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形象鉴赏·盘丝洞蜘蛛精》赏析 古代有一本模仿《山海经》的舆地志怪书叫《玄中记》,这本书已经散佚,但在其他典籍的转录中,有一篇"姑获鸟"的故事颇值得重视: 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得衣亦飞去。 《玄中记》虽已失传,但"姑获鸟"的故事在民间估计已广为流传。《西游记》的作者就是从中受到启发,创造性地运用到他书中的故事创作上,这就是小说第七十二、七十三两回所写的七个蜘蛛精的故事。两故事至少有这样几点是有联系的: 一是"姑获鸟"故事的主题是有一鸟"毛衣"被田夫取走而只能保持女子之身,不能飞去;《西游记》中也是蜘蛛精们脱衣在濯垢泉洗浴而被悟空变成老鹰叼走。二是"姑获鸟"所写"鸟仙女"初为四人,其中一名是"天帝少女",后田夫所见是"六七女人";《西游记》中虽是准确的七个蜘蛛精变成的美女,但悟空初见是四个佳人在临窗"做针线",后又在木香亭子下见到三个在"踢气球"。濯垢泉原是七仙姑的地热浴池,被蜘蛛精们据为己有,这也与"天帝少女"有联系。三是"姑获鸟"有一种爱好——"喜取人子养之";《西游记》中的七个蜘蛛精也是"一人有一个儿子,却不是他养的,都是他结拜的干儿子"。这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相似之处。不过,"姑获鸟"只是写了个简单的人神恋故事,而《西游记》中的蜘蛛精们由于与取经人发生了关系,其故事要生动得多,思想意义也自然不同。 在《西游记》妖魔群体中,这七个蜘蛛精有其特别之处: 其一,她们的魔力实在不济,孙悟空用金箍棒轻易地就可以把她们打成肉饼。其二,可能魔力太差,她们原来并没有主动为难取经者,倒是唐僧主动送上门来。从来只是等待悟空等人化斋的唐僧,此次因见"人家逼近",便破天荒地自告奋勇前去化斋,结果化到妖精窝里去了。而这七个蜘蛛精美女也不犯"色"字,对唐僧这绝世美男并不太感兴趣,也不刻意为难,捆吊唐僧也颇"浪漫",来了个"仙人指路"式。但她们也绝对知道唐僧的好处,她们对师兄多目怪说:"我等久闻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故此拿了他。"在盘丝洞前,她们并未与悟空直接交手,就躲到师兄的黄花观里了。临行,安排更不济事的干儿辈抵挡悟空,却并未把唐僧带走,甘愿把这送到嘴边的肥肉扔掉了。再次在黄花观里遇到唐僧,还是取经人主动送上门来的。至于借师兄之手谋害取经人,也是为报濯垢泉八戒"欲行奸骗"之仇。显然,她们也不想惹麻烦。其三,她们似乎在刻意掩盖妖精的特性,而去演绎纯然的美女角色。她们身上的妖精气,书中写的并不多,作为蜘蛛的看家本领自然是吐蛛丝,有三次使用,第一次使用是为了罩住庄院,她们好放心去洗澡;第二次使用是为了困住八戒好脱身;第三次使用只昙花一现即被打死。只是从她们为唐僧准备的斋饭里看出她们的妖精本性:"你道他安排的是些甚么东西?原来是人油炒炼,人肉煎熬;熬得黑糊充作面筋样子,剜的人脑煎作豆腐块片。"虽然血腥残忍,但没有具体过程的展开描述。有色而不涉色,是妖而不写妖,作者倒是为这几个蜘蛛精写出了不少新意,平添了几分新气息。 蜘蛛精们追慕风雅而妆点真纯。置于妖怪行列中,这群蜘蛛精确实更接近普通人类。天然也罢,假装也罢,她们的外在表现,更像是保持着真趣与真纯的山野少女。肉眼凡胎的唐僧,根本就看不出她们是妖怪,因为在他的眼中,这群少女一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她们并不是预知唐僧要来而幻化出山庄人形来进行迷惑,更没有装扮成受难女子捆吊于荒山野林中,没有丝毫的突兀感。也就是说,我们借助于唐僧的眼睛,看到的是这群少女的日常生活状态,一种并没有刻意修饰的生活状态。唐僧先看到的是四个少女,"都在那里刺凤描鸾做针线"。