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特别有钱的人,你要么创业,要么投资,要么两个都干。然而,创业和投资都是小概率成功的事情。 尤其是投资,更容易让人有"这事儿很简单"的幻觉:道理我都懂,下注也不难。 结果,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到头来都会感慨"投资太难了",真正从里面赚到钱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当了韭菜。 创业呢?也很难。 假如说投资是"赌博",创业简直是"搏命"。 一旦你开始创业,你就会发现,全世界都团结起来与你作对,艰难,失败,什么都缺,灰暗,绝望。 那么,那些厉害的创业者、牛叉的投资人,为什么可以摆脱魔咒,赚到大钱?除了运气好,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像投资者一样创业,像创业者一样投资。 01 创业者是地面的狼,投资者是空中的鹰。 创业者像狼一样,瞄准目标,紧追不舍,咬住不放,勇敢,坚忍,使命必达;投资者像鹰一样,俯瞰大地,看周期,看赛道,以概率思维下注,撒豆成兵。 我们先看看二者的差别。 "创业狼"是自下而上,干了再说;"投资鹰"是自上而下,三思而后行。 "创业狼"是第一层思维,知行合一;"投资鹰"是第二层思维,对"思考"本身进行思考。 "创业狼"是感知输入,在实践中获取数据和反馈;"投资鹰"是理性分析,讲逻辑,讲数据。 "创业狼"是"好奇感知,疯子行动";"投资鹰"是"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然而,在我看来,一个厉害的创业者,需要像投资者一样思考;一个优秀的投资人,能够如创业者一样行动。 02 高瓴的张磊,红杉的沈南鹏,都是像创业一样做投资的人。 投行出身的沈南鹏,从1999年开始创业,先后创办了携程和如家,是个真金白银的创业者,从零到一,再从一到一百,把一摊子事兒完整地做起来了。 大多数投资人并非如此。就像有些分析师不管讲得多么透彻多么深刻,因为没有亲自去一线打过仗,总是缺了点儿什么。 当然,是否创过业,不是优秀投资人的必要条件。但是,优秀的投资人应该有创业思维。 有人说沈南鹏投资的秘密在于"对行业的深度研究和调查",其实只有像创业者一样身临其境,担当风险,敢于试错,大胆创新,才能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调查和研究,否则就是隔靴挠痒,隔岸观火。 与其说他们在做深度调查,不如说他们像创业者一样置身其中,来到战场的最前沿,直面枪林弹雨。 也许有人说,张磊并没做过生意啊?有,他很小的时候,就在老家驻马店的火车站摆过地摊儿,出租小人书,还组建了五六个人的小团队。 我一直的观点是,创业必须亲历之后才能体会,哪怕摆摊儿也算,而且年龄越小越好。 所以张磊说,我们是创业者,碰巧还是投资人。 我们采用的是研究型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哪个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我们再寻找跟这个商业模式契合的最佳创业者。 如果我们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上的公司实现,我们就买入股票长期持有;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们就寻找私人市场;如果再没有发现合适的,我们就自己孵化。 沈南鹏说,赌要理性,干要果断。 "赌"要"理性",是指投资者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灰度思考和理性计算,就像一只在天空遨游的鹰;"干"要"果断",是指创业者像狼一样,面对各种不可能,勇往直前。 地面的狼+空中的鹰,让这些"碰巧是投资人的创业者"如狼似鹰。 03 巴菲特说:"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家。" 巴菲特小时候送报纸、捡打飞的高尔夫球贩卖,在理发馆摆弹子球机,都是亲自创业的经历。 某种意义上,巴菲特是以投资股票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倒过来说也对。——"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的做出正确决定。" 在其漫长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屡次冲向管理第一线,斗工会,抓经营,出任生死关头的所罗门公司的临时CEO,展现了其两只眼(投资人+创业者)的强悍力量。 投资和创业,就像巴菲特的两只眼。 芒格在与巴菲特合作之前,也做过各种生意。 像投资者一样创业,像创业者一样投资。 这方面的典型人物,还有段永平。 段永平做企业出身,在投资方面他极力推崇"价值投资":不是买股票,而是买入公司一部分所有权;不是看重股价的涨跌,而是看公司未来到底能赚多少钱。 你看,这不都是创业者(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吗? 04 上面几个说的都是投资人,再说创业者(企业家)。 亚马逊的贝佐斯,是一位有投资人思维的创业者。 作为创业者,贝佐斯很幸运地是在西雅图创业。这个美国西北角的城市非常奇怪,除了诞生了微软,还有波音、星巴克、Costco等一大堆伟大的公司。贝佐斯就曾经得到了Costco创始人的指点,算是开了管理的天眼。 作为投资者,贝佐斯在华尔街混过,也是价值投资的信徒。 但是,对于数字化的公司,价值投资怎么玩儿?这一点连巴菲特也没看明白。所以他和芒格都为自己居然没买亚马逊的股票而懊恼。 贝佐斯想明白了一件事,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里,一样是有"资产"的。我称之为"数字化房地产"。 没错,这个世界最赚钱的生意,仍然是房地产。只是,发生在数字世界。 贝佐斯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件事巴菲特很晚才理解。那就是:亚马逊的价值,在于提供近似于水电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 加上从Costco创始人那里的偷师,亚马逊打出了"超低价+巨量+微薄利润",大量吸引用户,形成规模效应后,以更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和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形成飞轮效应。 此外,贝佐斯对于"自由现金流"的理解和运用,也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同宗同源。 05 像投资者一样创业,像创业者一样投资。但这并不是说实业和资本的结合。 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融合的思维方式。 往小里说,投资人是用先验概率来思考的,创业者是用后验概率来思考的;往大里说,这是我们用来洞察未知世界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视角。 我可以"牵强附会"地说,投资者的自上而下,像是形式逻辑体系;创业者的自下而上,像是系统实验的试错。 当然,我们也可以鸡汤地说,既要像狼一样脚踏实地,又要如鹰一般环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