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基本问题及其检验标准 红学研究 所谓红学基本问题,就是承认还是不承认《红楼梦》的反面"隐"有"真事"的问题。为此,红学界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评论红学派"。这一派不承认《红楼梦》的反面"隐"有"真事",只承认它是一部纯粹的小说。其作品包括对《红楼梦》正面小说的评论、品读、阐释、衍生、演义、后续、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学再创作。传统上叫他们"评点派"或"评论派"。二是"索隐红学派"。这一派认为,《红楼梦》像一柄《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正面是类似于小说的一篇虚构的故事,而反面则是在小说形式的掩护下隐写的一部鲜为人知的历史。其作品包括对《红楼梦》反面历史的索隐、考证、解梦、揭秘等。传统上叫他们"索隐派"、"考证派自传说"、"解梦派"或"新索隐派"。 红学200年,对红学基本问题也争论了200年。谁是谁非?至今没有结果。昔日的"评论派"对"索隐派"的批判,是全盘否定,而不是辨证否定;是抛弃,而不是扬弃;"泼脏水连婴儿一起泼掉了"。九十年代"评论派"对"解梦派"的"围剿"和"封杀",也是全盘否定,斥之为"无稽之谈","歪理邪说"。如今的"评论派"对刘心武"揭秘"的"群殴",也是全盘否定;而且把"揭秘"归入"新索隐派",连同新旧"索隐派"和"解梦派"一起批判,全盘否定。这三次批判有几个共同特点:(1)都是全盘否定。(2)都认定是研究方向的错误,而非研究方法的错误。(3)都有非学术因素的干扰:第一次有政治因素和权力因素的双重干扰,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有权力因素和其他某些因素的干扰。(4)批评的方法不妥:"声讨"的多,"说理"的少;不屑一顾的多,认真对待的少;绝对否定的多,辨证分析的少。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红学界的是是非非?怎样评价红学各学派的功与过?红学研究和红学批评有没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检验标准?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我认为,这个检验标准应该包括以下七项内容: (1)研究者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包括思想是否解放?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是从《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的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理论、概念、传闻、主观猜测出发? (2)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是研究《红楼梦》的正面小说,还是研究反面隐写的历史真事? (3)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否准确?是以"一百二十回高续本《红楼梦》"或前八十回为研究对象,还是以"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为研究对象? (4)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是否明确?是研究《红楼梦》正面小说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还是揭示《红楼梦》反面隐写之历史真事,研究它的社会历史价值? (5)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主观猜测?简单比附?是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简单化、绝对化的方法,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 (6)研究者的思维逻辑是否规范?是形象思维?简单思维?直线思维?还是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立体思维?多项思维?超常思维? (7)研究者的研究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否经得起实践、史料和时间的检验? 用上述七条标准检验红学各学派的研究结果,我们可知: 1、旧索隐派 (1)指导思想是从听到的传闻和主观猜测出发,而不是从《红楼梦》和曹雪芹的客观实际出发,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2)研究方向是揭示小说背后之所隐,应该说是客观的、正确的。 (3)研究对象是被程伟元、高鹗篡改后的一百二十回高续本《红楼梦》(删掉了全部脂批,修改了书中"误谬",并后续了四十回),不符合曹雪芹本意,因而是不准确的。 (4)研究目的是追索小说背后之隐人隐事,也应该说是客观的。 (5)研究方法是把听到的传闻或主观猜测,或考证出的某些史料,与《红楼梦》小说进行简单附会的方法,这是错误的。 (6)思维逻辑是简单思维和直线思维,是不规范的。 (7)研究结论完全不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被后人称为"笨伯猜谜"、"附会大家"。 2、考证派自传说 (1)指导思想具有两重性:一是认为《红楼梦》反面所隐历史不是其他什么历史人物的家事,而是曹雪芹自己的经历及其家族的兴衰史。这一点是从《红楼梦》和曹雪芹的客观实际出发的。二是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书,贾府即曹府,贾宝玉即曹雪芹。这是简单比附的方法,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因而,其指导思想不是完全正确的。 (2)研究方向是揭示小说背后之所隐,是客观的。 (3)研究对象是一百二十回高续本《红楼梦》,是不科学、不准确的。 (4)研究目的是追索小说背后之隐人隐事,是客观的。 (5)研究方法是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进行考证,然后以考证的结论与小说进行"简单附会"。考证是必需的,比附是错误的。 (6)思维逻辑也是简单思维和直线思维,是不规范的。 (7)研究结论不完全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他们发掘、整理、分析了大量有关曹家的史料,理出了曹家与清宫的关系,从而发现《红楼梦》中的故事与曹家密切相关。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得出的"《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贾家即曹家,贾宝玉即曹雪芹"的结论却是错误的,与事实不符。 3、评论派 (1)指导思想不正确。从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红楼梦》的正面小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小说,因为书中有"误谬")出发,运用西方古典文学理论(《红楼梦》与西方古典文学有较大差别),研究其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不确切、不全面,具有很大的表面性、主观性和片面性。只承认《红楼梦》是小说,不承认《红楼梦》反面有"隐",不承认《红楼梦》中有"谜",即是没有完全从实际出发。只承认《红楼梦》作为一般古典文学作品的"共性",不承认其区别于一般古典小说的"个性",即"特殊性",即是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设置"禁区",自己不去"索隐",也不许他人"索隐",即是思想不够解放。对少数人的、小人物的、新索隐派的、理论前沿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见解,或不理睬,或不作评,或不研究,或全盘否定,或"围剿封杀",即是没有尊重现实,没有采取科学态度,没有坚持"双百"方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研究方向是《红楼梦》的正面小说部分,不全面,不准确,不是完全正确的。 (3)研究对象是一百二十回高续本《红楼梦》小说,虽然说无可非议,但却不符合曹雪芹之本意,即不是曹雪芹著作的全部(删掉了全部脂批,修改了书中"误谬"),且又加进了并非曹雪芹所著的高鹗的后四十回。 (4)研究目的是探求《红楼梦》作为一般古典小说的"普遍性"和作为优秀古典文学名著的"特殊性",探求其"精彩绝伦的艺术魅力",虽无可厚非,但这不是《红楼梦》的主要方面。 (5)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西方古典文学理论,对《红楼梦》小说进行欣赏、品读、理解、阐释,或衍生、探佚、后续等文学创作,"始终把她看作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去欣赏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借鉴写作技巧,感受深邃的中华文化,认识社会,指导人生。"(野草)这是片面的,在没有对《红楼梦》的特殊性进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把"《红楼梦》是一部纯粹的小说"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这是从原则、概念和理论出发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做法。 (6)思维逻辑是形象思维、简单思维和直线思维。 (7))研究结论不完全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对正面小说的研究结论具有某些客观真理性的成分,对"《红楼梦》仅仅是一部小说"的结论则是不正确的。