她们的住处,也是与山野之景相融的"数椽茅屋,清清雅雅若仙庵"。唐僧所以迟疑不敢进,并不是看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是感到这家"没个男儿",不敢贸然打搅。于是在室外站了"半个时辰",却"一发静悄悄,鸡犬无声"。真是一个个"闺心坚似石,兰性喜如春"。唐僧思虑再三,正要上前打招呼,见一个亭子里另有三个女子在那里踢气球,一个个"玉笋纤纤"、"金莲窄窄",气球也被玩得花样百出,踢罢则娇怯无力,云鬓蓬松,但不显狂态,不露邪气。前四个是写其静,这三个是写其动,但不管是静是动,不逾礼,不越轨,一副纯然的闺中女子的姿态。这是唐僧从外表上去观察她们。 再看她们内心世界的流露: 那些女子听见,一个个喜喜欢欢抛了针线,撇了气球,都笑笑吟吟的接出门来道:"长老,失迎了。今到荒庄,决不敢拦路斋僧,请里面坐。"三藏闻言,心中暗道:"善哉,善哉!西方正是佛地!女流尚且注意斋僧,男子岂不虔心向佛?" 其待人接物,也不失闺门风范,难怪唐僧给了她们这么高的评价。唐僧进入室内,感到"冷气阴阴",才觉得"少吉多凶"。不过,这些少女们始终是"笑吟吟"的,听到唐僧说只是化一顿斋饭,她们一连三个"好!好!好",长者立即吩咐:"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于是四个一齐到厨房中,"撩衣敛袖,炊火刷锅",一副十分恭敬又十分殷勤的样子。读至此,我们会感觉这群少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贞静的懿范,活泼的天性,还有矜持的节操,斋僧的善心,慕道的品质。 可端上来的"三人牌"斋——人油、人肉、人脑,不仅让唐僧傻了眼,读者也傻了眼。刚刚她们还在问唐僧:"长老是何宝山?化什么缘?还是修桥补路,建寺礼塔,还是造佛印经?请缘簿出来看看。"对佛门之事是多么精通!既然深知佛规,却连最基本的素斋都不懂,当然不是不懂,因为这就是她们的"素斋"。作者的这种冷幽默可谓写到了家! 这群美女妖也玩高雅、装浪漫。"濯垢泉"恐怕不只是洗尘凡之垢,更是洗心境之垢,因为它是上方七仙姑的浴池,是被后羿射落的九日中的一日所化。既然把七仙姑拉进来,那就意味着要借帝女的仙气,来改造她们的妖气,脱去一身臭皮囊,而换成仙体道骨。这群蜘蛛精,每日三次,来此洗浴。悟空本想"滚汤泼老鼠,一窝儿都是死",但好男不跟女斗,怕低了名头,所以才变成老鹰将其衣服叼走。悟空的这个想法,是托词,因为他转而对八戒说了:"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再看后来八戒强行要与她们同浴时她们的贞淑表现,也说明她们确实在仰慕七仙姑之风,是在诚心"濯垢",虔心修仙。她们的义子们都自称是"七仙姑的儿子",也说明她们的偶像是七仙姑。所以悟空才不忍心将其打死。要不是她们遇人不淑,结拜了多目怪这样一个阴毒的师兄,要不是取经人自投多目怪毒穴,悟空也就放过这群蜘蛛精,解救唐僧,走之大吉了。 不过她们的这种假高雅、假浪漫还是掩饰不了妖精本性的。捆绑唐僧的"仙人指路"法就是例证:"原来是一只手向前,牵丝吊起,一只手拦腰捆住,将绳吊起;两只脚向后一条绳吊起;三条绳把长老吊在梁上,却是脊背朝上,肚皮朝下。"这种"浪漫"捆绑法,显示的也只能是妖精的"天性",而非人之天性。她们的虔诚洗浴,也只是为了"来蒸那胖和尚吃"。 这群如花似玉的蜘蛛精,不仅会做家务,会做针线,富有生活情趣,而且还有难能可贵的母爱意识。她们人有一子,虽然不过是些蜜蜂、蚂蚱之类,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怪不得她们;虽然是干儿义子,却也尽享为人母之乐;虽然教子以孝多是单向式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孝敬她们,但孝敬之物是"春采百花供怪物,夏寻诸卉孝妖精",也不以伤害生命为代价。