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应该让孩子自己入睡醒来后要抱应该满足


  新生妈妈说她们的宝宝就是个"落地响",每天必须抱着睡觉,只要往床上一放,很快就会醒来,那么,应该让孩子自己入睡,醒来后要抱应该满足,就让本站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一觉单独睡到大天亮的孩子,书里才有
  我的宝宝由于提前生产加上剖腹的缘故,从出生后很长时间一直不能自己安稳入睡。睡在床上最多十几分钟就会惊醒,但如果我们抱着,他就能安稳的睡上两个小时。以至于我吃饭都必须和人换手,轮流抱,晚上睡觉也必须抱着。
  可是老人们都说,"抱睡"是个坏习惯,必须纠正,否则不但大人辛苦,还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那么,究竟是应该抱着宝宝,还是该训练他躺下睡觉,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婴儿的需求,又该如何满足婴儿的需求。
  只要你开始带孩子,你就会发现,那种能单独睡在婴儿床里,一觉到天亮的孩子,只在书里才有。于是父母们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周围的人尤其是老人,开始给你很多"冷漠无情"的建议。例如"就让他哭好了","一定要让他养成固定的习惯","别总抱着他,会把他宠坏的",等等。但是,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就等于切断了宝宝与你交流的唯一方法。
  把这么小的孩子放下来让他自己入睡,是不现实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安睡了九个月,并非出生后就可以马上脱离母体单独行动,而是同样需要母亲的怀抱,需要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味道,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暖,借此获得安全感。所以很多小宝宝都更乐意在父母怀抱里睡觉,这不是什么必须更改的坏毛病,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一直蜷缩了九个多月,被妈妈子宫包裹着的感觉很好,很安全,很习惯。随着分娩,宝宝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除了要适应环境,还有他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没有子宫的包裹了,宝宝感到很陌生,心里很不踏实,就跟我们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里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宝宝会本能的寻找曾经熟悉的感觉,而父母温暖的怀抱无疑就是子宫期的延伸,会让宝宝的内心觉得踏实安全。所以,你会发现,平躺着宝宝会频频醒来,而一被抱起来马上就会重新进入香甜的梦乡,手脚也不会乱动了,可以很快进入深睡眠,睡上很长一段时间。
  被抱着的宝宝很少哭闹,他们仿佛忘了什么是不满和烦躁,因为他们一直沐浴在充足的爱之中。除了表现得更快乐,被抱着的宝宝发育得更好,因为他们将需要用在哭闹上的精力转移到了自身的成长上。被抱着入睡的孩子睡得更安稳,所以才能更好的发育,会睡的孩子才会长。我的宝宝就是最好的例子,他60天体检的时候,比出生时增加了7斤、12厘米,没有添加任何钙剂或鱼肝油,纯母乳给他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我的怀抱让他在爱中安睡。
  2、不能强行训练宝宝单独入睡
  在我国,很久以来一直是母亲带着孩子一同入睡,而最近几年却开始流行向欧美国家学习,开始训练孩子单独入睡,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殊不知,欧美国家的育儿界已经开始批判这种方式,称其"比训练动物还缺乏人性"。而孩子的独立性也根本不是这么培养出来的,一个饥饿的人是无法肩挑重担远行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吃饱,他一定会赖在餐桌前不断向你索取,只有填饱了肚子才会主动离开餐桌。同样,一个依恋感没有被满足、情感精神上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也无法独立。
  强行训练宝宝单独入睡,是多么不理智、不人道的举措。得不到父母的安抚,宝宝无法入睡,大哭不已;而父母为了所谓的"独立训练",任由宝宝在那里哭泣。且不说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如此忍心,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给宝宝幼小的心灵留下重重的创伤:我是孤独的,爸爸妈妈是不爱我的,我呼唤他们,他们不理我。好吧,我哭也没用,反正你们不来,我不哭了,我累了,我睡了,但是我悲伤,我愤怒,我不喜欢你们,也不喜欢这个世界!
  我曾见到过一个两岁的孩子,被父母关在漆黑的房间里强迫独自入睡。这个孩子在无法入睡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就把挂在床头的娃娃的眼睛抠出来,把头发一根一根的拔下来,然后在木质的床头上刻满牙印。不难想象,当这个孩子长大后,一直潜藏在他的身体里这种破坏欲会带来怎样的性格缺陷。
  当孩子长大后,当他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后,他自然就会离开你的怀抱。你见过一个大人睡觉的时候必须要抱着的吗?这就像恋爱时期的情侣,总喜欢相拥而眠,而当彼此都很熟悉和信任之后,如果现在我老公还要抱着我睡觉,我可能会觉得他影响了我的睡眠,而更愿意摆脱他的手臂,在他身边入睡。
  至于说影响发育,更是无稽之谈,大人只是以大人的感觉,觉得躺着睡多舒坦啊,都伸开了,那是因为大人的胳膊腿都是伸直的,可是你发现了没有,就算是平躺着,宝宝也无法伸开双手双脚。通常是双手上举,双腿蜷缩,就像一只小青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子宫里他就是这样蜷缩的,既然蜷缩了9个月都没有问题,那么,抱着会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没有。宝宝只会觉得更舒适,更安全,睡的更好。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小胳膊小腿会逐渐的伸直,被放下躺睡的时间也就会越来越长了。
  如果你实在觉得辛苦,可以请求家人的帮助,和你轮流抱着宝宝。但千万不要因为辛苦而烦躁发怒,怨天尤人。宝宝很容易受到妈妈情绪的影响,只有妈妈快乐了,宝宝才能快乐。
  3、月龄越小的宝宝,越要满足他的需求
  由"抱睡"这个点,可以推及宝宝其他的需求满足。我的观点是,在孩子八、九个月之内,无条件的满足他的所有需求。月龄越小的宝宝,对他的需求满足度就应该越高。
  也许很多人会不理解,这样不是会惯坏他吗?请注意,亲密育儿是适当回应宝宝的需求,而宠坏则是因为过度回应宝宝的需求。要知道,宝宝在婴儿时期的需求,全都是"吃喝拉撒睡"这些生存的基本需求。所以请最大程度的满足他吧,你很快会发现,这样做换来的是他对你的无条件的信任与爱。
  宝宝一哭,就应该马上把他抱起来,轻声安抚。但现在很多父母不会这样做,他们会让宝宝一直哭,因为他们认为不能纵容宝宝的"坏"习惯。但是婴儿是不会有"坏"习惯的,他只是在用唯一的方式与你交流。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身体还没有协调能力,自己无法独立做任何事情,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你的需求,而你作为请求信号的哭声也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你会有什么感受?
