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往往以学生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往往只重视学生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后,对这些方面有所倾斜,但依然存在着问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予以改善,这是教学改革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初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初中开设数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客观的分析事物。但是,初中数学这一课程在教学改革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解决,是大势所趋。
  一、初中教学阶段开展数学课程的意义
  1、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初中阶段开设数学课,意味着学生每天要与概念和公式交道,看似枯燥无味,实则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了客观看待事物的意识,继而改变学生小学阶段感性处理问题的方法,将其转变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认识上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2、增强学生理性意识。在未迈入初中的大门,学生看待问题依旧是感性认识,即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来感知這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需在以往的认识阶段上再一次提升。初中阶段开设数学课程,通过讲解立体几何、规律定理,把学生的世界观由面引入到了点。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解三角形的每一次旋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世界观的洗礼,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理性意识在学生内心深处扎根[1]。
  3、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未迈入初中校门,学生对他人的依赖意识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初中开设数学课程,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树立了理性意识,因而在面对问题时,会客观、理性的去分析、解决,随着而来的是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更好地成长。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依旧以"直灌式"讲授为主。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虽然在不断改革,但是改革的只是老师讲授课程的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形式。教学课堂依旧以老师"直灌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这种授课方式,没有把学生调动起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对数学问题拓展不深。初中数学虽经历了教学改革,改革的形式并没有深入到老师授课内容中去。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绩效评估效益,初中数学老师在授课时往往只抓基础,让学生死记并套用公示,对开发学生智力的数学知识没有深入延伸,这种教学模式类似于纯理论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知皮毛。在面对特殊性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使学生挫败感增强,因而很难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也不利于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3、重教不重学。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后,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特征:重教不重学。也就是说,改革使数学老师在讲授时只重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对于学生怎么学习,用什么方法学习效果更好,什么方法最适合学生等等,老师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更多关注。初中数学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方面还存在欠缺,有待完善。
  4、不懂得因材施教。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授课中存在着一个共性:对所有学生的教学采用统一方法,不懂得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有的学生记忆力好。对于不同的学生,数学老师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解法也不一,因而要尽量多罗列解法,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最佳解法。
  三、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1、启发式教学取代"直灌式"教学。初中数学老师要改变以往"直灌式"的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要对学生多提问,多启发,引发学生思考,循循善诱,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到知识。启发式教学,意味着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机械性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促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实施参与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实现老师学生互动参与的目标。为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舞台更多的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鼓励学生主动上台讲课,这样会激励学生在课下主动预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加深学习印象,从而使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局面。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这样有利于集思广益,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沟通技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继而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
  3、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各自特点,循循善诱,发挥所长,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能。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于自制力很强的学生,可以完成老师的授课问题,但是对于自制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对其来说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久而久之,则会出现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不良现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民族的兴衰。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智则国智。初中数学老师作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摆渡人,应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化不利为积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为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建设提供栋梁之才,促进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S2).
  [2] 唐顺艳.浅析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5).
网站目录投稿: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