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闪耀光芒经典观后感集


  《闪耀光芒》是一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米克·贾格尔 / 凯斯·理查德兹 / 查理·沃茨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闪耀光芒》观后感(一):要是老马来拍VU 的纪录片就完美了。
  和老马拍The Band的纪录片《Last Waltz》格局相近。 导演的功力没得说,只是我个人不是Rolling Stone的Fan,一次看这么Rolling Stone的演出,听这么多Rolling Stone的歌实在令人疲倦。这种感觉也和看《Last Waltz》一样,The Band 一首接一首的歌让人昏昏欲睡,直到客串的Muddy Waters登场,才让我精神一振。 要是老马来拍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纪录片就完美了。
  《闪耀光芒》观后感(二):从《最后的华尔兹》到这个 shine
  从《最后的华尔兹》到这个 shine,可以看出马丁斯科塞斯已经堕落到什么地步了。他已经不再懂得摄影机运动了。在‘shine’这个电影中,马丁比他年轻时风光了许多,所有人都围着他转。不再是《最后的华尔兹》中那个紧张的、没人理睬的青年导演。这个电影灯光、色彩、剪辑也更为的精致和考究,没有了《最后的华尔兹》中的粗糙,可是,这已经不是纪录片。
  克林顿出场的时候,几个老男人搂着他拥抱,我看着就觉得恶心。这叫什么摇滚?摇滚乐的精神是和当官的搂在一起?总之,这部影片就是几个过气老男人的故事
  《闪耀光芒》观后感(三):錯過沒有損失
  Martin Scorsese執導的紀錄片, HKIFF時有上一場, 那時想, 此片應該會上正場, 於是沒有訂票. 不過現在上正場也只有一兩間影院上映.
  不過, 即使你是The Rolling Stones歌迷, 我也可以對你說錯過沒有損失! 本身不是滾石迷(如我)更加不要浪費寶貴時間!
  quot;Shine a Light", 看介紹時說主要圍繞兩個演唱會. 其實應該說是兩場演唱會的特輯, 根本不是什麼紀錄片. 實在是"回水"片! 不要欺騙觀眾吧.
  訪問片段少之又少, 電影98%以上都是演唱會中的演唱部份. 相信觀眾入場看此片都是想看一些平日看不到的東西吧. 馬田史高西斯, 自從"The Departed"令人失望之後, 這回簡直令人認為他應該考慮退休了.
  Rotten Tomatoes有86%, 唔係化?! 擺明做馬!
  《闪耀光芒》观后感(四):电影院的音量总是不够.台下的观众也太年轻了吧~
  原本的打算中是没有这部电影的.只是听说BUDDY GUY有出手.所以才会拖人去看的.
  正如所料.看到那只黑白斑点琴的时候.就很自然而然的HIGH了.
  虽然火力没全开,不知为何,本次的失真开的不是很大.没有buddy Guy当年那标志性的吉它声.再加上弹的是MUDDY WATERS的曲子.而且又没有醒目的SOLO,不得不说是一点殘念.
  但他一开嗓子.那调门,那声音.实在是够味.
  祝他与BBKING一般长寿.90岁仍能登台。
  回归正题
  指出一下.与其说这是一部拍ROLLING STONE的演唱会的片子.我更愿意把他理解为半部展示马丁如何拍摄的记录片.看着在人群中伸出长长的机械臂与乐队后面.侧面.鼓手边上,空中吊着.以及在观众中的那轨道上的机器.有那么点在专业的录影室里拍MV的感觉.然而其实那个场地一副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设计,让我感觉微妙得很.
  至于这样子的LIVE的记录..我看的很少,也不能说出个好字还是坏字.但是当年连看两张WOODSTOCK..也是看到倦了.所以说.这样的电影其实可能并不适合在电影院里播.毕竟电影院不是现场.音量确实不够.
  至于内容上.没什么可说的.ROLLING STONE也老了.这个程度已然让人很惊叹敬服了.
