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多样化的成才之路是时代需要


  2016年高考结束了,祝福所有的考生"金榜题名"固然令人兴奋,但可以预见的是,不可能每一个考生都有机会进入北大、清华或其他名校,不可能每一个考生都有机会上本科。作为一种选拔考试,有人上榜,有人落榜,必在情理之中。
  祝福之余,更需思考,如何让每一名心怀梦想的学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
  值得肯定的是,高考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它的公平性无疑是人们愿意选择这一竞争之路并且坦然接受成败的重要依据。成绩好,热烈祝贺,成绩不好,不怨天尤人——这是基于公平前提下的思维逻辑。
  但是,并不是所有家长和考生都这样认为。在一些人眼中,考上了一本甚至211、985院校,才可喜可贺;上了三本甚至是职业院校、技校,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职校、技校的"招生难"即是这种思维主导下的明证。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
  其一,源于错位的"人才观",即考上大学才是人才,考不上大学上职校技校,不仅不是人才,反而被视为"二等公民"甚至"三等公民"。
  其二,恐怕还源于此类院校的现实生存困境和发展空间的限制。职校技校的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工种,又受到学历层次的限制,发展上升似乎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
  因此,比关注"高考状元"、"名牌大学"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倡导大多数学子的多样化成才之路。应真正拓宽人才内涵和成长之路,让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学子和家长相信,上普通的职校技校,一样也可以成为人才。在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年代,上什么学校,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绝不意味着从此人生就会走向高低贵贱的殊途。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教育选择更加多元化的时代,一个教育变革的时代,一个教育发展质量更高、更加公平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成才的梦想不只圆在名牌大学里,还应圆在每一个不知名的院校里。关键是,我们的考生,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如何更好地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和局面:所谓的大学,所谓的人才,本无"三六九等"之分,站在劳动的门槛前,学校和职业的高低贵贱观念都应被抛弃,只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持之以恒地洒下辛勤的汗水,一定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网站目录投稿: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