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工业机器人)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1 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2 工业机器人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2.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简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如图0.2所示,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2.2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戴沃尔提出的工业机器人有以下特点:将数控机床的伺服轴与遥控操纵器的连杆机构联接在一起,预先设定的机械手动作经编程输入后,系统就可以离开人的辅助而独立运行。这种机器人还可以接受示教而完成各种简单的重复动作,示教过程中,机械手可依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序列全部记录在存储器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伺服驱动下依次再现上述位置,故这种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功能被称为"可编程"和"示教再现"。 1962年美国推出的一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后来,出现了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目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 2.3工业机器人的构造与分类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具有触觉、力觉或简单的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如具有识别功能或更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即成为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它能按照人给的"宏指令"自选或自编程序去适应环境,并自动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2.3.1 点焊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具有性能稳定、工作空间大、运动速度快和负荷能力强等特点,焊接质量明显优于人工焊接,大大提高了点焊作业的生产率。 点焊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整车的焊接工作,生产过程由各大汽车主机厂负责完成。国际工业机器人企业凭借与各大汽车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向各大型汽车 生产企业提供各类点焊机器人单元产品并以焊接机器人与整车生产线配套形式进入中国,在该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焊接生产线要求焊钳一体化,重量越来越大,165公斤点焊机器人是目前汽车焊接中最常用的一种机器人。2014年9月,机器人研究所研制完成国内首台165公斤级点焊机器人,并成功应用于奇瑞汽车焊接车间。2014年9月,经过优化和性能提升的第二台机器人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该机器人整体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机器人水平。 2.3.2弧焊机器人 弧焊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焊接生产。在该领域,国际大型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以向成套装备供应商提供单元产品为主。本公司主要从事弧焊机器人成套装备的生产,根据各类项目的不同需求,自行生产成套装备中的机器人单元产品,也可向大型工业机器人企业采购并组成各类弧焊机器人成套装备。在该领域,本公司与国际大型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既是竞争亦是合作关系。关键技术包括: (1)弧焊机器人系统优化集成技术:弧焊机器人采用交流伺服驱动技术以及高精度、高刚性的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器,具有良好的低速稳定性和高速动态响应,并可实现免维护功能。 (2)协调控制技术:控制多机器人及变位机协调运动,既能保持焊枪和工件的相对姿态以满足焊接工艺的要求,又能避免焊枪和工件的碰撞。 (3)精确焊缝轨迹跟踪技术:结合激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离线工作方式的优点,采用激光传感器实现焊接过程中的焊缝跟踪,提升焊接机器人对复杂工件进行焊接的柔性和适应性,结合视觉传感器离线观察获得焊缝跟踪的残余偏差,基于偏差统计获得补偿数据并进行机器人运动轨迹的修正,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焊接质量。 2.3.3激光加工机器人 激光加工机器人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激光加工中,通过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实现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业。本系统通过示教盒进行在线操作,也可通过离线方式进行编程。该系统通过对加工工件的自动检测,产生加工件的模型,继而生成加工曲线,也可以利用cad数据直接加工。可用于工件的激光表面处理、打孔、焊接和模具修复等。 关键技术包括: (1)激光加工机器人结构优化设计技术:采用大范围框架式本体结构,在增大作业范围的同时,保证机器人精度; (2)机器人系统的误差补偿技术:针对一体化加工机器人工作空间大,精度高等要求,并结合其结构特点,采取非模型方法与基于模型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机器人补偿方法,完成了几何参数误差和非几何参数误差的补偿。 (3)高精度机器人检测技术:将三坐标测量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机器人高精度在线测量。 (4)激光加工机器人专用语言实现技术:根据激光加工及机器人作业特点,完成激光加工机器人专用语言。 (5)网络通讯和离线编程技术:具有串口、can等网络通讯功能,实现对机器人生产线的监控和管理;并实现上位机对机器人的离线编程控制。 2.3.4真空机器人真空机器人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工业中,实现晶圆在真空腔室内的传输。真空机械手难进口、受限制、用量大、通用性强,其成为制约了半导体装备整机的研发进度和整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部件。而且国外对中国买家严加审查,归属于禁运产品目录,真空机械手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半导体设备整机装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直驱型真空机器人技术属于原始创新技术。 