  《闪耀光芒》观后感(五):新片推荐 - Shine a Light - 滚石乐队克里斯蒂娜参演
  主演: Mick Jagger, Keith Richards, Charlie Watts, Ron Wood, Christina Aguilera(歌星也上阵了)
  导演: Martin Scorsese (被滚石评为最会拍音乐电影的那个导演。)
  corsese 20年间的电影生涯紧紧地与音乐相联接,从和滚石乐队合作的《最后的华尔兹》(Last Waltz)到今天的《Shine A Light》,滚石乐队的确用震撼的摇滚让观众无法忘怀。
  此片是于06年在纽约Beacon剧院拍摄完毕,受克林顿基金会支持,由18部摄影机,多名奥斯卡摄影奖项得主共同拍摄完成,天后克里斯蒂娜也在影片中倾情出演献唱<live with="" me="">. 影片的亲密的拍摄手法使观众似乎身临演唱会现场,此片为不可多得的音乐电影佳片之一.</live>
  http://www.rollingstone.com/reviews/movie/14726146/review/20001900/shine_a_light
  《闪耀光芒》观后感(六):『闪亮之光』
  这是一个充实的周末,它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情绪在一起,因此它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
  于是,我选择了一部摇滚纪录片,是关于06年滚石乐队的两场演出。
  一群老杆子,一看就是吸毒过量的样子,他们在舞台上摇摆,是那样闪耀。
  华丽丽的剧院,克林顿为他们致开场词,众多优秀乐手互飙琴技,涂着黑眼眶的Keith一边抽烟一边奏琴,mick扭着屁股跳着怪异的舞蹈到处跑。
  其实我也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可就是有一种想要跳起来的冲动。
  难道你还要问我,为什么热爱摇滚乐吗?
  人人都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到底它代表着什么?
  它也许是渲泄,也许是反对,也许是呐喊,也许是召唤,它可以代表理想、代表和平,代表死亡、放纵、环保、颓废、激进、暴力、情爱、性和毒品。
  同时它更包含了热情、愤怒、快乐、信仰、回忆、幻觉和你内心所有潜伏的东西。
  没有什么道理,就是打动人心。
  在我认为,摇滚乐是释放。
  释放你自己,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相信并且坚持。
  这是属于你的生命,所以你应该自由。
  「我们将要唱一首真的很老的歌,也是你们都知道的歌,这是我们最早写得其中一首,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唱过,我们送给了别人,因为我们有点难为情在第一次我们写出来的时候」
  当as tears go by的旋律响起时,我想我该把我看到的一切告诉你们……
  晚安,人们,祝你们快乐〜
  《闪耀光芒》观后感(七):史上最大牌的巡演纪实
  当世上最棒的导演遇上最传奇的乐队,又将碰撞出什么火花?Martin Scorsese执导的Rolling Stones演唱会纪录片《Shine A Light》,让我们有幸见证到跨领域大师的合作。Martin Scorsese的年纪与Rolling Stones写歌拍档Mick Jagger &amp; Keith Richards相差不到一岁。虽然一美一英,各有所成的领域也不相同,可论起老当益壮,这几名六十多岁的家伙还真无退位之打算,《Shine A Light》的电影主体是去年10/29与11/1,两场举行于纽约Beacon Theatre,为了庆祝美国前总统Bill Clinton六十大寿的特别演出。