呼儿唤子语气也颇为亲切温婉:"儿啊,早间我们错惹了唐朝来的和尚,才然被他徒弟拦在池里,出了多少丑,几乎丧了性命!"但危难关头,却让这些蜢蚂之辈去当炮灰,又全无母爱之情,妖精终究是妖精。作者的冷嘲热讽拿捏得很是火候。 她们的恃色不淫,又能惩他人之淫,也有别于其他女妖。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待唐僧上,一是对待猪八戒上,一是对待师兄多目怪上。 唐僧这样一个十世修行的旷古美男,这样一个比人参果要稀罕不知多少倍的色相功效俱妙的助修器,可以令任何女妖见色起性,不能自己。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为得一色,不惜以民间弱女身份潜伏悟空身边三昼夜,到底也无缘。七个蜘蛛精,七个妙龄女郎,可谓美女大荟萃,却在唐僧面前,既不见色生淫,也不争色生妒。那份平静与镇静,难怪有研究者怀疑她们心有所属,是齐注于蝎子精而无暇他顾,其实并没有证据。她们将唐僧吊起来后,"便去脱剥衣服",这样唐僧一下子慌了,恐怕要犯"色"了,其实她们只是露出肚脐吐丝。被悟空偷走衣服后,她们"赤条条的,跑入洞里,侮着那话,从唐僧面前笑嘻嘻的跑过去"。一副真纯羞涩少女的情态。她们自己也评价"出了多少丑",很有羞耻心,没有给人以淫邪感。 而猪、蛛濯垢泉的共浴,对比出的倒是猪的色、蛛的贞。以孙悟空对蜘蛛精的考察,决定放她们一码;以猴子的恶作剧天性,又不想放过捉弄八戒的这一绝妙机会,于是就上演了一段精妙的猪戏蛛的插曲。悟空的一番渲染,让八戒立刻欲心万丈。八戒倒也能色急生智,平日里他一般是避妖唯恐不及,降妖过程中也是管头不顾尾。而此时一反常态,思深虑细,分析得合情合理: 八戒笑道:"师兄,你凡干事,只要留根。既见妖精,如何不打杀他,却就去解师父!他如今纵然藏羞不出,到晚间必定出来。他家里还有旧衣服,穿上一套,来赶我们。纵然不赶,他久住在此,我们取了经,还从那条路回去。常言道:‘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那时节,他拦住了吵闹,却不是个仇人也?"行者道:"凭你如何主张?"八戒道:"依我,先打杀了妖精,再去解放师父: 此乃‘斩草除根’之计。"行者道:"我是不打他。你要打,你去打他。" 八戒为图一色,而设斩草除根之计套住悟空,不料却正中了悟空圈套。那么,对于八戒的以"色"相戏,这些蜘蛛精们把持得怎么样呢?看一看他们的对话: 八戒忍不住笑道:"女菩萨,在这里洗澡哩,也携带我和尚洗洗,何如?"那怪见了,作怒道:"你这和尚,十分无礼!我们是在家的女流,你是个出家的男子。古书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你好和我们同塘洗澡?"八戒道:"天气炎热,没奈何,将就容我洗洗儿罢。那里调甚么书担儿,同席不同席!"呆子不容说,丢了钉钯,脱了皂锦直裰,扑的跳下水来。那怪心中烦恼,一齐上前要打。 这些女妖们不但毫不为其所动,而且态度果决。语言上是引经据典,以中规中矩之修为,来否定八戒无伦无理之荒唐,品节的高下之别立判;行动上也不让八戒占着半点便宜,一齐乱打。八戒可以做到色而不淫,这些蜘蛛精们更能做到不以色为色,更不以色导淫。而当八戒说出根源,这些女妖们又立即跪拜认错:"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虽然吊在那里,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饶了我的性命,情愿贴些盘费,送你师父往西天去也。"虽然用蛛丝将八戒结结实实地困住,却"也不打他,也不伤他"。其实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个"怕"字,认为蜘蛛精们是怕悟空他们才会这样,从后来她们主动要求多目怪害死取经人,也说明她们并不胆小。