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是一本由孙未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122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00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精选点评:
  ●权当杂志来看
  ●与其说是心理学书,竟然连心理学的杂志都不如,感觉很是不怎么样,分析的都是很浅显的东西,还是素黑的心理学书比较好
  ●透彻!
  ●喜欢孙未在申江导报上的富人秀专栏 而然得知原来是个心理学家~
  ●有些地方说得挺到肉的,但学生看的话就太早了
  ●最近喜欢读案例,偶然看到作者的分析,想想此书的出版年份,有的观点对比其他案例分析真的很到位。 但,看了之后还是迷思。
  ●和心理杂志上的文章没什么不同。感觉很模棱两可。
  ●孙未还是擅长短篇散文。
  ●季风书店
  ●自恋并不是爱…要别人的肯定才让自己有价值感是病态的…这病得治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读后感(一):我们这个时代……
  看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病》,又跑过来看爱,依旧是孙未的风格,笔锋犀利,语言细致,真的是喜欢得不得了,孙未所有的书,正在全力补充中,希望尽快看完,实在是太好看了,非常期待孙未再出些书,感情细腻,真的很喜欢!!!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读后感(二):一本不错的开脱自己的书!
  因为困惑,所以买了这本书看。
  对于我这种感情方面几乎是个无赖的人来说,是本不错的开脱型小说。
  我只想说,这本书上写的案例、理由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不能够成为人们玩劈褪、婚外恋的借口。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阅读,慎重的分析。
  如此而已~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读后感(三):男人这东西
  有时,心理学原理有些深奥。
  关键词:防御心理 共情
  我承认,自己很自私,不想付出,怕受伤,没男人,活该。
  与君子之交淡如水比较安全。
  男友为什么不能成为男性朋友呢?异性在一起为什么老是要上床呢?
  很庆幸,自己有个蓝颜,当然不是第四类爱情。其实,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己放正位置,我就不相信他会扑到你,那是强奸!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读后感(四):爱是一面照不见自我的镜子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站在镜子前问:镜子,镜子,我是不是值得被他人所爱?他(她)们看上去是关注自我的人,其实是在情感匮乏的焦虑中丢失自我的人。
  这个时代,人们的身边摆着无数面苛刻的镜子并从未如此地依赖镜子而活着。
  童年时,望子成龙的父母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在他们挑剔的目光中照见陌生的自己;成年后,社会文化价值观是我们的镜子,我们从名利成 就的膨胀中照见陌生的自己;现实生活中,周围喧嚷的环境和忙碌的他人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在没有宽容回应的漠然中照见陌生的自己。就这样,我们在太多镜子炫目的反射中错过了真正的自己。
  在看不见自己的迷途中,有的人拼命地想要得到爱,因为试图想抓住什么,有的人盲目地付出爱,因为感觉不到被需要,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显得如此徒劳。当我们错失了自己的时候,我们已然错失了真爱。
  ——摘自《我们这个时代的爱》
  在真实的生活里,我们总是被形形色色的标准所衡量,就像那些挑剔的镜子。对于爱,你在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它?是一栋房子的价值还是一辆名车的价值?抑或还是坚守用一颗心、一份真诚去衡量?真实的爱情远不如童话故事、偶像剧里那样光鲜亮丽,与之相比,它们往往显得平凡无奇,甚至略显平淡。但它们胜在真实,感动是真实的,伤心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来自于你我的投入,来自于我们还未消失的勇气,对于爱,少些挑剔,多些真诚,也许那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缘分就在下一个转角,而且能走得很远很远……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读后感(五):爱爱爱爱爱啊爱
  "现代人习惯于推着空荡荡的心灵购物车出门,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个巨大的超级市场,他们把各种情感和人际关系像商品一样从货架上取下来,填进他们的购物车里。"——孙未
