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18年仅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或许年初的目标一个也没有实现吧。可还记得去年春节时拿着微薄年终奖的场景,誓言要大干一年,然后头也不回地将现在的老板炒掉。然而,时间就如流沙一样从逛街中、追剧中、熬夜中、应酬中不经意地溜走了。报了一大堆的英语课、写作课、朗读课,一个也没有坚持下来,更别提在工作中大干一场了。那些对工作现状不满的,希望能在职场华丽转身的你我他,仍然在低薪、迷茫的工作中继续着。我们在找工作或换工作的时候,都会怀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希望通过跳槽改善目前不如意的薪水,但通常情况是,薪水并没有因为你的跳槽而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你还会发现,即便一份工资再低的工作,也依然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长久以来,一些职场人在一个个低薪大坑里不停盘旋,怎么跳也找不到出口。大坑一: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 小慧是一家外企的财务人员,今年她所在的企业裁员12%,而且近期财务还准备裁减100人,对于有着十多年财务核算经验的小慧来说,这种扑面而来的危机让她脊背发凉。 曾几何时,财务这个专业在很多人心中属于"一技之长",被誉为"老中医行业"。很多人都说,在这个行业越老越吃香,永远不用担心失业的风险。还记得会计教材里有这么一句话:"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事实却是,经济越发达,软件越重要,倒是从业人员反而越来越不重要了。 十年前,小慧在这家企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时这家企业的业务蒸蒸日上,财务软件还很落后,主要依赖于大量的人工核算,财务部光核算会计就有二十多名,光是成本核算模块,就细分为材料会计、半成品会计、费用会计、人工会计、产成品会计等六七个岗位。 小慧的工作岗位是费用会计,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打印复印贴发票、报销费用走流程、对着电脑录入当月的费用数据等。那个时候虽然忙,但感觉无比充实。这一做,就到了现在。 这些年,小慧亲眼见证了财务软件的迅猛发展。公司刚开始用的还是单机版财务软件,只有核算部门的会计才能操作;后来,公司内部安装了ERP,每个部门都会有人专门负责数据录入与核对工作,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共享系统,很多业务只要从系统里直接调用数据再录入分录就可以了;如今,公司采用的是功能非常强大而齐全的SAP系统,这款软件一举颠覆了会计写分录的传统做账方式,大量的财务凭证并不是靠手工录入的,而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由其他业务模块生成的。 也就意味着,基层财务人员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无足轻重了;对于企业而言,这种基层财务人员的支出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固定开支。大坑二:卖方市场人才难求 在问及小慧当初为何选择会计专业的时候,和很多人的情形如出一辙,基本上这种专业都是在长辈的建议下做出的,因为他们认为会计好就业。"钱多事少离家近、体面悠闲压力小"是很多人包括当年的小慧向往财务工作的原因所在。而且现在许多专业媒体过分宣扬"卖方市场"论,让职场人的心开始浮躁起来,他们认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反正工作多得是,是我在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我。 笔者奉劝职场人千万不要存在这种心理。在求职场上,永远都是一个双方选择的过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买方更占优势地位。除非你掌有特殊的技术资源和人脉资源,而且你是无可替代的,才会受到各大企业的追捧,否则,对于一般性员工,企业永远不愁招不到人。 或许有人会说,那我就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去学什么。市场缺AI人才,我就补充AI知识;市场缺区块链人才,我就去做区块链。我无奈地笑笑,只能说这些人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以财务工作为例,不知从何时开始,许多人心里有这样一种奇葩的认知:凡是和"财"有关的职业,待遇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不可否认,企业里平均工资最高的多数是财务总监,但是这个岗位和总账会计、财务管理完全是两码事,一般人很少能触及这个层面的工作内容。而对于很多基层财务人员而言,他们的竞争力却在逐渐递减。 前阶段我看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大意是不懂财务的HR不是好HR,仿佛HR要是有财务的知识,就拥有核心竞争力。比起十多年前的手工账,现在早已是电子账套,自动结转损益,自动结账,自动平衡,自动出具报表;而被人津津乐道的"财务分析"也越来越傻瓜化,一打开各种各样的选项给你填,你只要保证录入无误,软件就能帮你分析无误。 不仅是财务这个行业,许多行业已经完成了转型升级,下一步都会面临智能化,虽然现在没有看到,但是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在这种形势下,谁还敢说自己仅有的一点工作经验叫做"核心竞争力"?很多职场人和小慧一样,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盲目跟风,缺乏对自我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客观了解和把握,稀里糊涂就踏入了一个行业,谈不上喜欢也不算讨厌;工作时无法全心投入,更谈不上在专业领域孜孜不倦地追求,每天上班等下班;就这样一不留神干了好多年,专业及能力方面还和初入职场差不多,等有所警觉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大坑三:一技在身走遍天下 在许多职场人的认知里,"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基本等同于证书。