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妙玉消极暗示压抑情感红楼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


  妙玉金陵十二正钗中的异数。她既不是贾府的小姐,又不是贾府的亲戚,而是被请进大观园栊翠庵的尼姑。妙玉拥有广博深渊的学识、孤高不屈的性格、聪慧敏捷的思维,位列正钗之六,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喜爱。然而,即便是这样的"金玉质",也难免"终陷淖泥中"(第五回)。为何妙玉也难以避开俗世的困扰,挣脱不出万花同悲的命运呢?妙玉又是否真的超尘出世了呢?
   妙玉凡心未了尽管妙玉的出场屈指可数,但曹雪芹对于妙玉真可谓丝毫不吝啬笔墨,妙玉不仅"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更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又说其是"高"、"洁"的"无瑕白玉",这是何等的溢美之词。居于栊翠庵的妙玉,也的确有着闲云野鹤的情怀与超逸不群的心境,但妙玉毕竟身在俗世,而且是依赖于人多口杂的贾府,她无法真正做到超尘绝俗,遗世独立。"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曹雪芹的这句判词也点出了妙玉终无法脱离世俗,而只能身陷红尘,挣扎求存。
   出家人讲究"有缘无缘,一视同仁",所谓"香客来来往往,佛心如如不动",但妙玉私心颇重,对宝玉尤其特别。第四十一回,妙玉留了黛玉、宝钗及宝玉吃茶,特地拿出珍藏的杯子给黛玉、宝钗,却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惹得宝玉不满妙玉给了自己这么一个俗器,妙玉却道:"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可见妙玉将最好的杯子给了宝玉。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之后更是拿出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给宝玉饮茶。妙玉本是个洁癖之人,却给宝玉用了自己的茶杯,可见其私心所在。有趣的是,当刘姥姥用了妙玉给她的茶杯后,妙玉既让人将茶杯"搁在外头去",嫌脏不要了,更坦言"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宝玉提出干脆将杯子送给刘姥姥,妙玉则说:"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他快拿了去罢。"竟然如此嫌弃刘姥姥。在佛教教义中,公子与村妇,都不过是臭皮囊,都是需要普度的渺渺众生,并无区别,如果妙玉真的参悟了佛心佛性,又为何要厚此薄彼呢?如果妙玉真的是佛家的善男信女,那么又为何偏偏对"毁僧谤道"的宝玉另眼相看呢?
   妙玉对宝玉有着本能的好感,这是她凡心未了的最大见证。如陈其泰(陈其泰(1800 1864),字静卿,号琴斋,别号桐花凤阁主人,海盐人,他著作等身,尤以《桐花凤阁评〈红楼梦〉》最为有名。)所言:"妙玉孤标独立,自谓是世上意外之人,乃遇宝玉性情相契,竟为宝玉意中之人,真觉天下惟有一人知吧。其心折也,久矣,忽闻下凡之语,不免芳心一动。"(《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p258,陈其泰评,刘操南辑(1981年),天津人民出 版社。)但是她一直压抑着,并委婉地表露,以努力恪守出家人的本分。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妙玉也给宝玉写了"遥叩芳辰"的贺柬,但落笔为"槛外人"。熟知妙玉的岫烟解释为:"纵有千年铁门坎,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妙玉自称"槛外之人" 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宝玉果然写了"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这槛内槛外之隔,隔的是红尘与佛门。佛教哲学认为,情的这些因素都已近乎"欲",都是"烦恼"的源泉,"反情"二字几乎就是佛教哲学的基本立场。众生之心如果一直被"情"所占据,根本就没有解脱自性、超度烦恼的可能了。于是,众生必须将"情"禁锢、幽闭起来。在此,妙玉可谓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佛家的清规戒律)。