关键技术包括: (1)真空机器人新构型设计技术:通过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避开国际专利,设计新构型满足真空机器人对刚度和伸缩比的要求; (2)大间隙真空直驱电机技术:涉及大间隙真空直接驱动电机和高洁净直驱电机开展电机理论分析、结构设计、制作工艺、电机材料表面处理、低速大转矩控制、小型多轴驱动器等方面。 (3)真空环境下的多轴精密轴系的设计。采用轴在轴中的设计方法,减小轴之间的不同心以及惯量不对称的问题。 (4)动态轨迹修正技术:通过传感器信息和机器人运动信息的融合,检测出晶圆与手指之间基准位置之间的偏移,通过动态修正运动轨迹,保证机器人准确地将晶圆从真空腔室中的一个工位传送到另一个工位。 (5)符合semi标准的真空机器人语言:根据真空机器人搬运要求、机器人作业特点及semi标准,完成真空机器人专用语言。 (6)可靠性系统工程技术:在ic制造中,设备故障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根据半导体设备对mcbf的高要求,对各个部件的可靠性进行测试、评价和控制,提高机械手各个部件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机械手满足ic制造的高要求。 2.3.5洁净机器人 洁净机器人是一种在洁净环境中使用的工业机器人。随着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日益苛刻,很多现代工业产品生产都要求在洁净环境进行,洁净机器人是洁净环境下生产需要的关键设备。 关键技术包括: (1)洁净润滑技术:通过采用负压抑尘结构和非挥发性润滑脂,实现对环境无颗粒污染,满足洁净要求。 (2)高速平稳控制技术:通过轨迹优化和提高关节伺服性能,实现洁净搬运的平稳性。 (3)控制器的小型化技术:根据洁净室建造和运营成本高,通过控制器小型化技术减小洁净机器人的占用空间。 (4)晶圆检测技术:通过光学传感器,能够通过机器人的扫描,获得卡匣中晶圆有无缺片、倾斜等信息。 2.4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机械手和操作机的基础上,采用伺服机构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研制出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工业用自动操作装置,并将其称为工业机器人;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两种工业机器人,并很快地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196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2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此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由于工业机器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70年代起,常与数字控制机床结合在一起,成为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部分。 2.5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机器人发展前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机器人技术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技术领域。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科学家在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中提出了4个重点发展方向,机器人技术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10月,国际机器人工业人士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一次工业机器人国际标准大会,并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一个文件,把工业机器人分为四类:⑴顺序型。这类机器人拥有规定的程序动作控制系统;⑵沿轨迹作业型。这类机器人执行某种移动作业, 如焊接。喷漆等;⑶远距作业型。比如在月球上自动工作的机器人;⑷智能型。这类机器人具有感知、适应及思维和人机通信机能。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普及了第一和第二类工业机器人,并达到了其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的鼎盛时期。而今已在第发展三、四类工业机器人的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下一代机器人发展重点有:低成本技术、高速化技术、小型和轻量化技术、提高可靠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化技术、高精度化技术、视觉和触觉等传感器技术等。根据日本政府2014年指定的一份计划,日本2014年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4兆日元,拥有百万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工业机器人等价于10个劳动力的标准,百万工业机器人相当于千万劳动力,是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实用化期。而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等。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一个国家要引入高技术并将其转移为产业技术(产业化),必须具备5个要素即5m: machine/materials/manpower/management/market。和有着"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相比,我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基本国情,那就是人口多,劳动力过剩。刺激日本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动力就在于要解决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所以,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晚发展缓。但是正如前所述,广泛使用机器人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我国正在努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培养人才,打开市场。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辉煌得益于本国政府的鼓励政策,我国在十一五纲要中也体现出了对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大力支持。 3结束语 工业机器人是机械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 它的发展需要机械及其他门类学科的发展来推动, 它的发展也能推动工业系统的整体发展。 