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老国企辟新局破冰人力资源管理


  老国企的新烦恼
  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间,老国企一直享受改革开放、资源垄断、政策优势等外部环境带来的红利,但最近十年,随着金融环境改变、产能过剩、环保要求提高等现实,老国企的经营越来越困难。J集团作为老牌森工国企,在2014年以前一直发展良好,它一方面享受着林业垄断资源带来的持续利润,另一方面全面发展其他产业,不断向木材加工、矿产水电、森林食品、旅游、房地产等行业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5年4月1日,国家开始实施全面停止重点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对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国家通过停伐補贴等方式稳妥安置了林业工人,但产能过剩、管理粗糙等诸多问题却凸显出来。最终,基于采伐利润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岌岌可危,负债率超过80%,其大多数下属企业已无力扭转亏损局面。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曾经的行业巨人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其实是日积月累的经营失误和管理缺陷所致,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痼疾,比如: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内部信息严重不对称,信息传递时产生巨大的损耗,造成响应速度慢,行事迟缓延误;组织臃肿,人员复杂,人浮于事;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核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大量流出,人才流出后不能及时获得补充;缺少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无法依靠绩效结果去激励、改善、淘汰、晋升,进而滋生出灰暗的人情管理;管理制度要么废弛已久,要么执行不到位,致使员工消极怠工、拖沓散漫。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如果组织内的大部分人绩效不佳,管理者就应该扪心自问,是不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对于沉疴痼疾,小修小补形同隔靴搔痒,要彻底扭转败局,必须从管理细节入手,破旧立新,重建管理体系。优化组织结构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曾说,组织就是信息流动的方式。组织结构的层级和节点过多必然会对信息的流动造成延迟和损耗,让组织变得笨拙,降低战斗力。为了改善这一问题,J集团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压缩管理层级,二是减少管理节点。
  企业通常需要三个管理层级:决策层(总经理、副总经理)、管理层、执行层。每个层级尽量保持扁平,所有的管理内容都以制度和流程加以固化,日常管理事务尽量纳入流程当中,从而释放董事会活力,让他们只为关乎企业兴衰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远离日常管理事务的困扰。
  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在其代表作《空雨衣》中阐述:"管理中心应该缩小……他所保留下来的权力通常包括:财务创新(战略性投资的选择权)、人事创新(重大人事决策的权力)、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组织的动脉),以及突发状况下的强行介入权(此项权力受到争议)。"J集团总部目前共有15个部门,这还是从之前的29个精简而来,根据汉迪的理论,一个企业是否需要如此多的部门?到底哪些部门承担着汉迪所说的"组织整体的终极责任"?
  "MECE"法则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思考工具,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按照这一原则梳理集团总部各部门的职能,然后划分为相关部室,包括财务部(具备投融资功能),人力资源部(具备绩效考核与人事决策职能),综合管理部(管理流程、信息流、物流),党委,纪委,工会。如果还要建立更多部门,最好仔细考虑一下该部门的职能是否独立于以上部门,可否外包,若其职能属于经营类职能,尽可以放手交给下属企业,总部只须做好考核即可。精简管理人员
  比尔·盖茨认为,组织应以200人为上限;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150定律推断出,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上限是150人;工程巨人ABB公司,总部大约百人,由它发号施令,掌控一个22.5万人的全球企业,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38亿美元。
  反观J集团总部,从成立之初的70人,发展至今,人数已激增至300人。 其人数真的有必要超过销售收入是其30倍的ABB公司总部吗?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完成J集团总部的职能到底需要多少人?如何确定谁走谁留?走的人该如何安置?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岗位竞聘机制。笔者建议,可以聘请有经验的第三方咨询公司进行上述操作。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咨询公司在专业、客观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自行操作带来的种种问题,为企业节省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规避管理风险。
  在竞聘过程中,必须重点注意一个重要问题:党内职务不可以参加竞聘,党管干部的原则不能动摇。建议采用党政职务、管理职务一肩挑的方式,例如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不空设党内职务。可先竞聘管理职务,再从竞聘上岗人员中考核任命党内职务。
