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校制度与人文和谐的关键在于尊重事实


  曾经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女教师因为孩子生病上班迟到了,被站在校门口的校长不问缘由训斥了一顿,导致她整日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曾经听到这样的抱怨:一位工作极其认真的老师,却常常因为忘打卡而被认定早退或迟到,老师因此心里委屈,痛诉学校管理不尊重事实,进而消极怠工。曾经读到这样的案例:学校某老师在丈夫患癌弥留之际书面请假3天,却被告知要扣除这3天的工资,全校教师怒骂校长毫无人情味。一教师上课时因为拉肚子去厕所,巡视的领导发现后将其认定为教学事故,并处罚了该教师。
  上述情况,不同程度的导致教师与学校领导陷入矛盾境地,甚至出现情绪对立的状况,极其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是管理者的左膀右臂。制度管理旨在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依靠外力约束教师的行为;而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促使教师进行自我约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的发展起步于制度建设,生长于人文关怀。不管是师德师风管理条例、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学研究考核制度,还是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工作评价制度等,一般都是经全体教师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决议通过的规章,维护"制度",对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益、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及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本文开篇提到的几种情形中,学校只重视维护制度,忽视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迟到,校长不问缘由批评,体现的管理者的水平问题;忘了打卡被当做早退或迟到,显现出规则的不科学;教师拉肚子被认定教学事故,显示出制度层面"意外"条款的缺失。
  管理者之所以将"制度"与"人文"有意隔离,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试图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简单解决问题。看似合情合理,实则不仅不利于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不利于教师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利于学校进一步形成和巩固良好教风、校风。
  好的管理需要"制度"与"人文"的和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强调: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管理同样如此。
  笔者曾做过几年学校管理层,兹以为做到以下几点,可以达到学校"制度"与"人文"和谐。
  其一,管理者要尊重事实,判断事情、处理矛盾要坚持事实就是的原则,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其二,学校要制定应急办法,做好突发情况的处理。作为教师,遇到突发或意外事件,要及时向学校"打招呼",以便学校及时做出安排。即使来不及报告,短时间内可授权班干部进行课堂维护,并由班干部及时报告,确保课堂或教育活动不会处于"无序"状态。
  其三,制度管理的价值取向应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如果某些制度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依据事实,引导教师及时上报提案,经学校教代会或全体教师会议通过后,及时修改或废除不合理的制度,将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
  另外,学校要重视教师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时候,下班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的结束,家访、家校联系、批改作业、备课等工作往往需要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学校若不顾及人文关怀,部分教师可能会出现工作敷衍、教学懈怠的状况。实现"制度"与"人文"和谐,首先要尊重事实,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而提高教师的职业觉悟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网站目录投稿: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