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在迪克西, (我伤心的地方) 他们吊死我黑色年轻的情郎, ——在十字路口的树上。 在南方,在迪克西, (遍体鳞伤悬吊在半空) 我问那位白人主耶稣, 祈祷,有什么用。 在南方,在迪克西, (我伤心的地方) 情人成了个赤裸的黑影, ——在弯曲赤裸的树上。 (江枫 译) 这首诗是一个黑人姑娘为她被折磨死的黑人情郎唱的挽歌。它的主题是揭露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南方各州盛行的惨无人道的私刑。 "迪克西" (Dixie)这个名字源出于一八五九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首歌颂南方的流行歌曲,后来被人们用来泛指美国南部各州。诗一开头就告诉读者,这一悲惨事件发生在南方各州。美国南方有十一州实行蓄奴制。在那里,农场主根本不把黑人看作人,而只把他们看作会说话的工具。黑人没有任何权利,没有任何自由,稍一违背农场主的意愿,就会受到各种惨无人道的私刑的折磨,而且常常被折磨至死。因此,南方各州不仅是黑人姑娘,而且是所有黑人伤心的地方。 在第一节里,她年轻的情人,一个黑人小伙子被吊在①十字路口的树上,开始受到私刑的折磨。吊在十字路口的树上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农场主不仅明目张胆地对黑人动用私刑,而且故意让更多的黑人知道:如果他们胆敢反抗,就会得到同样下场。在第二节里,尽管她不断地为情人祈祷,但她的情人还是被吊在空中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在第三节里,她的情人已被活活折磨死。他被剥光衣裤打得皮开肉绽,成了一个血肉模糊、无法辨认的黑影。诗人以电影的特写镜头技巧抓住几个最恐怖的场景加以定格,一步比一步深入地展示出私刑的全过程,把私刑野蛮、残忍、恐怖和惨无人道的程度推向极点。 "祈祷,有什么用。"这是黑人觉醒的心声,这是黑人愤怒反抗的呐喊。残酷的现实使黑人认识到:屈服、忍让和祈祷只能使他们陷于更深的灾难之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更不能期待他给黑人带来平等和自由。诗里强调耶稣是白人,实际上是暗示黑人的平等和自由不能靠白人赐予,而要靠黑人自己通过斗争去获得。 这首诗的每一节的第一句都是"在南方,在迪克西",这种重复既强调了使用私刑的地点,又很好地表达出黑人姑娘越来越强烈的悲愤情绪和对私刑的深恶痛绝,有助于表现主题。全诗的调子低沉悲哀,动人心弦, 易于引起读者对黑人的深切同情和对私刑的无比憎恨,也能促进黑人对自身痛苦的认识, 激励他们去斗争去反抗。 (樊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