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的商号到国外的百年老店式企业,他们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文化基因。当我们考察中国企业的文化时,我们发现,在中国的老字号企业中,真正能使企业延续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的"水德"有很大关系。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潜规则。 什么是"水德"?首先让我们看看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水的观点吧。"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类中最完善的人的德性就像水一样。水的特性就是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水还善于处在别人所厌恶的地方,水的这些特点就像是"道"。老子唯一比做道的就是"水"。我们看不见道,但我们看得见水,知道水的特性,就应该能悟道吧。 水有形但无状,把水放在一碗中它就是圆的,把水盛在一方合子里它就是方的,把水放在零度以下,它就成了坚硬的冰,把水加温100度,它又成了水雾。所以,老子就主张向水学习,学习它的"柔"性,学习它总是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不与人争。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又一次谈到水的德性时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而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主要是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能胜过强,柔能胜过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没有人能够实行。因此有道的人说:能承担全国的屈辱的人,才称的上是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全国的祸难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象反话一样。 老子把水的柔弱称为是水的德性,而且给以肯定和赞扬,并让天下的人去效法水,并不是消极地让人去做一个没有个性的人。老子所讲的水的概念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是老子的哲学特色,他的重点是柔能克刚,或叫外圆内方,这才是老子的本意。比如,一个雕塑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外表朴素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说话也不着边际,但对人谦和,象个孩子似地去与人相处,用一颗童心去对待世界,但他的个性展现在创作的雕塑作品上,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个性创作出被社会承认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雕塑作品。这正是一种水德的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家个性。 所以老子才说到:能够为国家承担屈辱的人才能成这国家的君主,而中国古代的越王勾践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君主。老子所讲的柔弱,决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懦弱,屈从,贪生怕死。所以"水德"是一种大德。 在历史上由于一些人物在功成名就之后,不能认识到"水德"的深刻哲理而遭来横祸,如汉朝韩信,张飞等人,所以古人提出"刚而不柔是大恶"。明朝冯梦龙在他所著的《广笑府·尚气》篇中就写了一个因为人太刚而让人可笑的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让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退后,也坚决不避开,于是,面对面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饮酒,做父亲的不由的十分焦急起来,便出门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又大怒,彼何人也,竟敢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 "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为父的站在这儿与他对抗!"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个人应该有刚直之气没有错,因为有了刚正不阿之气,就能有做人的原则和标准,就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但如果刚直超过了度就可能造成蛮干,让人厌恶,最终会四处碰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古人所讲的"刚而不柔是大恶"是有深刻道理的。 一个企业如果他的经营策略不知道象水一样去变化,企业在决策中缺少水的柔软性,就会变成僵化物,最终使企业失败,也必然被市场所淘汰。上面说到的"胜家"和"力卡"公司最初都是具有活力和创新型的大公司,就是由于他们把一种好的品牌看成是取之不竭的资本,受过去声名所累,而失去了像水一样善于随形变化的本质,一步步走到了失败的深渊。【作者:徐浩然 张俊杰 来源:《"错"悟 ——中国企业三十年"错案"的国学解剖》】 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MBA智库资讯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mbalib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