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贩子孙辉菊年带出万农民工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为让村民致富,20年来,她凭一己之力不断带人到沿海打工。其间,她曾被误当人贩子抓进派出所;也曾为帮民工讨薪,遭人白眼、谩骂,甚至暴力威胁……自1997年以来,她已成功输送2万多名农民工,其中不乏已成长为资产上百万,甚至千万元的大老板。
  她就是被誉为"重庆民间劳务输出第一人"、有着"人贩子"绰号的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鞍山村党支部书记孙辉菊。2007年,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亲切接见了她,感谢她为重庆输出了那么多劳动力,打开了重庆的劳务输出市场。
  最初带人像搞"地下工作"
  "你后天再跟我联系好不好,明天我要去璧山县接人了。""不好意思,有电话打进来了。等会儿我回给你好吗?"孙辉菊很忙,以至于笔者和她预约采访多次后才联系上。如今除了"人贩子"、"重庆民间劳务输出第一人"这些绰号外,孙辉菊又多了一重身份:合川区孙辉菊职业介绍所负责人。
  "介绍村民外出打工,其实是一个偶然。"孙辉菊说,她娘家在重庆璧山县,高中毕业后,她在一建筑公司当会计,后与同样搞建筑的罗隆镶相恋,从而嫁到合川区燕窝镇鞍山村。1987年,她担任了鞍山村妇女主任。一天,在成都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读大四的妹妹孙雪芹找到她,称一广东的外资公司到学校招生,选中了孙雪芹。因担心妹妹被骗,孙辉菊便专程护送妹妹南下广东。
  在该公司为妹妹举行的接风宴上,公司一刘姓老板透露,公司很缺普通工人,希望孙辉菊帮忙带些人过去,每月的工资在200元左右,并许诺她每招一人可得30元报酬。"这是一件好事啊!我们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且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五六百元。要是能到这里打工,村民的收入肯定要翻几倍。"精明的孙辉菊意识到这是一个让村民致富的大好机会,但她随即又犹豫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开放,干这行会被人视为是‘人贩子。"
  孙辉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冒险一试。为进一步证实该公司不是"骗子公司",她随即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随后回到鞍山村招人。刚开始,因担心被村民误会,她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在亲戚朋友中招人,很快就招了13人送到该公司。
  不久,这13人找到"大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小山村顿时像炸开了锅,大量村民纷纷请她帮忙联系外出打工。孙辉菊便走上了"劳务经纪人"之路。
  带人太多误当人贩子被抓
  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悄然鼓了起来,孙辉菊对此更是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可接下来,一连串打击差点将她置于绝境。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孙辉菊的婆婆。老人认为,孙辉菊成天在外面跑,一旦遇到"条件好的人",孙辉菊就可能抛弃家庭,不再回来了。为此,老人经常阻挠孙辉菊带人走,婆媳矛盾随之升级。接下来一个更大的打击,几乎让孙辉菊崩溃。1988年初,孙辉菊带着150人浩浩荡荡赶到菜园坝火车站,准备踏上南下广州的列车。"因为人多,十分显眼!"公安民警很快盯上她,并以"人贩子"的罪名将她"请进"派出所。"我当时被吓懵了!"孙辉菊说,派出所处以她1万元罚款,并在招收这些农民工的广州的公司发来传真证实后,她才得以脱身。至此,她落得了一个"人贩子"的绰号。
  真情投入把民工当亲人
  孙辉菊从事劳务中介已经有21个年头了,粗略算来,她介绍出去务工的人员也有27000多人次。就连孙辉菊经常乘坐的重庆至广州1321次列车上的列车员们也熟悉了她。
  孙辉菊之所以选乘这趟列车,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务工人员省钱。她作过调查,尽管坐这趟列车时间长一些,没提速以前要坐三天三夜,但省钱得多。直到现在,火车几次提速,乘坐这趟列车也只花 105块钱。孙辉菊说:"那些年的农民穷,能省一个钱就尽量省一个钱。当时好多打工农民坐火车都自带干粮,也就是煮红苕、包谷粑、麦粑之类,好一点的就是方便面,一直吃到广东。列车员特别关照我们,经常给我们送来开水,让大家就着白开水吃红苕、包谷粑、麦粑,泡方便面。"
