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ra欧朋实习了几个月,这是人生第一份产品实习工作,离职的时候跟老大聊了很久,倍感不舍。 记得在大三的时候,一个学长跟自己说以后去接触接触产品吧。那个时候的自己,在考研和就业中摇摆不定,查了查产品经理的职位要求:爱思考,喜欢互联网;善于观察与学习,具有宽广的视野、对于整体产品规划与大数据分析思路及互联网有自己的见解和理念;有优秀缜密的逻辑与思维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分析、计划及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这些话语似乎跟技术完全不沾边,然而却感觉比技术更有挑战性。有一种直觉告诉我,做产品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如今的自己,在互联网的浪潮里,大数据、用户产生内容、精益创业等名词不绝于耳。一年的时间,大环境的驱使让我逐渐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想成为一个产品人需要有怎样的沉淀。从开始的理论积累,到现在的实战,体会也越来越深。辞职的时候,老大说下次招实习生的时候还会问: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这个话题也许已经不新鲜了,但是却成为了一个经典命题。在欧朋实习的这两个月,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这应该是最大的收获了吧。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刚需,解决用户的痛点 作为一个产品人,能够精确挖掘到用户的本质需求才是真的高手。在欧朋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负责论坛、后台用户反馈意见分析,形成产品需求分析及产品改进建议报告。用户在意见反馈中会抱怨会吐槽,为什么没有截图的功能,为什么不可以自定义首页模块,为什么没有背景皮肤的设置,为什么不支持沉浸式的显示等等。大大小小的feature排布在表格里,不禁去思考:这些用户的建议都要去满足么,到底什么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痛点,到底什么才是刚需。公司的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如何去合理的使用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营造利益的最大化。没有focus到痛点需求的后果是,公司浪费了开发测试运营等一系列宝贵的资源,仅仅满足了一小部分人的愿望,PV和UV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甚至招致了更多用户的反感,导致日活下降的负面效应。 手机浏览器作为一个具有工具属性的产品,网页浏览是用户使用手机浏览器的主要行为习惯。那么问题来了:痛点到底是什么?在PC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是web的主要承载工具。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传播web与link的同时,似乎并不要求用户必须通过手机浏览器来访问。举个很明显的栗子:用微博微信就可以访问网页,玩html5的小游戏。 作为一种内容展示工具和内容推销渠道,手机浏览器的发展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观察了竞品,发现各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新闻阅读,小说书架,视频库,小游戏,皮肤背景之类的地方去了。作为浏览器本身,应该注重提升网页本身的浏览速度,改善设备兼容性,优化屏幕适应性走传统浏览工具的发展路线;还是努力提升用户在看新闻,看小说,看视频时的用户体验,甚至从用户的使用场景出发,引导用户在浏览过程中产出自己的内容,往UGC的方向主导一些脑洞大开的玩法呢。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到底什么才是用户最care的地方,我想这应该是影响浏览器发展路线最关键的因素了吧? 然而很多需求蹦跶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进行筛选和甄别,判定各种需求的优先级呢?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市场调研明确手机浏览器的产品定位。比如若产品定位就是"小轻快",那么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浏览器性能价值的提升;若产品定位是"纯内容浏览工具",那么我们的目光应当聚焦在内容提供和内容消费上。我们需要怀揣一颗同理心,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 例如: 若在广告拦截上,用户明显感觉有痛,渴望能够有一种产品能有效地屏蔽一堆堆的广告,帮助他们解决网页浏览时视觉被骚扰的问题。我们就要努力优化浏览器的广告拦截的性能,提高广告拦截率,为用户止痛。 若在内容消费上,用户面对众多新闻类的独立app以及纷扰繁杂的内容渠道而感到眼花缭乱,我们可以去研究用户的行为特征,抓取用户的interest,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创造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 再者,对于用户需求的发掘是循序渐进的,对应产品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目标匹配的。比如手机浏览器阶段性的目标是提高用户的装机量,那么对于分享、邀请好友等功能就要优先考虑。同时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以及节假日等推出定制活动,例如UC浏览器今年春季推出的『约跑赚话费』,用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励用户进行装机和分享。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有好的用户体验 今天的时代,人人都在喊『用户体验』这个名词。谈及用户体验,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应当是产品设计的可用性以及易用性的问题。产品在可用性的前提下能拥有良好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让人用起来感觉很流畅很愉悦,自然就有了好的用户体验。在这个口碑为王的时代,用户体验是产品能够成功与否的关键。给用户一个流畅自然的体验,用户就会持续使用你的产品并愿意成为免费的广告商,对于产品的口碑和推广有了积极的引导。 周鸿祎曾经发表过一篇博文,阐述了他眼中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 第一,首先要超出用户预期,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 第二,好的用户体验要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 第三,好的用户体验,是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 作为产品新人的我,在学习和理解前辈们的感悟的同时,也在思考我所理解的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分享几个在日常体验产品过程中被感动的细节: 在向QQ好友发送大段大段的文字消息时,QQ会自动建立一个txt文本文档,拷贝当前的内容以文件的形式发送给对方。 微信春晚摇一摇,响应挂了时候的页面。一个页面是一串爆竹下面挂了一个电脑主机,还有另外两个页面是一家人在看电视或者一对情侣在看电视,正文标题是"抓住时光飞逝的尾巴,留下团聚美满光景",底下的标题是"休息一会,为爱相拥"。 华为手机在用户使用耳机听音乐时,若持续增大音量,会有如下的提示:"是否将音量调到安全级别以上,长时间聆听高音量可能会损伤您的听力"。 一款叫做"Todolist"的产品,如果把一天的代办事项全部消除掉,页面会显示"忙了一天,现在休息一下吧"。 各种有趣的loading页面。曾经看过一个例子,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打气筒和气球,加载完毕同时气球也充气成功。 …… 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精彩的交互细节。这些交互细节给用户带来的感知是很微妙的,正如用户说一款产品"体验很棒"却无法用语言具体的表达,反正就是好,也说不出来哪里好。这种情感化的交互设计引发了用户的共鸣,给用户带来的惊喜会令用户印象非常深刻。细节源于感知,一款好的产品用户在心底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哇哦,这就是我想要的』。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有适合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对于产品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商业模式,通俗来讲就是怎么赚钱的事情。一般来说,产品的商业模式有这么几种:广告、增值服务、电商、游戏付费等。 举几个栗子: 美团饿了么等APP首页总会有一个广告位为商家提供活动曝光机会;手机浏览器作为一个内容出口,通过与资讯类应用合作的内容运营,为其导流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 美柚作为一款女性应用,通过柚子街做起了电商,卖商品赚毛利将流量变现; QQ通过会员制,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通过收费让用户享受特权等。 不同的产品,亦或是相同的产品在不同产品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商业模式不尽相同,找到现阶段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写在结尾 总结下来:好的产品≈满足了痛点+建立了刚需+愉悦的用户体验+适合的商业模式。 作为一个产品新人,这些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很多情况下仍需自己去体会。之所以用了"≈",是因为我觉得在未来,我对"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这一命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