由于一票难求,并非有钱便能入手,且受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两场演出曾于当年引起了众多讨论,尤其当时已传出Martin Scorsese将亲临拍片。替《Shine A Light》掌镜的摄影师都是拥有奥斯卡背景的一时之选, 剪接师David Tedeschi已于《No Direction Home》展现其深厚功力,Rolling Stones更亲自担当了执行制作。至于内容,不只采用了大量的后台实况、团员访谈,还援引了不少Rolling Stones摄于六零与七零年代的历史影像。这种共冶一炉的叙事模式,是标准的Scorsese式手法。后台花絮置于演唱会实况之前,将Martin Scorsese与Rolling Stones对于演唱会的构思理念上的矛盾直示观众,有魄力的纪录片开场,而Rolling Stones一如既往的高水准现场演出实在是煽动力十足,让我不禁回想起亲眼目睹其现场时的亢奋感受。
  片名的出处,取自于1972年Rolling Stones经典专辑《Exile On Main St.》其中一首。
  《闪耀光芒》观后感(八):这晚男优们很激情
  滚石的摇滚纪录片很多,这一场有些不一样,奥斯卡导演斯科塞斯执导的8机位拍摄的摇滚现场《Shine a Light》被香港媒体点睛般的翻译成《电光滚石》,而这四个字足以描述当晚的现场激情。
  除了歌手乐手嘉宾逐一转换身份,变成未加粉饰的男优,这晚出演,与几乎女人无关。克林顿无疑是最大的噱头,作为嘉宾主持开场,克林顿的夫人女儿也一一登台和滚石老男人们挨脸致意,此后,演出在电光火石中开幕,滚石乐队4个老的满脸长了褶子的男人,开动着这架永远烧不尽油的战车,40年来,依旧老辣。
  和甲壳虫绝对不一样,甲壳虫的现场除了脍炙人口的大合唱外,并无火爆之处,也只怪他们散场太早,而滚石的现场一招一式都值得观摩,Mick Jagger60岁露出胸毛依然轻快的舞步,Keith Richards吉他间毛茸茸胳膊上突兀的青筋都是这个摇滚乐活化石现场记录片足够的看点。
  纪录片多少和摇滚现场有所区别,斯科塞斯很注意细节。演出中穿插了较早的录影记录,演出前后的工作过人员的写照也都翔实收录。灯光、音响设置的很到位,舞台不大,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4个老男人满脸的皱皮和主场贾格尔的翻唇大嘴上。这无疑也是滚石的标志。
  演出中,滚石乐队展现了多种曲风囊括hard rock,unplugged,country fork,blues等,最让人欣慰的是"unplugged时间"听到了他们久违的百万金曲《as tears go by》,这首歌滚石很少在现场演绎,这首作品也是滚石与甲壳虫竞争时期比肩《yesterday》的代表作。
  演出中滚石还请到blus神Buddy Guy同台与Keith Richards飚琴,一招一式令人陶醉。滚石的演出最后在《my generation》里收音,斯科塞斯在片尾加上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花絮。值得观看。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画面,美洲上空升起的明月在一瞬间变成了滚石的大嘴舌LOGO,我们终于也能理解导演的用意——注意,这是电影画质的摇滚纪录片,可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现场拍摄的偶像画面或别的与艺术无关的东西。
  《闪耀光芒》观后感(九):还没找到之一
  電光滾石
  (明報) 06月 01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或曰:何難之有?光看工作人員名單,攝影指導羅拔‧李察遜(Robert Richardson,《賭城風雲》、《娛樂大亨》)轄下便有十六名掌機師(camera operator),佈置在舞台的四方八面,
  涵蓋了所有可能被拍攝的角度和範圍。演唱會舉行了兩場。有這大量的footages在手,能剪不出一個電影來嗎?
