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十七声》是一本由萧瀚著作,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槌十七声》精选点评: ●后悔买了的书之一,这个作者充满着一种邪教般的激情...这还是学法律的人呢 ●法学启蒙书 ●除了激情和对我来说"政治正确"的价值观,这本书没有其他的营养。啰里啰唆的阐释尤其让人乏味。 ●很烂~ ●这本书带有很大的个人偏见。好说就是洋溢着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光辉,反说就是这根本不是法律著作。如果有任何一位法律人以这样的心态看待法律,那么他不如去当政客。 ●真的垃圾,看不下去,瞎几把扯谈 ●Sucks!好吧,认真说一下:萧瀚读了很多书,但他读书从不消化咀嚼;他带着他装满书本的胃,稍稍一剧烈运动——便吐出了很多他未消化的东西和萧瀚本人恶臭的胃液。 ●看了几篇就觉得没啥意思了… ●鸡血太多 ●201006.早知萧瀚大名,头一次看他作品。挺失望。没啥新鲜或深刻内容,基本是案例综述+感情抒发,而少法学成分;更多启蒙姿态。搁八九十年代也就算了,2007年出书还这样…他很欣赏案例中人物的"激情",不过我觉得这恰是他文章弱处,涉猎虽多,学养不足。比如竟然举《西藏生死书》等宗教观念来反对安乐死。提到01年左右与其友任不寐的切磋,我才想起好久没见后者消息;搜了一下,任不寐似乎现在专注于传教orz。 《法槌十七声》读后感(一):案例+民主+自由 萧翰是真性情,从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就可以看出来,本来是论述案件,却投入了作者自己太多的主观评论,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萧翰,极力对自由、民主的赞美,看得我都笑了。不过这本书信息量很大,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辨角度。还顺便黑了下某国。 《法槌十七声》读后感(二):按揭治国的年代? 跋里面有句话,在这个按揭治国的年代,读书人基本上没资格不谈钱。 对于,按揭治国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 作者的目标也许是成为左拉或者丹诺之类的知识分子,目前的知识分子,在作者认为,至多只能叫知识人。 读这本书有助于理解作者在药嘉鑫事件的立场。 《法槌十七声》读后感(三):《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个人短评 《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萧瀚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11月第2版,斩!(萧瀚这本书一般是作为高校法学专业的阅读书目被提及。本书很有见地,极易让人读得心潮澎湃,其思考性与煽动性相结合,展现出了一种左拉《我控诉!》式的情怀乃至于偏激:我只有这样一种激情,以全人类的名义看到光明;人类遭受了无穷的苦难,应该有权获得幸福。本书旁征博引,见解独到,行文有力,促使我们对法制和法治更多一些思考,总能读出点春秋笔法的意思。) 《法槌十七声》读后感(四):法槌十七声----案件的价值 谁要是把作者的观点看得过分重要,那就不要有奢望,国内的老调重弹,我们虽然未必写得全,但一读,心里其实也清楚。关键是案件本身,这是我们真正值得读的地方,读作者的想法,也就是一种参考,或者一种借鉴吧。 无论如何,关于案子,都是值得一读的书。案件的评判,确实作者没有把握好,但或多或少也阐释了一些案件的精义,至于读者,该做的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自我学习。 没有一本上能够让你读懂所有,不过有些书给的信息确乎少了些。 《法槌十七声》读后感(五):萧翰先生对宗教似乎比较推崇 感觉萧瀚先生对宗教十分看好,很多文章里都能看出他对宗教的称赞并表达了全人类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的理想,我觉得并不一定是宗教信仰才能带来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但正如萧先生所说,人类因仅有不多的理性使人类之间冲突不断。其实信仰并不仅仅只有宗教,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对和平的向往不是宗教,但倘若人人都对和平有着向往——这是一种共同的信仰而非宗教——那么世界又怎么会爆发战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许能给世界和平与安定,但是能给世界和平与安定并一定只有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