反过来讲,如果没有取经人的介入,这群美丽的蜘蛛精们,可能会在这样一个天不管、地不问的自由世界里,做做女红、教教儿女,踢踢球、洗洗澡,闲来再到她们的师兄那里去串串门、散散心,过一种无忧无虑的浪漫而富有情趣的日子,至于能否像她们仰慕的天上七仙女那样霞举成仙,那要看她们的道行,看她们的师兄炼出的"丸药"能不能去帮助她们。然而,改不了吃人的妖精本性,再怎么不色,再怎么装纯,濯垢泉里再怎么去洗,都无济于事。 还有很鲜明的一点,就是这群蜘蛛精虽有吃人之性,却很天真,与多目怪的师兄妹关系,给了她们一个"遇人不淑"的沉痛教训。这个多目怪是一个虚伪阴狠的家伙。从他的相貌穿着来看,是一个颇具阳刚之气的男子汉,又是一个成熟沉稳的修炼道士。也许这一些外在表现,加上他的神通法力,再加上师出同门的关系,让这些不失天真的同类异性们,很敬仰她们的这位师兄。这种敬仰表现在一是有了难,师兄这里是她们最好的避难所,而师兄又是替她们报仇出气的最好的依托,颇有一种英雄救美的故事背景;二是她们来到师兄这里的表现,知道师兄家里有客,她们就很自觉地躲到后面,只靠茶童传递信息,这种守礼也是出于对师兄的尊敬。再就是见了师兄,"七个女子齐齐跪倒"。这种敬仰之意中,也可能有芳心暗许之情,因为她们最终激起师兄出毒招的似乎是那个长嘴大耳朵的对她们"欲行奸骗之事"的话题,禁脔岂容他人染指!悟空也怀疑这道士:"必定与他苟合!"总之,从蜘蛛精角度讲,她们天真地把一切都押在了师兄身上。 而这位师兄对待她们是怎样的呢?一片虚伪之情。见了唐僧,则把这些"花朵"们冷在了一边,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可可的今日丸药,这枝药忌见阴人,所以不曾答你。"师妹们今天拜上门来的话题,就是堂上正招待着的"客人",这师兄又虚伪了一番:"且莫说我是个清静修仙之辈,就是个俗人家,有妻子老小家务事,也等客去了再处。"多目怪与师妹们合伙对取经人下毒,看似为报"欲行奸骗"仇,实则最打动其心的是师妹们说出的唐僧肉的好处。那么,多目怪是不是对这些绝色师妹们有爱情呢?没有。因为他的唯一目标是得道成仙,他的深沉成熟就在于虽为妖,却也进化到了为成仙而必须断绝情欲的高度,所以对这几个如花美眷,他根本就不动心。因为他在乎的就是他的"丸药",美色当前,他是取丸药而舍美色;唐僧到来后,唐僧与他的丸药相比,不只是云泥之别了,他自然又舍丸药而取唐僧,美色自又等而下之了。他的虚伪之下掩藏着的真心就在此。 再就是多目怪的阴而狠,的确没辜负了他的蝎子本性。他的阴狠一是表现于对待取经人上。西行妖魔无数,但都是"慷慨激昂"地陈辞,"光明磊落"地做恶,明火执仗地行凶,大包大揽地承认,也有使用"遗鞋计"、"脱壳计"、"美人计"、"苦肉计"乃至"诈吃计"之类的,也还大致控制在"智谋"范围,而下毒的"毒计"只能是阴险小人行为,多目怪恐怕是《西游记》妖魔中唯一的一个。西行中悟空等人也曾中过毒,但多是妖怪随身武器,打斗中不可避免,而且是明用;多目怪不是在打斗中使用自身的蝎子毒,而是提前炮制好,放在茶中暗用,这就是阴而毒的小人伎俩了。二是表现在眼看师妹们花容失色、玉体难存的时候,在师妹们高喊救命的时候,他那一句不失亲切的惊人之语:"妹妹,我要吃唐僧哩,救不得你了。"这才是多目怪自己的盖棺之论!蜘蛛精把自己的干儿义子当作了挡箭牌,多目怪又把自己的师妹送给悟空作了砧板上的肉,可怜而又可悲的蜘蛛精们到死才看清了师兄的真面目。此无他,妖精家里本来就没有"情"字。 蜘蛛精,七美女,懂礼仪,守贞节,会女红,有母爱,重友情,知廉耻。我们不妨做一设想,假如只将她们隔离出这一层面,再改变她们的妖精身份,她们不失为贤妻良母;再退一步做出假设,即使她们为妖,如果她们不是依赖多目怪这样一个妖魔,好好地在濯垢泉洗浴,洗浴中多思考一下她们的偶像七仙姑们何以为仙,也许她们会逐渐脱去妖精气。 遇人不淑,妖气难除,知错不改,一命呜呼。这是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