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溥仪退位的时候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没有反对吗


  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是一群在清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人,"铁帽子王"是对他们的尊称,也道出了他们的尊贵,类似于"铁饭碗"一样,爵位可以世袭。这些人从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期溥仪退位,时代更迭但是他们的爵位却一直都存在,对于皇家来说,铁帽子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后来溥仪退位的时候,铁帽子王有没有站出来阻止呢?
  跟一般的王爵不同,铁帽子王在清朝时,可以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当然,要得到这种待遇,必须要有特殊的功勋。清朝初年,曾以军功分封了八位世袭罔替的王爵。
  清朝后期,又以巩固江山有功,陆续分封了四位世袭王爵。虽然这些铁帽子王可能被夺爵,甚至被赐死,但他们的爵位待遇,一直都可以传承后代。溥仪退位时,清朝仍有12位铁帽子王。
  这12位铁帽子王面对清朝即将灭亡的态度,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反映出清朝皇族的态度。对于铁帽子王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清朝灭亡的结局。毕竟清朝的灭亡,代表过往地位、待遇的消失。
  所以,在清朝皇族中,便有一部分人极力反对溥仪退位。以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人为首的清朝皇族,组建了宗社党。
  宗社党在创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反对溥仪退位,让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并且密谋推翻袁世凯。而在创立宗社党的这些人中,溥伟便是铁帽子王。他是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承袭铁帽子王爵位。
  其余人等,都是亲王大臣的后代,大多承袭爵位。他们打算罢免袁世凯的内阁总理,甚至打算杀了袁世凯,让毓朗、载泽担任内阁职务,由铁良担任军队总司令,继续开战。
  宗社党在天津、北京等地不断活动,十分活跃。恭亲王溥伟曾面见隆裕太后,希望皇帝放弃退位。宗社党的组织者良弼,声望较高。
  他属清朝宗室,为人颇有才干,早年曾留学日本,后来长期在军队中任职。这也是良弼家境比如宗社党其他几位组织者,却被推选为首领的原因。经过宗社党成员的一番折腾,清朝皇族一度显得仍有声势的样子。
  其他宗室皇族中,也有不少人对溥仪退位,持反对意见。如铁帽子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便坚决反对。
  后来隆裕太后拿出退位诏书时,肃亲王善耆还拒绝在上面签字。后来清朝灭亡,善耆仍一心想要扶持溥仪,打算重整旗鼓。
  不过,清朝皇族的声势,也基本只能闹到这个程度。他们一心要把袁世凯拉下马,可是心有余力不足。即便袁世凯愿意主动交出内阁总理的位置,这些皇族们也没有办法掌握实际的权力。
  当年溥仪刚刚继位时,摄政王载沣就一心排挤袁世凯,以"足疾"的名义,让袁世凯辞官回家,把一干皇族调到陆军大臣、海军大臣的位置。载沣的内阁,也因此得了一个"皇族内阁"的称呼。
  这些皇族官职很大,遇到事情,根本没有应对的办法,北洋军根本不听朝廷的调令,只听袁世凯的调令。因为这支军队是袁世凯亲手建立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袁世凯的"私家军",只听将令,不从君令。那时袁世凯没有官职,皇族们尚且无可奈何,更何况现在袁世凯不仅自己担任内阁总理的位置,北洋人马也都占着重要位置。
  事实上,后来袁世凯曾假装卸任不干。因为袁世凯不愿意担一个向隆裕太后孤儿寡母逼宫的罪名。可是,真等到袁世凯告病,隆裕太后又连忙把他请出来处理事务。
  他们清楚,此时离不开袁世凯。所以,在中枢上,清朝皇族们的反对效果十分有限。从全国更大范围看,清朝已经失去民心。它的灭亡,只是或早或晚罢了。
  当宗社党首领良弼被刺杀身亡后,那些拒绝溥仪退位的皇族基本成为散沙。即便少数依然坚持的人,也无法再形成声势。尤其当民国给溥仪拟定一份《清室优待条件》后,清朝皇族便不再抵抗。
  尤其是那些家大业大的皇族。因为在《清室优待条件》中,对皇族给予极高的待遇。皇族除了有一般公民拥有的权利外,还有许多特殊权力。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财产,不用服兵役,不用纳税。
  如果日子过得艰难,民国政府还可以他们安排生计。对于铁帽子王来说,他们的爵位,仍可以继续世袭。后来清朝很多铁帽子王到民国时,仍然承袭爵位。这项待遇一出,铁帽子王们也基本同意溥仪退位。对于他们来说,丢了江山固然可惜,但丢了家产就是要命。
  当年隆裕太后曾向皇族募捐,充作军费,也没多少人愿意慷慨解囊。铁帽子王中的庆亲王奕劻,贪了一辈子,家大业大,临到了也不愿出钱。
  所以,庆亲王奕劻对于溥仪退位,还是持赞成态度的。公元1912年,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朝亡。
网站目录投稿: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