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而其中"给孩子讲故事"是我认为最值得花大量时间去做的事情之一。从孩子一岁开始,我就已经在讲故事了,别以为孩子听不懂,他的词汇量、理解力或许就在你不断重复的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会给自己暗暗定一个小目标——用好听的故事去吸引他,如果能让他忘了要看超级飞侠的电视,就算自己的一个小小胜利。 1、给孩子讲故事,每个父母都该亲自来 时下,讲故事的APP或者音视频很多,但我仍然坚持给自己给孩子讲故事。原因很简单,我观察过孩子在接受音视频故事时,只是被动地听,他有问题,惊讶、害怕都没法儿交流。 而坐在妈妈身边听故事的时候,害怕了他会仅仅抓住我,我会刻意的停顿,等待他的情绪恢复;开心了他趴在我面前哈哈大笑,不断跟我重复听到的情节…… 也许,很多人质疑,家长都很忙碌哪有那么多时间讲故事,毕竟养孩子的压力那么大。可是真的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吗?不见得,坐在沙发刷手机的10分钟,就足以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了。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并发现,父母是否经常给孩子讲故事,会影响孩子3岁时的词汇量,这种差异称为word gap,可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差距。 孩子在听父母故事时所接触到的词汇,在听故事时自然发展出的专注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以及和父母及时沟通交流的语言发展力,这些都与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有关。难怪连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如果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2、孩子眼中,会讲故事的父母必备三点 孩子眼中,什么样的父母最会讲故事?答案很简单,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有一个前提,是愿意并且努力想把故事讲好的爸爸妈妈,而不是把讲故事当作一个任务的家长。我和孩子的爸爸就这个问题争论过很多次,争论的焦点在于: "你比我讲得好,孩子喜欢听你讲!" "你不要敷衍孩子,当作一个任务完成!" 我们经过了争论,孩子和他也经历了一段磨合时光,直到孩子4岁以后,他终于感受到给孩子讲故事的乐趣了。其实会讲故事的父母,评判的标准在孩子手里,他们会怎么评判呢?总结下来有三个关键词: 快乐——这是一段快乐时光!孩子满怀期待地等你读故事,遇到开心的情节和你一起哈哈大笑,遇到紧张的情节牢牢靠在你身边,讲故事,应该是一段快乐有趣的时光。 陪伴——这会陪伴孩子成长!不是手机电视和游戏,而是亲爱的爸爸妈妈陪伴他一起,幼稚的故事、可笑的故事、无厘头的故事,不管怎样的故事,你都在陪着他。 时间——讲故事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在故事里,父母带着孩子穿越时间的长河,古老的故事,未来可能发生的故事,一天天,一年年。 3、讲故事,不必局限在看书的过程里 讲故事,当然得有故事书,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去讲,这是最常见的做法。可大多数父母还必须面临忙碌的工作,我也不例外。连续几天的加班,导致晚上都没有讲故事。在某个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我给孩子讲了一个电影故事《夏洛特的网》:一只会写字的聪明的蜘蛛,和一个面临危险最终成为英雄的小猪。我尽可能记起电影中的情节,可还是很多都记不全了,于是一边想一边编,终于完成了。他特别喜欢,直到晚上回来还来问我一些情节,于是我找了电影给他看。 至此,我发现了一个故事来源的方法,那就是经典的儿童电影,我可以用缩讲的方式讲述给他听。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我必须掌握更多儿童电影的故事,在孩子的需求之下,我被逼着成长了。 在《奇迹男孩》的故事里,他为那个勇敢摘下面具的小孩开心,于是主动要求我看看那个小孩摘了面具是什么样子,我找来图片,他惊讶了一下下,很快就释然了。是的,我们就当这是个平常人。 在《狮子王》的故事里,他为辛巴没有了爸爸而伤心;在《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里,他因为恶作剧的孩子们而大笑…… 讲故事,不是一朝一夕的故事,在孩子还不能独立阅读时,主要是父母讲,当孩子慢慢会阅读了,可以让孩子讲给父母听,双方还可以一起讨论。讲的是故事,描述的是一件事,讲着讲着,孩子就大了,讲着讲着,我们也就老了,只希望,他也能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