它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劣势, 和其他技术一样,需要不断地设计应用修改和完善。 4参考文献 [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 雷天觉.新编液压工程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 王积伟.液压与电气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张利平.现代液压技术应用220例(第 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 黄兴.液压技术创新及发展趋势[m].机床与液压.2014年12期 [6] 王益群.纯水液压传动及其展望[m].机床与液压.2014 [7] 赵恩刚.纯水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展望[m].流体传动与控制.2014 [8] 许贤良.液压技术回顾和展望[m].煤矿机械.2014 [9] 林建亚.液压元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0] per sorensen.news and trends by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water hydraulics[j].th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第二篇: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用减速器调研报告 《2014年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调研报告》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但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rii)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仅有约13万台,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0台/万人,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中国制造业有4500万工人,工业机器人仍有庞大的替代空间。 grii 认为,2014年将是工业机器人元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预计中国未来十年内的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3100亿元-6880亿元。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以6轴机器人为例,减速器占成本比例的30%,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机器人用减速器也将迎来快速的发展期。 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市场几乎被nabtesco、harmonic、住友等企业垄断,但是随着中国机器人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企业开始逐渐切入机器人减速器的研发和生产,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逐渐实现产业化,助力机器人国产化进程。 我们对主要减速器企业、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对国内外机器人行业领军人物的面对面采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依据。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rii)编制了《2014年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调研报告》。本报告对2014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发展特点、主要产品市场份额、产量规模、各应用领域产品需求、市场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高工机器人希望通过切切实实地调查,深入研究分析,为企业、投资者、证券公司以及想了解机器人产业的人士,提供最准确最优参考价值的机器人行业数据及调查报告。 欲购买以上报告,请咨询 联系人:陈先生 电话:0755-26981898-893 邮箱:cp.chen@gaogong123.com Ŀ¼ 一、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情况分析 1. 工业机器人市场特点分析 2.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3. 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析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特点分析 1. 工业机器人市场特点分析 2.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3. 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1) 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分析 2) 重点企业在华竞争分析 a) abb在华业务竞争分析 b) fanuc在华业务竞争分析 c) yaskawa在华业务竞争分析 d) kuka在华业务竞争分析 三、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分析 1. 减速器整体发展情况分析 2. 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特点分析 1) 行业应用特点分析 2) 行业竞争特点分析 3.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价格情况分析 4.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规模分析 1)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销量分析 2)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销售规模 5.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竞争分析 1)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份额分析 2) 重点企业在华竞争分析 a) 日本nabtesco在华业务分析 b) 日本harmonic在华业务分析 四、国产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发展分析 1. 企业技术实力分析 2. 投资情况分析 3. 产能情况分析 4. 企业分布情况 五、国产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细分市场分析 1. rv减速器市场发展分析 1) rv减速器国内技术发展 2) rv减速器国内企业分析 2. 谐波减速器市场发展分析 1) 谐波减速器国内技术发展 2) 谐波减速器国内企业分析 六、中国机器人企业减速器应用分析 1.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3.