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字良臣,晚年自号清凉居士,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自幼喜欢练武,学习刻苦认真,性情憨直善良,喜欢行侠仗义。十八岁时韩世忠加入宋军,在之后的数年中,因与西夏的战争中作战勇猛,处事公道正派而受到士卒的拥戴。他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参与平定方腊叛乱,还为朝廷平定了建安范汝为、广西曹成等地的流民叛乱,立下卓著战功。韩世忠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斗争数年,官阶不高,所率兵马并不多,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慑金兵。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解救了宋高宗赵构,韩世忠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赵构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南京),躲在杭州的赵构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赵构,坚决主战,抵抗金兵。随后韩世忠率所部八千人在黄天荡之战中大败金军,韩世忠正确审料敌情,先占有利地势,凭借长江天险,充分发挥水战之长,歼敌万余人。黄天荡一战,也给韩世忠带来极大的声誉,"知国有人,天下诵之。"在之后的大仪镇之战中,韩世忠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五阵,设伏二十余处,并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此战大破金军五万之众。捷报传到杭州,群臣入贺,赵构命令对韩世忠及各部将论功行赏。韩世忠不惧金兵,闻警则动,见敌则战。他坚决主战,收复失地。但在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抗战与投降之间的斗争,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企图偏安一隅,主张妥协议和,最终使高宗赵构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 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兵大肆南侵的形势下,韩世忠击败金兵主力于泇口镇,迫使金兵退去。战后,他因功被拜为太保兼河南、河北诸路讨使,封英国公。正当韩世忠扩大队伍、规划进取之时,形势急转直下,朝中投降派势力获得了赵构的支持。因为岳飞率领的抗金大军已在中原一带大得其势,赵构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而且朝廷财政不支,再加上惧怕岳飞等人迎回徽、钦二宗,自己失去皇位,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父子被诬下狱,朝中摄于秦桧独霸朝政,无人敢言。韩世忠却面见秦桧,当面指斥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二年(1142年),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次年,韩世忠进封咸安郡王。赵构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物。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被策拜为太师。不久,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师、通义郡王。淳熙三年(1176年),孝宗追赐韩世忠谥号"忠武",追封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