  现代人看起来欲望纷呈,但是如果要去搜索爱,除去特异人士大抵不可能是推车购物车逛超市的那种,在超市里推车购物车上面还可以装个孩子,然后往里面填塞物品,搜索爱极难做到这样轻松潇洒。对不起我在讲冷笑话。其实,爱用"挑选"这个词不够刺激,要爽就得用"抉择"。
  在超市里,推购物车进去带着抉择的心情肯定是这人窘困得厉害。然而爱其实就是一种窘困的需求,非要把自己交待了,而且不彻底交代出去肯定不会愉快。爱来自于欲望,欲望在爱的上面有一种疯狂的变态,就是它恰恰建立在针对高度压抑的状况,或者它又正好和作者的另外一篇文章的标题相反——《爱恰恰是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
  爱就是这面镜子,一个人要通过爱来言说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藉此完成自我一次勇敢的表达。其实给予被爱的快乐、幸福或者身体上的愉悦都是这个自我的印证,印证了"自我"的能力,我是一个可以爱的人。
  至于速配和期限婚姻,这两个词我都不是很懂。速配好像是说达成的方式,而期限婚姻说要达成的目标,速配者估计大多数期望一次电视节目能够一见钟情,然后搞到白头到老,期限婚姻则是短期契约。速配的前提是感情可以一击而中,绝对不是快速的人工授精,否则这个节目就没有人上了,只能设计成阴暗角落里的***交友服务。期限婚姻是一个理论落后于实践的产物,因为发现了维持婚姻中的爱的持续性非常困难,而且婚姻的破碎在经济学上也可以承担,于是婚姻就可以成为期限性质的了。
  在社会学上,期限婚姻估计和连续的一夫一妻制的现象概括有关系,但是更残酷。两人同居了,超过三个月以上,就算结了一茬婚,分了,各自再结另一茬去。这个的前提在于婚姻还真是感情的产物,因为涉及了财产分割之类的事情,估计不会像收割韭菜一样欢快了。
  在这本书里面,有一些爱情故事,也许是作者听来的。并非一个心理医生的临床病例,倒更像是聊斋志异式的轶闻。比如那个深蓝和振宇的故事,收在案例三:令人窒息的爱里面,其实我对这个故事并无多少感受,而是对把这个故事称为"令人窒息的爱"感到很有趣。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有家庭的男人,然后万分纠缠,要为对方生一个孩子,不需要婚姻的名分,但是却用割腕自杀来回应男人要求分手的愿望。这种爱于是令人窒息了,作者说这是因为不该有的占有欲和依赖性造成的自我荒芜(这个词,很文学,不怎么心理学。这个女人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是占有欲如此强烈,自我怎么会荒芜,自我怎么会成为野地,自我此时此刻肯定成为高度长期种植一种庄稼后的单一性植被的种植园),所以作者的开导是不要用这种"牺牲"姿态去面对,超越了物欲和幻想,就有浑然天成的宁静的爱了。
  首先,我要讨论的事情是为什么这个爱就令人窒息了,她窒息了谁?窒息了自我么?如果在这个层面上说,这个窒息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程度不够,但是如果说这个令人窒息的爱是说让对方感到窒息,那么这个就是完全男权立场上的政治不正确了,至少在这个故事的语境中,这个女人的要求完全是异常的不可拒绝的。虽然分手是不可以以割腕来对待的,但是割腕的行为恰恰是回应先前的爱的不完整性。也就是割腕这个彻底地为爱断绝生命的根源在于这位深蓝小姐并没有做到所谓的"牺牲",如果她先前的爱如果是彻底的"牺牲",那么在最后也绝无割腕这种牺牲了。如果说在此处不可把这个爱称为令人窒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爱在心理沉沦到精神病状况的原因其实是一个高度社会性的,还是男性在爱情的旗帜下的一种威权话语的继承,"你看当时我们也还算挺美好的,你何必现在把事情弄到这个田地",这句话看似公平,实际在一个强弱分明的文明语境里的无赖态度了。
  其次,我想把这个故事的讨论推动到一个更加心理学的层面,比如,这种爱其实算不上令人窒息,窒息的原因其实是一个社会学和道德意义上的棘手,那么真正的令人窒息的爱,病态到自我彻底沉沦在黑暗的误认之中的状况是什么?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个小说依据的弗洛伊德的病例,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她就想怀上这个男人的孩子,而后悄然消失,绝对不告诉这个男人。这种精神病的需求,才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爱,这个爱彻底地将一个女人变成了"爱的幻觉"的奴隶。她不但不反抗,而且在所有的层面上将这种束缚变成了一种崇高的牺牲,变成了浑然天成的事情,变成让内心归于充实与宁静。所以,在面对爱的困境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彻底地改造这个社会系统和文明的缺憾,那么也不可以期待一种毫无牺牲感的宁静的到来,好在现实中这种状况不多,只是少数精神病式的内心渴望。但是正如这个深蓝的故事像苦情的家庭伦理剧,而那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故事变成小说或者电影之后,却感动了现实中纠缠的女性们,变成令人感动的爱,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网站目录投稿: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