  關鍵還是那個辭:準確(precision)。就是因為有那麼多可供選擇的原素材,怎樣去蕪存菁,把它們濃縮成為一部122分鐘的電影,這需要的就不僅是技術了。《電光滾石》的準確,在於每一下剪接、每一個畫面,除了在serve每一個音符外,還捕捉到舞台上每個表演者的每個重要動作、每份動人的神韻、每一下優美的手勢、每個閃亮的眼神,而這些,都由「滾石」的音樂啟動和牽引;整個舞台、畫面,所有色彩、聲響,完全包裹在彈動的音樂脈搏裏。舉兩個簡單的例子:當Buddy Guy客串演唱Champagne and Reefer時,史高西斯大部分時間強調的便不是音樂,而是Buddy Guy一直用銳利的目光注視對手的那份駭人的concentration。另一個例子是Keith Richards的個人演唱時,攝影機幾乎由始至終一直緊貼飄浮和浸淫在音樂海裏的他。事實上,演唱會愈進入高潮,史高西斯的鏡頭便愈遠離音樂(樂器),主要集中在表演者的神情與形態上,剪接的節奏沒有跟隨強勁的音樂而加速,相反的卻是愈來愈慢;台上台下愈是亢奮,攝影機便愈感依依。另一方面,由於鏡頭的intimacy與貼近(還有在昔日訪問片段的對比下),我們遂更清楚地看到不論是積加抑或Richards的蒼老——前者那張佈滿斑駁皺紋的臉孔、後者那條肌肉鬆馳、青筋暴現的手臂。
  另一關鍵詞是step back。我的意思是:在史高西斯與「滾石」、音樂會與電影之間,究竟何者孰先、孰要?史高西斯選擇了step back——影片在音樂會開始後,他便不再出現在鏡頭之前,直到落幕後才再現身。我覺得那是一種在偉大的藝術面前流露出來的一種謙遜。一切表現恰如其份,不溫不火。曰:subtlety。不要以為這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目前這個喜以張揚為手段、轟動為目的的時代而言。這解釋了不少不論是本地抑或西方的評論,都以「平平無奇」詬病影片的原因。也罷。影片名字喚作Shine a Light,原意就是一種靈光乍閃的啟迪與頓悟。悟與不悟,問題就在這裏。其他,也就甭說了。
  (之二,完)
  舒琪
  《闪耀光芒》观后感(十):听一辈子的Rolling Stones,看一辈子的Shine a Light,
  在初中高中时候喜欢过QUEEN,NIRVANA,GREEN DAY,甚至BLUR,OASIS
  但随着自己渐渐地长大
  ROLLING STONES 的音乐逐渐占据了心灵中摇滚乐的主导地位
  那60+的年龄掩盖不了那颗颗为摇滚而燃烧的心
  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掩盖不了那魅力四射的面容
  那沧桑沙哑的喉音掩盖不了那份震慑人心的感动
  那不再嘶吟的吉他掩盖不了那些名垂千古的乐章…
  --------------&gt;&gt;&gt;4巨头魅力依旧…
  看着Mick Jagger还是那么狂放不羁
  脱去一件件衣服
  黑夹克 变 红衬衫再变 黑T-SHIRT
  波浪的棕发伴随的那张大嘴不羁的摆动
  看着Keith Richards还是那么骚力无限
  首饰一大堆,挂在能挂的所有地方
  来回地给换Fender Tele和Gibsion的吉他
  黑黑的眼线村托出蜥蜴般的眼睛,流入出诡异的奸笑
  看着Ron Wood还是那么性感
  歪嘴叼烟 魅力的鹰钩大鼻 一袭紧身装
  不停更换着各种型号的吉他 和乐器
  鹦鹉般棱角分明的脸诠释着酷的最深沉含义
  看着Charlie Wards还是那么绅士
  满头白发的他,看似脆弱
  坚定的鼓点指挥着那些调皮花哨的老男孩
  好像再说"这儿我最大,听我指挥"
  -------&gt;&gt;&gt;除了那些岁月的划痕外,他们什么都没变…
  看着这4个神奇的老头
  一种敬佩油然而生
  感叹这一把60岁的年纪
  身材完全还是20岁的样子
  只是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提醒我们
  他们已经摇滚40载…
  感叹于ROLLING STONES同时代的
  无论是Led Zeppelin
  还是Deep Purple
  还是Black Sabbath 之类
  早已廉颇老矣 身材变形 雄风不再
  连中生代晚辈 GUNS N ROESES , AC/DC之流
  都以大势已去
  但ROLLING STONES还在
  除了那些岁月的划痕外
  他们什么都没变…
  看着ROLLING STONES的LIVE才知道
  什么叫做是一辈子的摇滚
  什么叫做一辈子的感动…
  ----------&gt;&gt;&gt;同样感谢Martin Scorsese
  同样作为 ROLLING STONES 的粉丝
  为我们拍摄了一部特别的LIVE
  当然这部片子的意义完全不在这个演唱会上…
  能明显感觉到 导演 极力想展现 ROLLING STONES
  4位成员的最具感召力的魅力
  镜头始终在展现这4张脸的最佳角度
  谢谢你们这群60+的老家伙
  保重…
网站目录投稿: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