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4. 南京埃斯顿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5. 东莞市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6. 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七、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发展环境分析 1. 行业政策发展环境分析 1) 国家政策及效果分析 2) 地方政策及效果分析 3) 行业政策发展趋势 2. 行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 制造业人力成本分析 2) 制造业从业人员分析 3) 机器人投资回报分析 3. 行业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八、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机会及建议 九、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相关概念 1.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定义及分类 2.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产业链分析 第三篇:轮式机器人调研报告 轮式机器人调研报告 摘要: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在机器人中,轮式机器人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轮式机器人的身影。由于应用广泛,人们对其的研究和思考从未间断。 关键词:定义 构成 分类 控制 机构 应用 正文: 一、 定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工业机器人大多都是机械臂使固定机器人。而还有很多机器人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按照预订路径进行移动,这类机器人即为移动机器人其移动机构又分为轮式、履带式、腿式、跳跃式和复合式。每种机器人都有其特定的制造方式和功能。其中,轮式机器人,既以驱动轮子来带动机器人进行移动和工作的机器人。虽然其运动稳定性与路面的路况有很大关系,但是由于其具有自重轻、承载大、机构简单、驱动和控制相对方便、行走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等特点,从而被广泛应用。 二、 轮式机器人的分类 由于轮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机器人设计的技术和难度,以及其功用。所以轮式机器人的分类一般都是根据其轮子多少进行分类。按照已经出现的机器人,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单轮滚动机器人(如球形机器人)、两轮移动机器人在(如自行车机器人)、三、四轮机器人(如智能车)、六轮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一般而言,三轮机器人简单实用,四轮机器人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大,而相比之下,六轮机器人比四轮机器人更为优越。 三、 轮式机器人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机器人是一种高自动化的高科技产品,它的诞生,是各个学科交叉应用的结果。如今,研制一种机器人就需要从各个科学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创新。一般而言,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如下:机器人机构、导航和定位、路径规划、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移动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屏蔽技术等。 1. 机器人机构 轮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属于机械领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重量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工作环境的影响,而且不能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产生干扰。在轮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转向机构的设计,如今,转向机构主要分为如下几种:艾克曼转向(前轮转向前轮驱动或者前轮转向后轮驱动);滑动转向(两侧车轮独立驱动);全向转动(基于全方位移动轮构建,如麦克纳姆轮);轴-关节转向;(车轮转动幅度较大);车体-关节转向(转弯半径小,转向灵活,但是轨迹难以控制)。再轮式机器人的设计中应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转向机构的设计。 2. 导航和定位 导航和定位是确定机器人在多维工作环境中相对于全局坐标的位置,是移动机器人最基本的环节。导航方式有惯性导航,磁导航,视觉导航,卫星导航等,定位方式有惯性定位,陆标定位,声音定位等,在机器人设计中,需要对轮式机器人的模型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有效地导航方式和定位方式。 3. 路径规划 路径规划,既让轮式机器人按照某一性能指标搜索一条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优路径。在设计过程中路径规划要考虑全局路径和局部路径两个方面。其中全局路径是机器人运行的总路径,而局部路径可以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避免碰撞。在分析运动过程中,可以考虑d-h参数法对其进行分析。 4. 传感器 在轮式机器人中,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的感官。它收集外界和自己发生的信息,从而为后续处理积累了前提的数据。轮式机器人中一般会用到的传感器一般有如下几种:内部有测量机器人行进速度的,如线加速度计;测量转角的,如陀螺仪,外部的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检测外部环境,防止碰撞,如超声波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等。传感器将采集来的数据传送给控制器,再加以处理,才能使得轮式机器人按照预订路径进行移动。 5. 控制 常见的控制有pid控制,但是这些年一般对机器人所用的都是模糊控制,因为模糊控制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语言化的表达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另外,由于工作环境的要求,很多轮式机器人都用上了遥控技术,这样,可以扩大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和工作能力,但是遥控通常会产生更大的误差,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误差,使其达到预定的工作效果,是遥控技术不可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6. 