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经理的项职场规划策略多读职场书籍不断提升自我


  购买职场书籍来阅读,意味着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将他人辛苦得来的职场精华予以吸收。
  实际上,我对职场书籍也情有独钟。平时大量购买、阅读,常常为了腾出书架放新书,而不得不忍痛割爱。
  然而,为了不被时代所抛弃,不在竞争中落下风,在有限的用来读书的时间里,对职场书籍不加选择地乱读一气,是无法形成真正有意义的知识体系的。
  选择好书来读
  我就很有这方面的经验:当泛泛地读过之后,自我感觉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却很难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运用。不知不觉中,就连本该读过的书到底是些什么内容,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因此,我认为,与大量阅读"看起来不错的书"相比,有选择地阅读"好书",才更为重要。
  所谓"看起来不错的书",其数量不可胜数。书的内容当然不用说了,为了让书看上去不错,出版社的全体同人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与此相对,一本真正的好书,好比是一剂良药,已经有许多前人亲身对该书的内容身体力行地加以实践,是"效力已为历史所证明"的书。
  它与短期内人气飚升的畅销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专指那些在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之间广获好评,不断增印,乃至一版再版的好书。
  为了得到这样的好书,就不能受宣传语、书名或是否是畅销书的蒙蔽。
  就算是名著,其数量也已变得汗牛充栋而无法一一拜读。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就得依赖精于此道的专业人士所写的书评了。
  或许有人认为不妨运用速读法,将所有好书逐一读完。然而就我所知,所谓的好书,多不适于快速阅读。
  找到好书的方法
  如果职场前辈、上司或合作方有值得尊敬的人,当然应当向他们请教该读哪些书。以此为契机,或许以后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与自己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方法,即利用杂志、网络杂志、博客等形式,成为自己所中意的书评家的粉丝。反过来说,因对书评深信不疑而买了书,却发现自己上当受骗,那么下次就不要再相信这个人所写的书评。
  最大限度地降低上当受骗风险的有效方法,莫过于先"翻翻看"。就算真的是好书,只要不是适合自己的,就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到书店选书的人来说,因为书店的经营者也赋予自身某种特色,因此,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书店也是非常重要的。
  知行合一
  而就算找到非常适合于自己的书,通过这些好书所获得的知识,毕竟也是有限的。
  人类不仅只有通过在大脑内将一件件的事物叠加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判断这一种认知方式,时常还会根据所积累的经验,利用小脑来作出直观判断。
  作为这种直观思维方式的代表性示例,专业象棋选手可以在动子的那一瞬间作出判断。而这种直观思维方式,也常被运用到工薪族日常工作需作出重大决定时。
  所谓直观,就是不借助语言来理解事物。因此,无论是多么出色的职场书籍,只要它是由文字所写成的文章来构成的,都会存在这样的弱点:即使能对大脑的逻辑判断产生重大的影响,也不会对小脑的直观思维产生实质的影响。
  由书本得来的知识,只有在实际加以运用之后,才能在掌管直观思维的小脑内,以"经验"的形式保留下来。
  因此,只要后续没有实际运用的过程,则好书本身所具有的效力也会减半,甚至会低于一半。
  一本好的旅行指南,不仅对制订旅行计划大有帮助,而且会让我们在旅游目的地的经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如果旅行指南所描述的地方,自己其实并没有前去旅游的打算,那么,无论其内容如何精彩,无疑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这个道理,对于职场书籍也是一样。
  也就是说,那些职场书籍所讲述的事项,目前自己无法运用于实践,无论这是一本多好的书,也没有太大的阅读价值。
  例如,如果自己实际并没有收购其他公司的意向,那么,阅读与公司并购相关的书籍,就几乎没有意义。
  虽然看起来这都是常识,但一想到被媒体大肆渲染而流行开来的职场技能类图书的变迁史,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次加以强调。
  读书的秘诀
  最后所要介绍的,是福田和也教授(现执教于庆应义塾大学)所发现的诀窍。
  说到书的内容,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读的时候好像全部记得,读过之后却很快忘得一干二净。
  而到了后来,当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遇到问题时,却只能有"哎呀,和这类似的事,我记得好像在哪本书中读到过"这种残缺的记忆。绞尽脑汁想要找出迫切需要的内容,虽能将范围缩小至数本之内,却对再进一步找到出处感到绝望。
  那么,在阅读职场书籍的过程中,当遇到自己感觉特别重要、想要留下印象的记述时,请随手将该页的页角折成三角形。当然,也可以采用夹入书签、用钢笔加上下画线等方式。而在手边没有书签时,折书页是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正因为简便易行,才能随时做出标记,确保不将任何重要的信息遗漏掉。当遇到紧急情况,想要找寻自己留下印象的记述时,只需有选择地找出折过的页码来浏览,应该就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