例如,在《欢乐颂》第一季的开头,关雎尔就对莹莹说:"考了CPA就不一样了,年薪至少十几万。"事实上,有很多技能就像英语,你不能不会,但如果你指望光靠这个技能就成为职场高端人才,无异于痴人说梦,要知道现在一部智能翻译机就能翻译出几十个国家的语言;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一专业,就努力做到金字塔尖,但过程中务必沉住气调整好心态,不要对结果抱有太大的奢望。你要做好辛辛苦苦考完CPA、注册会计师、司法证等号称含金量最高的证书后,最终工资还是4000元的心理准备。 因為知识和能力之间,隔着职业方向和具体应用。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有很多人确实很"好学",可遗憾的是,这种"学习"充其量只是"屠龙术"——对能力积累无益,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提到的"屠龙术"一般。你学了一堆看似高深的理论,考了一沓让人望而却步的证书,可实际上,这些理论和知识在现实中毫无发挥的余地,另外你当时考证也并不打算从事这些行业,只单纯地抱着"证多不压身,考证没什么坏处"这样的初衷。 金庸笔下的杨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大侠了。他年轻时被送入全真教学习武功,可是全真教的师傅只教他心法和口诀,并不教给他实际的招式,以致被打时,毫无还手之力。就是这种缺乏目标方向不以应用为导向的盲学瞎学,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对能力积累无益。 许多职场人的初心是好的,想要发展自己的多项技能。我公司里的财务就是这样,天天报班学习,却考了一堆和财务无关的证书,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这些证书对她的本职工作毫无用武之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与积累,单靠这些证书去转行简直难比登天。 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单一技能,往往是多重能力组合的结果。我们以人力资源岗位为例,如果你能解决下列这些问题,基本上就算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你所在的企业目前很不景气,你能否和业务部门一起,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前提是用好现有的人才; 面对整个行业的不稳定和市场风险,你能否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合理调配现有人才,或裁员或招人;企业资金短缺了,你有没有什么渠道和手段进行融资;国家最新的人才政策都有哪些;你所在的企业里,能享受到最新人才优惠的政策有哪些…… 从刚才的问题中,你会发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整体的应用能力,也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离开具体问题谈能力,无异于纸上谈兵。 一个真正厉害的职场高手,除了基本业务过硬之外,还需要应对各种突发和复杂的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能彰显这位高手的实力和水准。任何一项核心竞争力的构成,都离不开这几个要素,分别是专业能力,管理能力、通用能力,资源及人脉等。按照社会的普遍期待,一位职场中年人理应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所成就,各项能力齐头并进,同时积累了一些资源和能力。一旦公司出现变故,一个猎头电话就能给你提供更好的机会;或者你将简历在网上一挂,就能谋到一份更好的岗位;如果都不满意那就选择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这才是一位职场中年人应有的沉着与底气。大坑四:一万小时天才定律 大家都听过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它是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中提出的理论,即要在大多數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级的杰出人物,需要花一万个小时来练习。我们曾经都坚定不移地认为,如果在一个领域坚持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按照这个逻辑,那些在工作岗位干了十几年,远远超出了一万个小时的标准,可为何会沦落到中年危机的困境? 一万小时天才定律有它的合理性:在许多需要人类付出艰辛努力的领域,要想成为世界上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必须经历多年的练习。 但是如果只靠时间来堆积,那就曲解了其本质含义。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第二,并非凑够足够长的练习时间就可以成为专家,这里的练习绝不是一般的练习或无差别的重复,而是刻意练习。你如果无差别重复一万小时,也不会变成高手。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做了很多年工作之后,依然在低薪岗位上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所在。一个人想要摆脱低薪困境,首先是要寻找正确的方向,还要持续投入不断突破。而真正要做到这两点,你需要完善自我认知,积极发现与了解自我;寻找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领域,有针对性地持续学习和投入;不断搜集信息,了解最优秀的人能做到什么程度,给自己制定具体而明确的目标;获取外界反馈,比如找有经验的职场前辈指出你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平台,实现真正的飞跃。 有些事,越早开始越好。要知道,现实中有太多的职场人,穷尽一生都只是周而复始地徘徊在职场的"低薪大坑"里,他们从焦虑走向了妥协,到最终认了命。这并不是成长的必然经历,而是一种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