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读懂王阳明首诗领悟心学种智慧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山离我近,月亮离我远,于是觉得山比月大。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眼界足够宽广,他就会发现,和山相比,其实月亮更庞大。
  眼睛、耳朵都会欺骗你,要想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很难的。
  要想不被眼前的事物蒙蔽,就得"眼大如天",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放自己的思想。
  站得更高,思想的层次越高,才越不会被眼前的事情蒙蔽。
  《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万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没有善恶之心。就像庄稼和杂草,本是一般无二的生物,天地没有偏袒谁,也没有厌恶谁。人心本来也是如此,无善无恶。
  但是,人要吃粮食,自然希望庄稼长的好,于是就有了善恶之分,铲除杂草,呵护庄稼。
  我们天生看到别人恃强凌弱就会义愤填膺,这份天然的、自动产生的念头就是我们的良知。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直觉判断,却也是人的德行和智慧。
  但是人内心的良知总是受到外物的干扰,被贪念、欲望遮蔽,被社会的风气带偏。所以,要付诸实践,格物致知。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常在事上磨炼,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人间难得是平常,做好平常的小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专注当下,不胡思乱想,就是修行。
  可惜世人总以为修行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总是在外面找来找去。其实,回到自身,专注当下,做好平常事,就足够了。
  "饥来吃饭倦来眠"来源于禅宗故事,最早见于孙懒瓒和尚的《乐道歌》,其歌有云" 饥来即吃饭,睡来即卧眠"。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每个人都有一个定盘针,指引着自己前行的方向,这就是人内心的良知。
  无论学识如何、地位如何,自始至终,所有的取舍抉择都源于自己的内心。
  可是人们却把这一切颠倒了,以为决定这一切的都是外物。
  只要祛除内心的杂念,内心的良知自然显现,往外追寻,不过是缘木求鱼。
  《赠阳伯》
  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
  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
  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
  谬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阳伯是东汉注明的炼丹理论家,古人炼丹以养生,王阳明中年以后,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大道就是人心,自古以来就没变过。
  至于求仙问道、炼丹吃药,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修心行善,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书汪进之太极岩》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
  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
  人的心灵不是光洁的明镜,纵然是明镜也会沾染尘埃。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但是人的欲望会让良知蒙尘。
  不要为了假的修行而蹉跎生命。人的一生,要持续不断,努力克服心中的私欲、贪念,要在实践中保持内心的良知。
  《溪水》
  年华若流水,一去无回停。
  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
  时光一去不复返,转眼之间,年华老去,不知道自己的功业是否能成。
  这位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在龙场悟道的那天起,就开始了自己的传道之路。
  义无反顾地把其良知之学付之于行动。生命不息,传道不止。一个人有了一个可以用一生去实现的理想,终身不移,这是一种牺牲,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示诸生》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问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尽,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只要发挥出自己的良知,就可以成就德业,何必外求书籍、旁人。
  体悟本心,而不是在古书中搜寻,不但浪费精力,还白白丢了清明的本心。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天上的月亮阴晴圆缺没有定数,一生之中,能见到光明的满月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实际上,月亮从未有缺,不过是被云层遮蔽了。
  人心中也有这样一个月亮,只要心中之月光明圆满,不被欲望遮蔽,任它花开花落,任它阴晴圆缺,心中自有无限光明、圆满与富足。
  《啾啾吟》
  智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君子怎么能患得患失呢?我只管传播自己的学说,走自己的路,成败就交给上天了,随后世如何评说吧。
  人生在世,总有毁誉傍身。众口难调,若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岂非寸步难行?
  只要立定脚跟,踏踏实实地去做,不违本心,不负初心,就足够了。
网站目录投稿: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