屏蔽 由于在机器人工作工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干扰,如何去除这些干扰,让机器人更为可靠,就需要更好的屏蔽技术来为其服务。屏蔽设计时要考虑到可靠 性,适应性以及经济性,尽量为其找到适合的屏蔽技术。一般的屏蔽技术有:隔离技术,滤波技术,接地抑制反电势干扰技术等。 四、 总结 机器人是一种仿生的高科技产物。轮式机器人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科学发展做出了十分接触的贡献。在工业、农业、反恐、防爆、空间探测等各个领域,轮式机器人都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者不可完成的任务。如何控制轮式机器人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式进行移动和精准的动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如今,机器人已经向着更为宏观和微观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更为精准的设计和控制下,轮式机器人将会为我们带来更为美好的生活! 第四篇: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机器人概论报告) 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因为兴趣,所以我选择了机器人概论这门课,虽然只有十多节课,但还是学习、了解不少知识。 研制机器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繁重劳动或简单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人到有辐射等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因此机器人最早在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得以应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的焊接、喷漆、搬运、装配、铸造等场合,己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另外在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农业、林业甚到服务娱乐行业,也都开始使用机器人。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军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上代替或辅助军队进行作战、侦察、探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作战空间可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军用机器人(即无人飞行机)、水下军用机器人和空间军用机器人等。在民用机器人中,各种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成为机器人家族中的主力军;其它各种种类的机器人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得到研究开发和应用。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而传感器作用尤为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视觉、力觉、声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加之器件集成度的提高,控制柜日渐小巧,采用模块化结构,似的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强,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易操作性变得简单而且可维修性变强。而控制方式一般有自主操控式、半自主操控式、遥控式等多种方式。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 目前处于开发及普及的早期阶段。 大楼清洗机器人是以爬壁机器人为基础开发出来的,它只是爬壁机器人的用途之一。爬壁机器人有负压吸附和磁吸附两种吸附方式,大楼擦窗机器人采用的是负压吸附方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也已在我国问世,并已在大庆油田得到了应用。 帮助残障人行走的机器人轮椅已逐渐成为热点。机器人轮椅主要有口令识别与语音合成、机器人自定位、动态随机避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时自适应导航控制等功能。机器人轮椅关键技术是安全导航问题,采用的基本方法是靠超声波和红外测距,个别也采用了口令控制。超声波和红外导航的主要不足在于可控测范围有限,视觉导航可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在机器人轮椅中,轮椅的使用者应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和积极的组成部分。对使用者来说,机器人轮椅应具有与人交互的功能。这种交互功能可以很直观地通过人机语音对话来实现。尽管个别现有的移动轮椅可用简单的口令来控制,但真正具有交互功能的移动机器人和轮椅尚不多见,也是有待研究。 作为一项前沿的高新技技术,机器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发展他,掌握他,领导他的发展,但我们绝不能依赖他,他只是服务于我们,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工具。 第五篇: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课程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4级 流体传动与控制模块(8)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自从20世纪初以来,随着机床,汽车等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机械手,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苏联,欧洲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加大了力度,特别是日本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焊接,喷涂,搬运物料,装配,海洋开发,原子能工业,宇宙开发,军事应用,农牧业,建筑,矿业,医疗福利等方面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一定会越来越广泛。下面我们将从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四方面来具体介绍工业机器人。