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现在的方法分析,杜甫虽然贵为诗圣,但是贫穷的原因,是要分为两个部分来考虑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唐朝的时代背景,脱离了背景那就是毫无意义的。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杜甫本人的原因,他做了什么,性格如何。这两点,不管是什么时候,还是在外国,大概都是能看出一二的。 一、外部原因 从大的方向来说,比较重要的莫过于安史之乱了。按照《唐史》的记载,其实杜甫本人的家世是非常显赫的,他的祖先是晋朝非常著名的官员——杜预。而中间的战乱时期虽然天下动荡,但是杜家还是逃过一劫,等到隋唐时期才再一次迈向了朝廷。 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杜甫的爷爷还算是朝中说得上话的大官,自然给杜甫留下了不少好东西。所以在杜甫这一代,虽然杜家因为不少事情没落了很多,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家还是称得上世家。可惜的是,杜家在朝廷中权力不大,自然杜甫也很难依靠家族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那么依靠家族进去不行了,那就让自己努力考进去吧!而唐朝的科举,对有意做官的人来说,算是非常好的路子。然而遗憾的是,杜甫这条路,还是没走成。公元736年,二十多岁的杜甫参加科举失败,但是此时正是壮年,加上古代一次上科举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杜甫也不放在心上。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一,直到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杜甫都没有机会上榜了。而且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一次科举,杜甫本来还有机会。但是却因为奸臣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这一期的全部考生,都无法上榜。这就意味着,杜甫想要走科举的路子,也是完全行不通了。 这个时候的杜甫,科举失败,家世又不行,又没有一技之长。可以说,杜甫除了隐居江湖自给自足之外,基本没有什么路可以走了。但遗憾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意味着杜甫的人生,彻底走进了死胡同。 在战争之前,杜甫要是肯放下心,那还是可以靠自己的才华,混个小吏满足自己的生活。可在战争开始之后,唐朝陷入了战乱之中,杜甫作为一个平头小百姓,自然也只能随大流东奔西走了。在战乱期间,杜甫甚至还被叛军抓到过,但是在偶然脱身之后,杜甫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去找了皇帝。 皇帝一见,都这个时候了,没想到还有人愿意效忠自己,那心里真的高兴啊,于是一乐之下,给了杜甫一个小官。但是没想到的是,杜甫当了官,却因为看不爽皇帝的决策,于是多次上奏。这让皇帝又气又恼,结果大手一挥,杜甫又沦为了平民百姓,重新卷入了战乱之中。 二、内在原因 而杜甫之所以会错过这么多的机会,原因就在于他自己的性格和为人问题。说实话,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中,对杜甫的为人评价,其实远不如现在这么正面。要么就是认为他性格急躁,容易恃宠而骄,要么就是觉得他眼高手低,说不切实际。 虽然说在当时,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但是在杜甫的《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中,他也觉得这些评价是符合事实的,甚至还专门写出来,自嘲了一下。认为自己之所以会丢了官,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时候,不懂得委婉。 而除此之外,杜甫还认为自己是没有办法入朝的。因为他的脸皮实在是太薄了,没有办法去低声下气求人。在《赠李白》一诗中,杜甫就曾经回忆起了在洛阳的往事,觉得当时为了入朝而投机取巧的事情,简直就是自己一生的耻辱。他甚至认为自己当时做了那种事,就是被猪油蒙了心,还不如自己就这样耿直的活下去更快乐。 所以总结起来的话,杜甫之所以一生都贫穷,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环境太过于黑暗,让他无法参加科举,也无法依靠家族获得个好地位;是唐朝的最后荣光让他虽然想要为国效力,却因为奸臣和战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乱世之中,杜甫作为一个诗人,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百姓,自然是时代的受害者。于是他一生穷困潦倒,直到死后,才被称之为"诗圣"。 参考资料:《赠李白》《旧唐书》《新唐书》《唐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