不敢于承认《红楼梦》中客观存在的"谜"或"误谬",不敢于正视他人对《红楼梦》反面所隐历史的论证,主观地固执地大喊"《红楼梦》就是小说","让我们还红楼梦以红楼梦本身吧。"则是无济于事的。 4、解梦派 (1)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解放思想,勇闯"禁区";实事求是,全面突破;承前启后,与时俱进。不受前人研究结论的束缚,不盲目崇拜高端人物的某些具体判断,对多数红学家的某些"共识"不随波逐流,坚持一切从《红楼梦》的特殊实际出发。对红学史和红学各派的评价,也坚持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方法,肯定成绩,批评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2)研究方向是探求《红楼梦》小说背后所隐真事,从正面的"满纸荒唐言"、"假语村"中解读反面的"其中味",符合曹雪芹本意,是曹雪芹的知音。 (3)研究对象是"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认为曹雪芹在世时流传的几个传抄本均是八十回本,且均带有脂批。认为"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其中的戚序本最符合曹雪芹的本意。而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红楼梦》则是在曹雪芹去世28年后的1791年,由乾隆授意程伟元、高鹗二人篡改而成的。他们删掉了所有脂批,修改了书中"误谬",并后续了四十回。使一部结构为"八十回正文+脂批+书中‘误谬’"的特殊形式的佳作奇书《石头记》,变成了一部纯粹的小说。这样篡改的结果,只保留了《红楼梦》小说的现象和形式,却抽掉了隐写历史的本质和内容。(见《红楼解梦》第一集) (4)研究目的是探求《红楼梦》的社会历史价值,比其文学艺术价值更重要。 (5)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具体做法是:先要读懂《红楼梦》小说和诗词以及脂砚斋的批语,再"加以科学的分析并进行综合研究",注意内证与外证相结合,对各种资料和史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尽量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以便"完全的反映"《红楼梦》这一"整体的事物","反映"《红楼梦》这一"事物的本质","反映"《红楼梦》这一"事物的内部规律性"。(《红楼解梦》第三集上第8页) (6)思维逻辑是理性思维、辨证思维、立体思维、多向思维和超常思维。 (7)研究结论经得起实践、史料和时间的检验,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详见《红楼解梦》第六集"序"或"红楼艺苑"网《红楼解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一文) 5、刘心武的"揭秘" (1)指导思想不太正确。从"《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出发,从西方文学理论出发,没有从《红楼梦》的特殊实际出发,没有从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殊实际出发,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在没有认真研究《红楼梦》(准确地说,是"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的特殊性,没有弄清楚《红楼梦》的本质属性是小说还是历史的情况下,就主观的、片面的、简单的、盲目的确定以高鹗续本的前八十回小说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然后,就遵循西方文学理论,去寻找小说人物的所谓原型。认为"中西古典小说"的人物事件都有原型,揭秘《红楼梦》小说中人物事件的原型,是中西古典小说研究中的一般做法。所遵循的仍然是研究中西方古典文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即"共性"原则;而没有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个性"原则。 (2)研究方向是揭示小说背后隐写的秘密。这一点像"索隐派"。 (3)研究对象不够客观。刘先生的研究对象是"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前八十回"虽为曹雪芹所作,但已被程伟元、高鹗篡改,删掉了脂批,修改了"误谬",已非曹雪芹之原作。先生在没有对"脂批"和书中"误谬"做出全面的解释和说明,也没有说明其研究对象中是否包括"脂批"和书中"误谬"的情况下,却在自己的论述中引用了大量"脂批"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研究目的是"揭示秦可卿、贾元春等一两个小说人物的原型及其历史真事"。