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摆脱那颗急功近利的心,有耐心和真心去深度探究用户需求,我们不是复制模式,而是窃取灵感,把这些变成自己的东西。 网上写小米的文章相当多,还有《参与感》,相信大家看过的话都会很有启发。 参与感,粉丝经济,饥饿营销……这些似乎已经成了小米的代名词,也是现在很多企业费很大力气去学的东西。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感触,就是看了那么多大道理,用到自己产品中时就又茫然不知所措了。 我们都知道,做MIUI时,雷军说要不花钱将MIUI做到100万用户。于是黎万强就通过论坛做口碑:满世界泡论坛,找资深用户,最后选了100位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反馈,也就是小米所谓的"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在那之后,雷军每天也都会抽出一小时回复微博上的评论,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做起来。除此之外还有线下的小米"同城会",跟用户交朋友,让发烧友最先体验产品等等…… 然后现在我们会看到,几乎每个产品的推广方案里,都会有在论坛找用户,和用户交朋友这样类似的字眼。 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做的坏 其实还是道和术的问题。 和做产品一样。小米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可以归类到表现层。我们如果只看小米成功的那些十大关键、参与感什么的,很容易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其实最后什么还是不会。 事实上能把小米模式Stealing好的人,都会从表现层逆推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从产品角度分析,这个路径从具体到抽象应该是: 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逆着也可以~) 当我们能从表象看到本质的时候,方向就会更清晰一些。 战略层大家应该都知道——"做粉丝""做爆品""做自媒体"。 一切,都是从这个初心开始的。 不忘初心,或许是我们最应该想的一件事。有多少人,创业创着创着就迷失了,又有多少人,活着活着就迷茫了。 这三个战略基点相辅相成。 产品是1,营销是0。如果产品做成BullShit,这个时候到处玩论坛圈粉丝就是找死。 做好产品后,你也得能真心听进用户的意见建议。小米从调研、开发、生产、测试、推广、售后等各个环节都会让粉丝产业进来。 类似的还有腾讯CDC,早在06年就专门成立了用户体验部,在全公司推行全民用研,形成了大家熟知的"10/100/1000"原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这方面的事情。仔细回忆,是不是每一次用户吐槽产品的时候,我们都能用心去倾听?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如果在公司的层面都没能重视起来,对用户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后面一切都是扯淡。 有了战略,才能划清范围 范围的层面,是在战略的指导下,以用户的需求为切入点下手。 小米曾经有3个论坛,分别是MIUI论坛、米聊论坛,小米论坛。现在米聊论坛已经关闭了。 这里的用户需求,其实就是情感的宣泄和寄托。 所以小米在粉丝运营的时候,就是和用户一起玩。 所以小米才会有这样持续不断的线上活动和线下的粉丝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