  保障社会稳定和员工队伍安定团结,是国企的重要政治责任之一。在人员安置过程中,J集团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柔性手段,使落聘人员在层层分流之后安全着陆:第一,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和年纪小的员工体系外再就业,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金,保证其再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第二,鼓励距离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员工内部退养;第三,鼓励有渠道、有能力的员工自主创业,集团全线产品给予降价支持,集团甚至可以参股员工企业;第四,鼓励落聘人员参与集团下属企业竞聘,内部消化;第五,成立人力资源公司,接纳落聘人员,通过集体培训提高其再就业能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第六,建立长期竞聘机制,一旦集团总部或下属企业出现岗位空缺,下岗人员可优先竞聘。
  通过以上渠道分流安置人员,同时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用以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等改制成本,一次性解决冗员问题。实施制度化、流程化管理
  管理的制度化和流程化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基础。如果组织是信息的流动方式,那么信息系统就是组织的血脉,管理流程必须融入血脉,形成信息化的流程,才能保证节点可控和高效执行。
  少数特殊管理问题可以通过线下流程处理,但如果同样的问题多次出现,也有必要将其固化为新的线上管理流程,尽量实现管理流程常态化。
  有三项管理制度应该引起国企的高度重视:
  第一, 降级和末位淘汰制度。没有降级和淘汰机制,就谈不上管理体系,精简之后的组织还会再度反弹回臃肿的状态。
  第二, 自下而上的选人、用人制度。选人用人应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而非领导提名。如此才能做到相对公平,良性竞争,保持员工队伍的士气。
  第三, 职务、级别双通道薪酬制度。不提职就不加薪是国企现行薪酬体系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但并非所有专业能力强的员工都要提拔到管理岗位上,硬让孙悟空骑马念经,悟空是痛苦的,团队是低效的。对此,J集团可以通过设计职务、级别双通道薪酬制度来解决问题,如果技术人员能通过级别解决薪酬问题,领导指数的压力和多头管理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有了精练的组织结构,科学的岗位设置,强干的管理人员,明确的管理制度,清晰的管理流程后,就要通过"绩效"的棘轮来维持现有的管理成果,鞭策企业不断前进。
  绩效考核结果具体应用在以下方面:
  第一, 建立真实客观的员工能力素质数据库。通过绩效考核,记录员工的工作状态,分析员工工作结果,判断员工的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特长和短板等,多维度了解员工,避免只看人员档案得出片面的印象。
  第二, 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营成果。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提供一对一的反馈和指导,提升员工工作意愿和能力,扬长避短,提高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经营成果。
  第三, 有效激励。奖励为正向激励,惩罚为负向激励,无论是正向激励还是负向激励,都必须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做到客观真实,公平可信。
  诚然,J集团总部的管理岗位居多,工作目标模糊,过程难以记录,结果缺乏对比,考核难度较大,不像生产和销售部门可以通过产量或销售指标考核。但仍然可以结合KPI、MBO、360度考核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比如:先确定岗位关键工作内容,设定各个内容的工作目标,再通过计算完成目标个数与完成时间的乘积,得出有效工作时间,以有效工作时间作为绩效考核结果。
  完成个数和完成时间互为牵制,完成个数少则说明工作内容少,单个任务完成时间长则说明工作效率低。通过长期的记录,最终确定有效的工作目标(必须剔除员工为了增加考核得分而设置的无效目标),确定每个目标的标准时长,最终较为准确地得出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并按照时间长短给出不同的绩效考核得分。
  此外,还可以增加上级、平级、下级人员及平行部门之间的360度考核,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得出最终结果。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激发善意其实就是为了"雇佣整个人",而不仅仅雇佣一个人的双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企业筛选和留下具备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员工,并进一步促进他们成长:
  第一,建立部门内部轮岗机制。基于"鲶鱼效应"设计定期轮岗制度,部门内部各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轮换,拓展员工业务能力,保持部门活力,避免固定岗位带来的工作倦怠和权力腐败。
  第二,建立工作报告分享机制。员工总结工作日报,形成周报,在每周五下午进行部门内部分享,建立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共同发现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师徒制",为年轻员工配备"导师"。为避免"管理者之刺",导师最好是相关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员。如果徒弟進步快速,表现优秀,可以对导师提出表彰,给予相应奖励,鼓励企业内部的"传帮带"活动。
  第四,建立企业内训师制度。从各部门经验分享的佼佼者中择优培养为内训师,定期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管理工具、自我提升等方面进行内部培训,既节省了培训经费,又为企业培育了人才,还能获得长效的培训效果,可谓一举三得。
  第五,打造培训体系。与高校和其他知名企业建立培训战略合作关系,内外培训结合,紧跟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脚步,确保员工的技能不脱离时代的发展需要,避免企业故步自封。
  总之,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打造学习型组织,是最为贴近人的本性并且能够让企业自我维系的文化内核。
  事实上,"彻底改革"和"粉饰太平"所花费的成本和精力相差不远,而结果却迥异:一个是浴火重生,一个是重蹈覆辙。老国企并不缺少理想,只是缺少做出改变的勇气。"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危机当头,正是老国企破旧立新的绝佳时机。
网站目录投稿: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