  奔驰的列车也是社会的缩影,孙辉菊在火车上往往看见有钱人买这买那,不停地吃吃喝喝,香喷喷的馋得让人吞清口水,而空手出门挣钱的打工仔、打工妹一般只带干粮不带菜,她常常把带的食品让给务工人员,自己多次饿过肚子。
  于是,孙辉菊后来送务工人员,出门总要提一个大塑料袋,装的就是腊肉和咸菜。她把腊肉和咸菜都切得细细的,分别装在几个瓶子里,准备好竹签,用餐时就让大家用竹签子挑着吃。就这样,孙辉菊家每年宰杀的几头肥猪,还有几大坛子咸菜,多数是在这趟列车上吃掉的。她说:"我就像送妹妹一样,把打工仔、打工妹当作自己的弟妹,他们也把我当成了大姐姐。"
  "我的报酬是由用工企业给。"孙辉菊介绍工作时从不向求职者收一分钱,往往还要给求职者垫路费。一次,她带了两个16岁的孩子到广东打工,虽然去之前,他们都十分乐意。但去了广东之后,两个孩子突然表示想回家读书,可身上又没有钱。孙辉菊没有一丝阻挡,立即从身上掏出100元给他们作回家的路费。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后,这两个孩子又通过孙辉菊介绍到广东打工,两个孩子十分努力,在工厂里当上了主管。此后,这家工厂很多的劳务信息,都是由这两个孩子提供给孙辉菊的。
  有一次,孙辉菊在列车上遇见一个青年学生晕倒了,她不是医生,但她经常在外见多识广,凭经验认为是心脏病发作,马上把他扶起来为他搓背揉胸。后来经医生检查,果然是患突发性心脏病,如果不是孙辉菊及时护理,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位青年学生苏醒后非常感激孙辉菊,他说自己是一名博士生,以后要好好报答孙辉菊这位救命恩人。当时车厢里有两个准备到广东打工的成都人见到这种场面,深受感动,主动要求孙辉菊介绍他们去打工。他们说:"你的心肠这么好,跟你去打工肯定不会上当受骗!"
  重庆至广州,1907公里铁路,孙辉菊21年来来去去乘坐了700多次列车,相当于在地球上绕行了17圈。在列车上,孙辉菊认识了好多人,她所介绍的务工人员中,至少有两三千人是在列车上认识、考察并介绍出去的。他们中有重庆人、四川人、贵州人,还有湖南人、湖北人,大多是带着身份证件盲目出门找工作的。经过交谈了解,互相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他们都非常乐意跟着孙辉菊去打工。
  "我必须对务工人员高度负责,没有考察过的企业,绝不介绍务工人员;没有考察过的务工人员,绝不介绍给企业。"据孙辉菊介绍,她从事劳务中介,不只是考察企业,还要考察务工人员。对务工人员的考察,包括年龄、文化、身体素质、求职愿望、家庭情况,还有人品德才等等都要作详细的了解,再结合用工企业的需要,提供的工种、工资、环境、福利等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由于把关严格,至今没有一例介绍失败的记录。
  不难看出,孙辉菊从事劳务中介之所以成功,不仅是把握好考察企业和务工人员的关键,更与她的真情投入密不可分。她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务工人员当作自己的亲弟妹,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这并非每一个从事劳务中介的人都能够做到,而更感人的故事还在后面……
  依法为民工领回工资200多万
  这是一个求助电话引起的故事。
  2002年夏天,孙辉菊接到一个电话,是她送去深圳一家电子厂务工的农民工打来的。电话中说厂里已经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求助于孙辉菊。
  孙辉菊一听就着了急,立即赶到深圳了解情况。这批 30多个务工人员本来是孙辉菊送到深圳一家电子厂的,因为这家电子厂的老总涉及一起官司,暂时不增加员工,便将这批务工人员转到了另一家电子厂,转过去近三个月,这家电子厂没有发给他们一分钱工资。
  显然,在这起劳资纠纷中,孙辉菊没有任何责任,但她一定要为务工人员争回被拖欠的工资。她想了很久,简单的办法就是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等待有关方面的处理,自己也可以一走了之。但这不是孙辉菊的性格。孙辉菊和大家商量后,采取了一个特别的策略,她领着 6名从 30多个务工人员中推选出来的代表,找到电子厂的江老总,不吵不闹,理由讲得清清楚楚,然后就一直跟定江老总。他要和人家谈业务,民工代表们丝毫不影响他,饿了吃自己带的方便面,渴了倒开水喝,晚上就在江老总的办公室里睡,第二天早上还把江老总的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孙辉菊这一招太妙了,既依法讲礼,又维护了江老总的面子。只过了三天,江老总就沉不住气了,赶紧叫财务补发工资。终于领到工资的 30多个务工人员像过年一样高兴,当时就决定每人出十块钱,买酒买鸡买海鲜,就在电子厂的伙食团聚餐庆祝。孙辉菊特地把江老总请来参加,江老总连声说:"我服你们了,服你们了。"也许,江老总觉得吃这顿庆祝饭有些过意不去,还买来100多块钱的食品招待农民工。