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machine too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xperienced a mechanical hand, and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n industry applications, industrial robots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the soviet union, the european industrial robo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tepped up efforts, especially in japan in this regard are particularly conspicuous. in recent years, industrial robots, welding, painting, material handling, assembly, ocean development, atomic energy industry, the universe development, military applications,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construction, mining, medical and welfare also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with advances in robotics,range of applications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now we will implement the system, drive systems, control syste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to the specific introduction four robots. 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1.1机器人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对"工业机器人"还没有作出统一的明确定义。通常所说的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按照预定的程序、轨迹及其它要求,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的自动化装置。 机器人的外表不一定像人,有的根本不像人。因为人们制造机器人是为了让及其人代替人的工作,所以机器人能够具有人的劳动机能。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应当和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包括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方面。 智能是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 机能是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 物理能则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性,寿命等。 把上述三方面能力综合起来,有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功能的空间三维坐标系机械。 既然要求机器人能代替人的劳动。人们就希望它能有一双像人一样的巧手;能行走的双脚;具有人类感官的功能(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痛觉等);具有理解人类语言和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一颗善于思考,学习和决策的头脑。但是机器人所有这些能力都必须满足机器人学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1.2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20世纪初,随着机床,汽车等制造业的发展就出现了机械手。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工业公司就安装了第一条汽车零件加工自动线。自动机的上下料与工件的传送采用了专用机械手代替人工上下料及传送工件。可见专用机械手就是作为自动机,自动线的附属装置出现的。 到了40年代,随着原子能工业的产生,出现了另一类半自动化抓取搬运装置――操作机。在原子能工业中用它来进行放射性材料的加工,处理和实验; "工业机器人"这种自动化装置出现的比较晚。它的研究工作是5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的。日本,苏联,欧洲的研制工作比美国大约晚十年。但是日本的发展速度比美国快,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比较注意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和应用,其中英国,瑞典,挪威等国的技术水平较高,产量也较大。 1954年美国人g.c戴万获得了一项工业机器人专利。到1958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研制成功一台数控自动通用机器。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从此之后,美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63――1967年为实验定型阶段; (2)1968――1970年为实际应用阶段; (3)1970年至今一直处于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阶段。 二机器人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原理 工业机器人一般应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组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各个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 2.1执行系统 执行系统是工业机器人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的各种运动的机械部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手部,腕部,臂部,机身和行走机构。 (1) 手部:是工业机器人直接与工件接触用来完成握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有些 工业机器人直接将工具(如焊枪,喷枪,容器)装在手部位置,而不再设置手部。 根据手指和手掌在抓取物体时的相对状态,抓取方式可分为捏,夹握三大类。这三种抓取方式都是靠手指间或手指与手掌间对工件的作用力以及手指手掌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工件的。 从机械手指根部来看,手部机构的动作形式有回转式和移动式(或直进式)两种。其中回转式为基本形式,它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应用广泛。由于移动式手部结构比较复杂,庞大等,所以以用较少。但移动式手部机构抓取工件时,工件直径的变化对定位精度一般无影响,故宜于工件直径有较大变化时使用。 (2) 腕部:是工业机器人中联接手部与臂部,主要用来确定手部工作位置并扩大臂部 动作范围的部件。有一些专用机器人没有手腕部件,而是直接将手部安装在手臂部件的顶端。为了使手部处于空间任意方向,要求腕部能实现对空间三个坐标轴x.y.z的转动。