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六个月,沪港通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着。面对越来越近的沪港通的脚步声,市场也沸腾起来。此前很多市场人士预测,沪港通将引来大笔活水进入A股,因为相比港股,A股的估值更低,这两个市场的价值差将成为沪港通起步时最大的赢利点。 但是投资者却并如以上观点猜测的,出现了极其有意思的两级分化。根据几天前,多家媒体进行的投资者调查显示,港股散户热情不及A股股民,而内地机构投资者不及香港机构踊跃。 以新浪财经与香港明报财经合作进行的调查为例,这两个官媒分别以网站及电邮方式访问香港及内地股民,以此来了解他们对沪港通的兴趣,共有超1000位投资者参与。 结果显示72.01%的内地股民有意转战港股市场,42.44%的香港股民有意透过沪港通买内地A股,显然大陆投资者对港股的兴趣浓厚得多。 在投资领域方面。A股股民更加倾向于A股中没有的板块,比如博彩娱乐行业。港股股民则选择A股中被低估的大盘蓝筹,像是银行、券商板块。 信息时报协同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也开展了"关于大陆股民沪港通投资意愿"的民意调查。 调查显示,69.3%受访者有兴趣通过沪港通购买港股股票。其中,23.4%的受访者表示一直都在关注沪港通的信息,28.2%受访者刚开始关注,另有16.9%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关注过有关信息。 从板块来看,银行、酒店娱乐博彩是受访者投资港股最感兴趣的两大板块,房产和资讯科技并列第三,之后是公共事业和券商。 内地股民最想投资的港股板块 投资行业 占比 银行 56.70% 酒店娱乐博彩 46.30% 房产 35.80% 资讯科技 35.80% 公共事业 31.10% 券商 28.40% 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态度总体而言更加跃跃欲试,最大障碍来源于港股股交易规则的适应。 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通过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投资者对港股的投资理念不熟悉是未来投资沪港通的最大担忧,这一比例占到近七成,信息不对称和汇率风险分列投资风险的二、三位。此外,港股投资环境复杂、不设涨跌幅限制、两市交易制度和时间差异等也是受访者担忧的投资风险。 而香港的投资者们对低估值的A股似乎没有想象中热情,原因似乎出在了A股的交易机制上。可能是因为两市极大的机制差距,香港投资者更加习惯短线交易,炒一些只有几十万至几百万港币的盘子,A股T+1的制度,显然让这部分投资者感觉相当不便。而且由于港股市场多年来成熟的多层次建设,很多可以降低风险的对冲工具已经被投资者所认可,然而在A股市场,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承担单项风险的交易,他们已经不再接受了。 对沪港通不甚感冒的还有内地机构投资者。因为相对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比较灵活的投资方向,投资港股并不非得通过沪港通。而且机构投资者投资海外时,一个重要的投资目的是寻找与其现有投资相关性较低的投资标的,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而香港与内地市场的相关性仍然较高,对其而言,投资香港可能无法有效实现分散风险。 如果基金要投资香港市场,也存在一个监管问题。因为目前基金的投资方向,要不然是投资国内的A股,要不然就是投资国外的QDII,现在还没有一类基金可以同时投资境外和境内股票。如果基金公司要推出一款产品,借助港股通同时覆盖A股和港股,那么社会就需要定义新的基金类别,证监会还没有给出这样的指导,新产品很难推出。 根据港股通的安排,此次采取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而不是自由兑换。当机构投资者需要进行大笔交易时,其中的汇率问题就被凸显出来。 但是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对沪港通是拥护的。此前,我国对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外来资金一项都严格控制。但是已经逐渐成长的极为庞大的中国资本市场,外国的投资机构对其成长红利已经觊觎已久。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海外资金投资A股的热情完全超出预期,今年以来RQFII、QFII等基金规模激增,有些产品规模增长在十倍以上,额度近乎用尽。" 而且,香港本土大型机构投资者目前纷纷表示了自己对沪港通的兴趣,例如高盛、摩根系、花旗、UBS等,因为他们有很多套利渠道。同时,他们的投资往往倾向于中长期持有,喜欢选择那些较为透明的大市值蓝筹股,此次沪股通开放的上证380成分股正好对这些海外机构的胃口。 现在,系统与制度框架已经"待命",市场也似乎站队完毕,就等发令枪响了。虽然有关部门还没有公布正式的开闸日期,但是今年的金秋十月对于沪港两市注定是段不平静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