  佛教认为,"情"是众生成就佛性的最大障碍,佛与菩萨的多情是对众生的不离不弃,是牺牲自我而普度众生,绝非儿女私情。但妙玉仍朦胧地向往人间的美好情感,偶尔表露,却十分含蓄。《红楼梦》第五十回中,宝玉的诗作得不够好,被李纨罚去向妙玉讨红梅,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宝玉果然不负众望,不多久就笑欣欣擎了一枝红梅而来,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可见妙玉也是挑最好的红梅给予宝玉,此处虽未直接写明妙玉的所思所想,却隐隐地流露了她对宝玉非同寻常的感情,甚至宝玉第二次去栊翠庵,妙玉竟然分送每人一枝。恰如王希廉(王希廉,生平未详,清代红学家,号护花主人,评论计有《护花主人批序》、《红楼梦总评》、《红楼梦分评》,他的评论收录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所刊行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中。)所言:"妙玉爱宝玉殊甚。"(冯其庸,《八家评批红楼梦》p1222,冯其庸纂校订定(1991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即便并非男女之情,却也毫不掩饰对宝玉的青眼有加。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妙玉也应黛玉的请求参加联诗,写出了"空帐悲金凤,闲屏设彩鸳"、"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诗句。这分明流露了闺阁的寂寞之情与思妇之怨,与佛门清规格格不入。这当是妙玉少女情怀与佛家禁欲的最大冲突。陈其泰评:"所续之诗,亦并无一点怪僻处。言为心声,正表出妙玉实是闺阁本色。只因不能耐俗,故不肯谐俗耳。其真面目自在,初何尝不近人情耶。"无怪乎连与妙玉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的岫烟也直言妙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成个什么道理?"(第六十一回)。
  妙玉对于宝玉的特别,正如陈其泰所说:"若痴情,则女子之本色也。倘妙玉和光同尘,人人见好,固不成其为妙玉。然使见宝玉而漠然忘情,又岂慧美女子之天性乎 且《红楼梦》,情书也。无情之人,何必写之。倘妙玉六根清净,则已到佛菩萨地位,必以佛菩萨视妙玉,则《红楼梦》之书,可以不作矣。"
  妙玉的心理暗示尽管妙玉对宝玉有着朦胧的好感,但是她一直压抑着自己,只能畸形地存在和曲折地表露着,努力恪守着出家人的本分。第四十一回中,她既然给宝玉用了自己的杯子,却还要加上一句:"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虽是言不由衷,却也表现了妙玉的克制。宝玉让小幺儿给妙玉打水洗地,妙玉也是让"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显示出她与俗世的隔离。
   为什么妙玉对宝玉表现得如此克制呢?事实上,在《红楼梦》中,出家人也是可以有情感的,例如秦钟与智能儿。第十五回,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无人不识,常和宝玉秦钟玩笑,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甚至于还被宝玉看见秦钟搂了智能儿,惹得宝玉故意打趣秦钟:"我叫他倒的是无情意的,不及你叫他倒的是有情意的。" 智能儿走去倒了茶来。秦钟笑说:"给我。"宝玉又叫:"给我。"智能儿抿着嘴儿笑道:"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此时两人的关系仍是以"情"字见长,毕竟你情我意,充满了青年人的纯真和挚诚。但很快两人就由"情"转"淫,"也是在这一回后半段,趁着一个黑夜和无人,两人发生了云雨之事。当然两人偷情的过程中有一点说明是此时的智能儿还是未免有些拘谨不愿,书中说"那智能儿百般的挣扎不起,又不好叫的,少不得依他了。"第十六回,秦钟和智能儿之事被人发现,水月庵的智能儿私自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从秦钟和智能儿之事看,出家人也是可有情感的,但在妙玉的身上,则更多体现了欲说还休的克制。
  这是因为在大观园的女儿国中,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尼姑,但其出家与后来惜春、宝玉、紫鹃的出家有本质不同,他们出家都是因为看透红尘,而妙玉的出家完全是心理暗示的作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透过林之孝家的口得知,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最后自己入了空门,病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父母都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第六十三回可知,邢岫烟与妙玉在蟠香寺曾做过十年的邻居。由此可知,妙玉出家时未满八岁,只是个尚未能自主人生的小女孩,她出家的行为自然也并非自愿,而是因为体弱多病而带发修行,求的是"入空门方可病好"。换言之,妙玉之选择出家,与其家人接受"入空门方可病好"的心理暗示有极大关联。
   心理暗示,从心理机制上讲是一直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是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这种假设的存在,心理上便趋向于接受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受暗示者的自我人格存在缺陷,例如不自信、丧失安全感及焦虑等,因而受暗示者更容易接受暗示者(例如占卜师、算命师)的影响。妙玉的父母就是因为对于妙玉的病没有信心,所以选择了相信只有"入空门方可病好"的心理暗示,在这种情况下,妙玉就被迫出家了。