即具有回转,俯仰和摆动。一些专用机械手甚至没有腕部,但有的腕部是为了特殊要求还有横向移动自由度。 (3) 臂部:是机器人用来支承腕部和手部实现较大运动范围的部件。工业机器人的臂 部一般有2――3个自由度,即伸缩,回转,俯仰和升降。专用机械手的臂部一般具有1――2个自由度,即伸缩,回转和直移。臂部总重量较大,受力一般叫复杂,在运动时,直接承受腕部手部和工件(工具)的静动载荷,尤其高速运动时,将产生教的的惯性力(或惯性矩),引起冲击,影响定位的准确性。臂部运动部分零部件的重量直接影响着臂部构建的刚度和强度。专用机械手的臂部一般直接安装在主机上,工业机器人的臂部一般与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一起安装在机身上(即机座上),机身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行走式的,即沿地面和导轨运动。 (4) 机身:是工业机器人用来支承手部部件的,并安装驱动装置和其他装置的部件。 专用机械手一般将臂部安装在主机上。成为主机的附属装置,臂部的运动越多,机身的受力和结构情况越复杂。机身即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行走式的,即在他的下部能行走的结构,可沿地面和架空轨道运行。设计机身时为提高刚度应注意 以下几点:刚度,精度,平稳性。 (5) 行走机构:是工业机器人用来扩大活动范围的机构,有的是专门的行走装置,有 的是轨道滚轮机构。行走部是行走机器人的重要执行部件,是由行走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位置检测元件,传感器,电缆及管路等构成。它一方面支承机器人的机身,臂和手部,另一方面还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带动机器人实现更广泛的空间内运动。行走部机构按其行走运动轨迹固定轨迹式和无固定轨迹式。随着海洋科学,原子能工业及宇宙空间事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具有智能的可移动机器人,能够自行的柔性机器人肯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2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是向执行系统各部件提供动力的装置。采用的动力源不同,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也不同。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有四种:液压式,气压式,电器式和机械式。 (1) 液压式:其驱动系统由油缸,电磁阀,油泵和邮箱等组成。其特点是操作力大,体 积小,动作平稳,耐冲击耐振动。但漏油对系统的工作性能影响大。与气压式相比成本高。 (2) 气压式:其驱动系统由气缸,气阀,空气压缩机(或气压站直接供给)和储气罐 等组成。其特点是起源方便,维修简单,易于获得高速度,成本低,防火防爆,漏气对环境无影响,有冲击,臂力一般不超过300牛顿。 (3) 电器式;其驱动系统一般由电机驱动。优点是电源方便,信号传递运算容易,响 应快,驱动力较大,适用于中小型工业机器人。但是必须使用减速装置(如齿轮减速器,谐波齿轮减速器等),所需要的电机有步进电机,dc伺服电机和ac伺服电机等。 (4) 机械式:器驱动系统由电机,凸轮,齿轮齿条,连杆等机械装置组成。传动可靠, 适用于简单的机械手。 2.3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或机械手的指挥系统,它控制驱动系统,让执行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工作,并检测其正确与否。一般常见的为电气与电子回路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也不断增多。就其控制方式可分为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两种类型。若以控制的运动轨迹来分原则上分为两种:(1)点位控制:主要控制空间两点或有限多个点的空间位置,而其对运动路径没有要求。专用机械手和绝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均采用这种点位控制方式。(2)连续轨迹控制:是用连续的信息对运动轨迹的任意位置进行控制,其运动路径是连续的。对运动轨迹有要求的工业机器人需要连续轨迹控制,如电弧焊,切割等。 2.4人工智能系统 传感器技术是今后左右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传感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部分感觉机能。机器人自动操作时,需要检测自身状态和作业对象与作业环境的状态。检测机器人自身状态的传感器称为内部信息传感器而检测外部信息的传感器有和人的五官对应的,有纯工程的和五官对应的有接触式的触觉,味觉(ph计,化学分析器)传感器。非接触式的视觉,嗅觉(气体传感器,化学分析器,烟传感器)传感器,以及有固定作用的听觉传感器。 (1)触觉传感器人的触觉包含有接触觉,压觉,冷热觉,滑动觉,痛觉等。 (2)接近觉传感器人没有专门的接近觉器官,而是依靠视觉和经验来判断物体的接近情况。如果仿照人的功能使机器人具有接近觉将非常复杂,所以机器人使用专门的接近觉传感器。 (3)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在机器人上起三个作用:第一位置的测量,第二进行图像识别,第三进行检验 (4)人工视觉人类是借助五种感官从外界获得信息的,一般认为有90%以上的信息来自 视觉。就是说,人要顺利地生活和工作,非用眼睛识别客观环境不可。同样,要让机器人有高度的适应性以及复杂的工作能力也必须使之具备某种形式的人工视觉。 三机器人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最早应用的领域是汽车工业。其中应用最早最多的工种为焊接,喷涂和上下料。有人称这个领域为机器人的传统应用领域。 1焊接包括点焊,弧焊,锡焊,激光焊等,它的用途广,历史长。例如汽车的驾驶室是用点焊的方法把各个分离的板件焊成一个整体的。 2喷涂由于喷涂工序中雾状漆料对人体有危害,喷涂环境中照明,通风等条件很差,而且不易从根本上改进,因此在这个领域中大量使用了机器人。使用机器人不仅可以改善劳动条件,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 3搬运物料包括为机床服务,上下工件,为自动线服务,在不同流向的自动线上转运工件.这种机器人和数控机床可以组成柔性加工系统(fms),它可以满足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需要. 4装配由于机器人的触觉和视觉系统不断完善,可以把轴类件投放于孔内的准确度提高到0.01mm之内。国外已逐步开始应用机器人装配复杂部件,例如装配发电机,电动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板等。 5海洋开发机器人常用于海洋测量多目标观测,海底施工,电缆铺设,管道连接维修,石油开采等。 6原子能工业机器人可用于放射性物质搬运,设备检查维修,污染物处理等对人体有害的工作。 7其他机器人在宇宙开发,军事应用,农牧业,建筑,矿业,医疗福利等方面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一定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吴广玉 姜复兴编 《机器人工程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张建明 编著《工业机器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