,徐峥看到电影剧本《疯狂的石头》后,向导演宁浩毛遂自荐,分文不取,由此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开始从电视剧转战电影。2012年《泰囧》之后,徐峥彻底走入大众视野。   哈佛的一项研究说,人的一生会出现7次能改变命运走向的机会。但在机会没有来临之前,你必须保持耐心,不断打磨、沉淀自己,才能在机会来临之际紧紧抓住。   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说,长期有耐心是非常关键的,你要是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有足够的耐心,最终这个事情肯定是属于你的。   前段时间,徐峥46岁生日时,7名他曾经帮助过的导演给他录了一段VCR,里面的话,朴实而真挚,感动了不少粉丝。   有人曾这样评价徐峥:   某种程度上,他是比黄渤、王宝强更厉害的人。他手把手地提携起了一大批电影人,仅仅是这项成就,就把他的同辈演员狠狠甩在身后。没有徐峥,某些国产类型片根本没机会诞生。   这几年,徐峥确实提携过很多新人导演:《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超时空同居》的导演苏伦,《催眠大师》的导演陈正道……   正如他在金马奖的获奖感言中所说,这不是第一次获奖。但每一次获奖,他都会首先感谢整个团队,感谢导演、编剧和演员。   徐峥从不掩饰这些新人导演在电影制作方面的才华,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些新人导演,成就他们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正如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所说:小单位的利他,从更大单位的角度看,或许就变为利己,必须养成在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情商高,专业,有耐心以及成就他人,46岁徐峥荣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实至名归。
网站目录投稿: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