  宝宝只是因为饿了或者不高兴而哭泣,他只是希望父母来喂他或者抱抱他,而并不是在用哭声威胁父母。所以父母的及时回应并不会惯坏他,而是会让宝宝更加信任父母。哭声没有得到回应的宝宝不会变成一个"好"宝宝,他只会变成一个灰心丧气的孩子,或者一个暴躁的孩子,因为他觉得无法与你交流,也没有人会来满足他的需求。
  婴儿出生后的几周到几个月是一个敏感期,在此期间,妈妈和宝宝都需要彼此陪伴。这个时期的亲密接触能使宝宝对妈妈亲近的天性,以及妈妈关爱、照顾宝宝的本能与生理需要都得到自然的发展。亲自抚养孩子的父母,能看懂宝宝的暗示,凭直觉就能恰当的回应宝宝。他们享受育儿的过程,而他们的宝宝也长得特别好。
  我的宝宝在月子里的时候经常大哭,饿了要哭,困了要哭,尿了要哭,无聊了也要哭,每次哭起来就像要背过气去一样,哭得惊天动地,脸涨得通红,连下巴都在剧烈颤抖。作为母亲有一种本能,我每次听到宝宝在哭,我就会想第一时间奔到他身边。有时候我需要在电脑前整理工作资料,但只要宝宝哭了,我就无法集中精神,什么也做不了了。所以每次我都在最短的时间里满足他的需求,从来不会因为他刚吃完又要吃而烦躁,也不会因为夜里要醒无数次而训斥他,更不会因为他吃一次奶要长达一两个小时而不耐烦。现在我的宝宝已经两个半月了,很少大声哭闹,饿了,或者要抱了,就哼唧几声。如果我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并满足了他,他就会很安静。
  4、满足小月龄宝宝的需求,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模式
  记得我的宝宝60天去体检的时候,在回来的路上饿了要吃。当时我是在公交车上,不太方便,而且只有5分钟左右的车程就可以到家。于是我抱着他哄,跟他说话,宝宝竟然一直忍耐着,吃了一阵子手,在等红绿灯的时候轻声的哼唧着,一声都没哭,硬是等回到家后,才恶狠狠的大吃了一顿。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孩子,是如何忍耐"要吃"这个第一需求的,大概是因为他的所有需求我都在第一时间满足了他,所以他已经知道,我是肯定会满足他的,现在的延迟,大概是因为某种特殊情况。他相信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他,所以他可以等待。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及时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这意味着你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慢慢的,当宝宝学会哭泣以外的其他交流方式,并且能独立做一些事情以后,你就可以逐渐延缓回应速度,让宝宝学会等待。但是,让宝宝学会等待的前提是,他对你有足够的信任,知道你会满足他的需求。而建立这种信任的方法,就是在婴儿时期及时对他的哭声做出回应,并满足他的需要。
  如果宝宝在很小的时候,你就延迟满足他的时间,让他哭,训练他学会等待,那么这样的宝宝只会认为,如果不大声嚎哭,你就不会来关注他。所以这样训练的结果,通常是宝宝哭得更厉害了。并且这样的宝宝长大后,也学不会延迟满足。
  在母亲臂弯里长大的孩子习惯于与人交往,而被独自丢在床上的孩子,容易对物形成依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孩子还离不开某个娃娃,或者某条毛巾,因为这些物品曾是他孤独时候的安慰。我们应该让孩子的安慰来自于人,而不是物。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父母都应该24小时抱着宝宝。要知道,在很多事情上要给孩子自由。我的宝宝每天可以自己躺着玩上一阵子,这时候是不需要我们过去抱他的。当他躺累了,或者玩腻了,就会向我们发出信号——哼唧,这时我就会走过去抱起他,他也就安静的开始下面的活动。如果我不理他,那么他很快就会从哼唧转为大哭。
  假如你的孩子很幸运的是一个高需求的宝宝,请不要懊恼,更不要烦躁,他们其实是在对父母说:"我是个高品质的宝宝,所以你们也要给我高品质的抚育哦!"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网站目录投稿: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