这种离开小说中的环境、人物、事件的总体联系去孤立地、片面地、主观地、简单地揭示一两个小说人物原型的做法,不符合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之说,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这种研究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5)研究方法不科学。以《红楼梦》小说为出发点,以"高鹗续本《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为研究对象,去探寻小说人物的原型。说"秦可卿的身份高于贾家,秦可卿的原型是太子之女、弘皙之妹,此人因躲避政治斗争的迫害而藏匿曹家。贾元春的原型是曹家之人,是告密者,并因此而升迁。把贾家直接说成曹家,把贾元春说成曹雪芹的姐姐,把贾政说成曹睢薄U馐堑湫偷募虻ァ案交岱ā薄Q芯勘冉匣炻遥挥凶プ∫臁@肟浴逗炻ッ巍分小懊铡被颉拔竺钡娜娴恼宓南低车难芯浚肟浴爸钡娜娴恼宓南低车难芯浚庋摹敖颐亍北亟饺肫缤尽? (6)思维逻辑不太符合规范。 一是概念不清。"揭秘"与"寻找小说人物原型"不是一个概念。妃、太妃和老太妃也不是一个概念。王妃和贵妃不是一个概念。太子与太子之子不是一个概念。这几个概念在先生的讲演中没有说清楚。 二是推理混乱。从秦可卿的一系列之谜,推导出"秦可卿的地位高于贾家",推论出秦可卿原型的地位高于曹家,是皇家之人。然后,在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的情况下,直接跳到"帐幔之谜",认为这个皇家之人就是太子之女。这个推理显然有些牵强。因为,《红楼梦》中对秦可卿的描写,有两个要点:一是出身卑微;二是地位高贵。由此推断,秦可卿的背后所隐之人"绝非常人",应该是一位出身卑微的皇后。说秦可卿的原型是太子之女,与上述两个要点均相矛盾。另外,秦可卿的死亡原因(淫丧)、死亡方式(悬梁自尽)、身份地位(重孙媳妇)也都与"太子之女"(政治原因、他人叫她死、藏匿之人)相差甚远!把乾隆比做"日",把太子比做"月","月"喻太子,《红楼梦》中的咏月诗咏的就是太子?说服力不是很强。贾元春是告密者?"秦可卿之死是贾元春告密所致",因为作者曹雪芹先写了"秦可卿之死",后写的"贾元春升迁",并说这是一个"逻辑"。我认为,"这个逻辑"不符合书中那个"客观的逻辑",好像缺少一个已知条件,缺少一个中间环节,缺少重要证据。 三是判断错误。说"贾元春的原型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她先当的王妃,后又给乾隆当皇贵妃"。曹雪芹果真有一个姐姐吗?乾隆皇帝果真有一个曹家的22岁的贵妃吗?"揭秘"没有拿出任何史料来作证。贾元春的原型究竟是在太子身边还是在弘皙身边?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为什么要贾母在五月初一至初三为太子(太子五月初三生日)打三天平安醮?她又是如何到弘历身边去的?什么时候去的?是皇贵妃身份吗?如果没有史料作证,也只能是一种猜想。 四是主题不明确。"揭秘"承认《红楼梦》具有自传性质,但却没有重点去研究曹雪芹的自传。说曹雪芹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曹雪芹的父亲是曹睿皇且淮⒚挥邢晗嘎壑ぁ6前蜒芯恐氐惴旁诹?"义忠"、"忠顺"二亲王的政治斗争上面,放在了"藏匿"与"告密"斗争上面。离题太远、前后矛盾!对《红楼梦》,旧索隐派的蔡元培先生持"康熙朝政治状态说"。"揭秘"的观点应该叫做"乾隆朝政治状态说"。"揭秘"很像是在演义故事,宏观讲的太粗,微观讲的太细,更像"品读红楼"和"衍生红楼",而且逻辑性不强,推理不严密,有些结论显得很牵强。 (7)研究结论经不起实践和史料的检验,不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实践证明,贾家不是曹家,秦可卿不是太子之女,贾元春不是曹雪芹的姐姐,曹畈皇遣苎┣鄣母盖祝苎┣鄣母盖资遣茴劇!逗炻ッ巍返闹魈夂椭飨咭膊皇恰耙逯摇焙汀爸宜场倍淄醯恼味氛皇恰安啬洹庇搿案婷堋敝6遣苎┣奂捌淞等梭孟阌裼胗赫实壑涞墓适拢褂胁芗业男怂ナ贰? 所谓"揭秘",就是揭开、揭露、求解隐写在《红楼梦》正面小说中的"谜"或"误谬"(脂砚斋语)。它与"索隐"、"考证"、"解梦"等一样,需要的更多的是严肃的理性思维、严谨的分析判断、严密的逻辑推理、科学的论证论述。如果是论证红楼,就应该给读者提供尽量翔实的史料和证据,从《红楼梦》正文、书中"误谬"、脂批和史料的结合上,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从前人的和多数人的"《红楼梦》仅仅是一部小说"的认识出发,从西方文学的一般理论出发,去寻找小说人物的原型——这是一切文学工作者一般的思维定势,是一种职业习惯。用这种思维定势和职业习惯去研究《红楼梦》,只能取得对《红楼梦》正面文字"假语"、"荒唐言"的一般性认识,而不可能取得对《红楼梦》反面历史的本质性认识。这或许就是普遍存在于人们身上的那种专业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吧!我认为,刘先生还没有完全超越这个局限性。 2006年3月20日星期一于新疆伊宁市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