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产品涉及到的细节是在是太多了,不仅限于软件按期交付,还会存在硬件质量和生产等问题,会经历非常多的打磨和踩坑,因此只能硬件的项目管理,需要关注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1、降低物联网硬件产品研发风险 2、与供应商形成紧密研发合作关系 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借力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并积累自身优势。 3、梳理研发人员组织结构 二、研发流程 1、产品定义 把产品的功能定义,实现方式,应用场景确定下来。 完成产品项目立项,并开始组建研发团队。 2、方案设计 这部分可以借助深圳方案商,但是必须要有明确的需求定位,对细节非常熟悉。 硬件产品其实如果细分出来也是很多的,千万不要以为做过wifi就会做蓝牙,任何不同的技术方案都要时间去学习,都需要经验去积累,如果找一个完全没有做过类似产品的团队合作,在时间和质量上就不要有太多的期望了。 此时比较常见的调研方法如下: (1)同类拆解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市面上所有产品都在用什么方案,同类作比较。 (2)成本核算 成本对于产品至关重要,成本是选择合适方案的一个重要标准。 (3)采购评估 对于很多工厂,如果前期对于材料预估不准,直接就会导致产品停工。 (4)研发评估 3、ME/EE/ 固件设计 芯片工程师需要做芯片选型,画原理图,布线路板。 4、工业设计 (1)结构设计 需要用到哪些零件,每个零件的尺寸大小都需要明确标注。 (2)外观设计 硬件外壳采用什么形状,什么材质,什么颜色都需要明确。 等线路板打样回来后焊接调试。 5、产品测试 (1)工程学测试 (EVT) 需要仔细检查每个零件,每个细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我们要把产品完整交付给用户,就需要连哪怕一个螺丝钉的设计都考虑周全。 (2)软件测试 软件工程师则继续代码编程,测试功能。 包括APP软件测试、数据测试、安全性测试、版本升级测试等。 还需要考虑与硬件产品的兼容性。 (3)硬件测试 固件升级测试 要考虑设备和app的兼容性 (4)先导样机测试 (PVT) 硬件开模 小规模试用 手动修改部分模块 再次迭代开模 6、品质控制与检测 重点检查以下几个要点: (1)工业设计稿 保证生产前品质 (2)磨具样品 保证生产中品质 (3)组装工厂品控 保证生产后品质 组装工厂必须外派一个驻厂,这样才可以在最后一环保证产品质量。 7、认证 (1)CCC认证 产品只要在中国销售,如果是标准3C产品都需要做CCC认证。 (2)质检报告 非强制性认证,一般为电商平台或者大型百货超市以及招投标才需要。 8、包装设计 包装功能设定 材料选择 外观设计 印刷制作 9、大批量生产 整个原型机搞好之后就进入生产准备工作。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量产,一般需要3个月的时间,印制电路板也大约需要P2到P3版才可以量产。 (1)投入磨具 磨具一般都要30天的时间。 切忌选择价格便宜的小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整体品质,是不可逆和不可优化的。 (2)采购物料 三、人员组织 为了保证最终研发产品质量,即使主要工作是整合供应商的产品方案,也绝对不可缺少一个精通硬件集成、工业设计、低能耗设计、产品包装的队伍。 1、人员角色 (1)项目经理 (2)硬件工程师 硬件开发人员还可以细分为画原理图和线路板,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设计,固件代码编程等。 (3)软件工程师 软件开发人员包括应用端APP开发,服务器端开发和数据库等。 (4)外观及结构设计师 (5)采购 (6)生产 (7)测试 2、部门 设计 研发 采购 生产 四、研发建议 1、开发任务规划 对于硬件开发,在研发之前40%应放在架构设计上,包括方案的定义、数据结构的定型。开发方面只需花费 20% 的精力即可,因为在深圳开发不算难事。最后,由于硬件测试往往比软件测试周期长,则还需预留20%的时间用在测试。 2、硬件设计不要经常改动 硬件改动非常麻烦,比如一些功能的增加,就必须要换芯片重新布一个线路板了,而外观的改动会影响到磨具结构的改动,很有可能整个磨具损坏,并且大大拖延产品周期。 3、尽量做到硬件设计模块化 尽量做到模块化,方便不断优化设计。但是即使如此,也需要尽可能一次到位。因为硬件设计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一个模块,往往会需要牵动相关模块的修改,而且通常都会同时影响软件和硬件。定义产品功能,或变更一个功能,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它对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影响,做出关联的调整和变化。 4、版本节奏需要充分考虑与硬件的配合 硬件软件开发很可能会因为硬件的交付时间和版本而受到影响,原本计划的一些功能和接口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版本交付的内容、版本周期都需要根据硬件的情况灵活调整,可以考虑把相互依赖的功能单独管理,或者根据需要调整版本交付的范围和时间。对于智能硬件开发团队,拥抱变化是更加需要的。 5、需要考虑软硬件联调的时间和风险 智能硬件产品涉及到软硬件接口,需要提前定义接口规范,才能避免因为接口问题导致联调出问题。 但即使做到了这一点,软硬件联调依然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是否兼容,固件(即硬件设备中的软件系统)是否会导致软件崩溃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充分测试,因此在版本排期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联调的风险和影响,留足处理问题的时间,也尽可能准备好风险应对。 6、细节决定成败 硬件产品涉及到的细节实在是太多了,不仅限于软件按期交付,还会存在硬件质量和生产等问题,会经历非常多的打磨和踩坑,因此智能硬件的项目管理,需要关注方方面面的细节。无论是主机还是配件,都需要确认细节。 7、尽可能采用比较成熟的供应商量产产品 选择已经量产的产品,只需要改个外观或者包装就可以,这样可以保证单价和稳定性最优。 8、做产品是妥协的艺术 不要坚持高风险的工艺或不良率奇高的生产方式,控制成本不单表现在你选择多便宜的芯片和方案上,更多是在量产的过程中,怎么控制不良率和提高生产速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