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诗教的目的在于益智怡情练语审美


  你还记得儿时背诵的诗歌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还是当代诗人金波的"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统,儿童教育基本都是从诗歌开始的。
  笔者认为,所谓诗教,就是培养学生读诗、赏诗、用诗、写诗的基本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诗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诗歌反映出来的人文、科学或社会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同时习得语言表达的技能,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诗可以益智。孔子在《论语》中有言:"小子何莫乎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认为,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团结众人,可以讽谏上级;往近了说,就是事奉父母,往远了说,就事奉君主。学诗不仅可以培养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还可以让人获得知识。
  吟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时,儿童会对数字产生感知,会对事物有碎片化理解;读《沁园春·雪》,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北方冬季大雪纷飞的气候特征,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历史的兴亡更迭,让学生懂得人民创造历史的深刻道理。因此,诗教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掌握人文、科学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益智的目的。
  诗可以怡情。《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胸襟,能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从古代诗教的价值倡导中不难看出,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在于"培育性情,开豁心地",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情感教育。
  诗词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诗歌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比如,《明日歌》的积极上进,《满江红》的精忠报国……利用这些情感激励学生,是诗教的核心价值。
  当下,古诗词虽然是小众,但也不乏诵诗、爱诗之人,在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让观众领略了中华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套用诗词大会夺冠者武亦姝的话,古诗词里有"现代人给不了"的那种东西,可以直指心灵,触动我们的灵魂。
  诗可以练语。古诗词是儿童最初学习和训练语言的材料,孔子在《论语》中曾告诫他的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话都不会说,何谈作文?
  诗是语言表达的精华所在,我国古代诗人作诗,大多像唐代诗人贾岛那样,以"捻断十根须"的精神,对语言进行反复"推敲"和"锤炼"。诗人苦心孤诣经营的诗的语言,是儿童学习语言最好的教材,是任何语言文体都不能代替的。因此,诗教要重点关注言语生命的发蒙、语言质感的奠基、诗句表达的锤炼、诗句的运用等内容,以实现语言建构和运用的目标 。
  诗可以提升审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诗歌特质最好的概括。小时候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什么叫乡思,但却能激起许多孩子不尽的遐思;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大地初春生机勃勃、百鸟啼鸣的情景立刻浮现在眼前;读王荆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不知激起多少孩子对江南春天的向往。
  "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无声的音乐。"诗"的美不仅体现在形象上,也体现在语言和形式上:诗的节奏美、韵律美,可以唤起孩子对节奏的感知;诗歌的表达方式之美,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表达和审美创造能力;诗的风格美,可以训练孩子的审美鉴赏能力;诗的意境美,可以锻炼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力……诗教要引导学生挖掘古诗词中的形象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让儿童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提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网站目录投稿: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