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三个关键词读懂领导力


  人们普遍认为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具备的能力,反映在其头衔和岗位上,似乎有了权力自然就拥有了领导力。实则不然。领导力的关键不在权力,而在职责。承担责任是领导力的第一要素,其次则是配置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责任是第一要素
  没有职责在肩,领导力就无从谈起。很多人认为,所谓"领导"就是头顶的官衔,背后的权力。其实不然。先有职责,后有权力。如果只有权力没有职责,领导者就可以肆无忌惮瞎指挥、乱管理。但如果只有职责没有权力,领导者依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争取印度独立解放的圣雄甘地,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广泛支持,但他并没有政府授予的任何职位。
  领导承担责任应来自于自觉自发。对于企业组织来说,领导者要把企业文化和战略愿景与员工的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这样组织才能卓有成效地持续发展。对于真正的领导者来说,共同的价值观、愿景比经济利益更加重要。尤其是有责任感的领导者,更能发挥主人翁精神,更愿意肩负重担。
  承担责任的关键在于责权力匹配。无论任何组织,授权其实就是授责,权为责服务,无责则无权。领导者可以无权,但必须有责。所以,领导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领导权力,应为领袖力。领导者应具备领袖气质,能一呼百应,讓他人愿意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积极行动。
  领导力和头衔没有必然联系。广义上讲,企业管理者也是领导者,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指出,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直接督导他人工作,使组织目标得以达成的那群人。而领导者也是促使组织目标达成的人,但是领导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的管理半径有限,不一定必须直接督导他人。所以管理者也需要具备领导力,且其领导力往往比管理能力更加重要。组织要根据岗位职责或绩效指标明确领导者的责、权、利,只有职责确定了才能确定相对应的权力,不承担责任的权限设定一定会出问题。当责、权、利匹配了,领导者才拥有了资源,拥有了资源就要考虑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配置资源体现责任担当
  配置资源,本质上就是让组织和成员承担责任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管理,按照制度流程输入和输出资源的过程。组织资源一般分为人、财、物三类,财和物的资源配置往往依托于人的资源配置,这类资源配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激活组织,二是激活个体。
  激活组织就是给组织赋能。管理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资源留在了领导层,无端地增加了系统成本和流程成本。以生产型企业为例,销售是龙头,面向客户;财务是中心,把控资金;人力资源是保障,输送人才。只有销售、财务、人力资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企业才能良性发展。任一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阻碍。
  对于组织来说,协同管理体现管理广度,播撒肥料;专业化管理体现管理深度,落地生根;属地化管理体现管理力度,开花结果;扁平化管理体现管理架构,柳暗花明。协同管理属于典型的横向管理手段。横向管理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支持与帮衬,强调的是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组织需要协同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取全面的信息,达到信息对称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打破认知壁垒,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以他人的专业思维弥补自身的知识盲区。
  纵向管理体现企业三阶层关系,因为属于同一专业领域,除了协同管理之外,同样需要补位作用。领导者有自己的管理半径,因此高层、中层、基层三阶层管理者的有效互动在管理过程中至为重要。通过互动,信息自下而上、决策自上而下有效传递。同时,三阶层管理者通过自己的管理圈影响和带动周边人群,组织的"齿轮"才能平稳运转。以企业的财务工作为例,除了基本的核算与监督必须尽责之外,还须做到业财融合、ERP以及将财务语言转化为每个人都能理解的非财务语言,也就是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换。当然,所有部门的职责都应与业务融合,发挥信息化作用,并将专业术语转化成非专业术语。在三阶层互动过程中,任何部门都是专业领域的"高层",领导者一定要尊重、理解和支持专业部门的工作,切忌外行指挥内行。
  激活个体就是自我激活和激活员工。领导者自我激活,就是给自己赋能。给自己赋能分三个层次:具备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团队中成就自我。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的过程,领导者要不断学习,突破自我,才能实现个人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激活员工,就是给员工赋能。领导者可分为技术型领导和管理型领导。技术型领导可以扮演技能导师的角色,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技能传承给员工;管理型领导可以扮演精神导师的角色,启发员工积极工作。
  领导力中配置资源的能力,就是将组织的人员优势、财务优势、实物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保值增值优势以及效能发挥优势。优秀人才是企业的第一客户,企业对于人才要给予重用,重就是给地位和尊重;用就是给资源和权力。这也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承担责任进而得到授权。解决问题是最终目标
  当责权力匹配妥当,摆在领导者面前的就是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达到既定绩效目标,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领导者解决问题并不是解决表面问题,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由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重复问题或次级问题的发生。提高领导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提升管理与沟通能力。无论是承担责任、资源配置,还是解决问题,都依赖沟通力,沟通贯穿领导力运用和发挥作用的始终。而管理要通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和绩效管理,以人为核心去解决问题。
  机构管理就是明确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通过组织机构的设置去平衡人财物的管理关系,这也反映了资源配置的问题。机构设置是扁平化还是事业线化,都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要以组织目标为出发点,以组织活动为依据。这其中有一系列的适用原则,包括任务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和协调原则、指挥统一原则、有效管理原则、责权力相结合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等等。
  组织机构设置完成后,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组织就需要通过制度流程让员工动起来,让组织成员知道怎么干。这时候就需要制度管理。在此之前,领导者要明确组织文化和战略愿景,组织文化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需要通过制度使组织文化具象化,操作规则明确化。另外,通过制度明确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结果,即各部门、各岗位应当拥有哪些权限,掌握哪些资源,岗位和部门间如何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达到内部控制的效果。
  机构职责和制度流程有了,员工不照做怎么办?这就需要绩效管理发挥作用。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预算指标分解为部门和员工的指标。笔者建议,战略规划自下而上设定,指标分解自上而下设定,这样在过程中既完成了三阶层横向和纵向的互动沟通,同时也体现了组织成员的意愿。在进行奖罚时,要注重老员工的情感,通过明盘奖励功劳,暗盘奖励苦劳,实现老员工和优秀员工投入产出的价值平衡。
  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上述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使领导力形成闭环,杜绝重复犯错和经营风险。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立足长远和大局,解决持续生存发展的问题。其次,问题解决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将措施固化为制度流程。当然,为了持续发展,也要在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动态调整机构、制度和管理手段,使其适应组织发展需要。
网站目录投稿:飞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