   很多时候,我们去算命、占卜,只是为了自我求证的需要。当算命师的话契合了受暗示者的某种内在想法时,这个想法就被其关注,由潜意识上升到了意识层面,实际上,这不过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罢了。算命师只是说出了受暗示者的心里所想,而后者则是有选择地倾听,这种选择源于他们潜在的想法,但由于信息的混乱和感性的影响,很多直觉感知都被压抑了,而算命师恰恰利用自己的细致观察,通过语言、符号和名词的解读,将受暗示者的某些意识引导出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病不仅在于对症下药,还需要辅助调节病者的精神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佛门一直被认为能净化心境,因而妙玉选择出家,或许是本身观念里就存在"入空门有利于修身养性"的潜意识。而修身养性能够使人心无杂念,心病少了,病也就去了大半。因而妙玉经人一点拨,潜意识被引导出来,自然也就相信了这个心理暗示。
   自从接受心理暗示入了空门,妙玉可谓是极力遵守这佛门清规,即使内在向往着红尘俗世,她也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特别是病好之后,妙玉更是对佛门深信不疑,因为她无法承担不信这种暗示的后果,害怕旧病复发,所以处处表明自己佛家弟子的身份,来巩固自己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对妙玉形成了不可动摇的心理定式。心理定式,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先准备的状态,它能影响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程度、方式,其中包括知觉定式、思维定式、观念定式、情感定式、意向定式等。妙玉居于栊翠庵,山环佛寺,元春省亲时题一匾云"苦海慈航"(第十八回),不失佛门的清静与庄严。《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栊翠庵是"花木繁盛",连贾母也说:"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颇有禅房幽静草木深的意味。
  令人叹惋的是,这块美玉最终也是"风尘肮赃违心愿,瑕白玉遭泥陷,王孙公子叹无缘",甚至于沦落风尘,硬把这《红楼梦》中最为玉洁冰清、格调不俗的妙玉拉下神坛,成了现实世界的牺牲品。
  妙玉的出家,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如何化解情感中的消极心理暗示对很多人而言,感情都是不可捉摸、不可预测的,他们寄希望于算命、占卜、星座等,期冀能预测出较好的未来,当预言结果积极时,它能帮助我们肯定情感,使我们积极地面对未来;当预言结果消极时,则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引起人们的情感焦虑,否定彼此的付出,最终可能导致消极预言成真。为什么不相信爱人,而选择相信这些模棱两可的话语呢?怎么才能化解消极暗示带来的影响呢?
  1. 相信爱人,情感自信为感情算命和占卜,其实本质是对这段感情的发展不够自信,因而想从外界得到慰藉和支持,而算命师恰恰把握了受暗示者渴望被爱、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对其进行心理操控。与其让外人决定感情的去留,不如自行把握感情的发展,相信自我价值和对感情的控制力,努力熟悉、包容和爱护对方。
  2. 倾听自己,反省感情爱情中有甜蜜,也有矛盾,这是任何一段感情都难以避免的,是感情发展的必经历程,在矛盾中,双方才能学会磨合和协调。通常情感占卜师或者算命师说话模棱两可,混淆视听,却找不出问题的实质。我们不如尝试放松,静下心,理清爱情中的主要矛盾,学会换位思考,同心协力解决问题。
  3. 把握情感,抉择感情很多时候,算命师扮演着安慰者的角色,使得我们的感情生活不再那么不可预测,从而使我们安心和平静,觉得对爱情有了掌控感和信心,但这种安慰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有负面效果,会蒙蔽我们,使我们发现不了问题的根源。感情的路必须自己去走、去尝试、去选择,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感情的发展应由我们自己掌控。
  4. 直面焦虑,超越自己我们必须承认,感情的挫折和失败随时可能发生,未来的不确定令人焦虑,要化解焦虑,就要找出焦虑的根源。感情是用来悉心经营的,不是仅仅享受被爱的,每一次情感经历都是自我的成长和完善,如果没有这个觉悟,不知道感恩,那么算命占卜只会让人更加执迷不悟。
  作  者:岳晓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网站目录投稿:青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