  事后,江老总想孙辉菊给他的企业介绍工人,孙辉菊毫不含糊当即就拒绝:"不讲信用的企业,我一个工人都不会介绍。"
  孙辉菊为农民工争取被拖欠工资一事传开了,好多家企业的老板找到孙辉菊,或者请她介绍工人,或者请她就企业用工方面提建议。就连江老总也采纳了她的建议,在企业里建立了员工档案,增进老板和员工的了解和互信,企业受益,员工安心。企业老板和务工人员都从内心里感谢孙辉菊。
  后来,已经担任燕窝镇鞍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孙辉菊,前往珠海一家家政服务公司联系业务,这家公司还专门打出了"热烈欢迎孙辉菊书记光临指导工作"的大幅标语,让孙辉菊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她说:"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点小事,人家就把我记在了心上!"
  前后十年间,孙辉菊帮助 100多名务工人员领回工资 200多万元,她没有收取一分钱的报酬。
  两万村民不少已成大老板
  21年的劳务中介,孙辉菊成了务工人员的贴心人,人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叫孙辉菊为"孙大姐"。孙辉菊说:"我是党员,让村里人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一生的愿望!"
  孙辉菊对她介绍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大体上都知道。孙辉菊说:"因为人太多了,偶尔和我联系的大概有 1000多人,长期保持联系的也有五六百人,他们在外面打工基本上都正常。"
  就说邱州吧。邱州是孙辉菊的同村人,他是 1988年经孙辉菊介绍出去务工的,也就是孙辉菊被公安当作人贩子那次送出去的。邱州当时高中毕业,到的是一家灯饰厂。老板很看重邱州,一进厂就让他当管理。 1999年,邱州在东莞大朗办起了自己的灯饰厂,600多个员工,很多员工也是孙辉菊介绍的。目前,邱州的资产已经接近一个亿了。
  刘均是孙辉菊的表妹,也是孙辉菊送出去务工的。刘均 2004年办起了自己的电子厂,已经拥有 500多万元的资产,她厂里的 200多名员工大多是孙辉菊送去的。
  还有更多的务工人员已经在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主管、科长等职务。
  孙辉菊说:"近年来,企业用工有些变化,由以前招收一般员工为主,转向了以招收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因此,我搞劳务中介的重点也转向了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和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
  为留守儿童送去爱的阳光
  据孙辉菊介绍,目前燕窝镇鞍山村 1100多个农村劳动力基本上全都外出务工去了,每年务工收入人均接近 4000元, 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历史性地突破了 3000元,达到了 3200元,超过了全镇平均水平。如今的鞍山村,闭路电视、电话、电脑等进入了普通农家,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孙辉菊也办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职业介绍所,办公地点就设在合川区燕窝镇政府。
  当地不少村民靠外出务工走上了致富道路。但担任鞍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孙辉菊,心里却难以平静。
  "张校长,我们村里的劳动力大都外出了,留在家里的孩子不但要读好书,生活也要得到照顾,他们的父母在外面才能安心啊。"孙辉菊找到鞍山村思文小学校长张思文,商量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张思文原是鞍山村小学的老师,2002年因为学校调整要撤销,有人就打算用村小的地办企业。孙辉菊和村民们强烈反对,因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太多,办学校比办企业更重要。在孙辉菊的动员下,张思文把鞍山村小学收购下来办成一所留守儿童学校,村里尽最大可能地给予学校支持和帮助。
  如今的鞍山村思文小学办起了5个小学班和一个混合班,270名学生全都是留守儿童,最小的只有两三岁。学校对留守儿童上学放学有接有送,住校有人管,生病有医生,还专门聘请了 4名员工照顾低段年龄的儿童,并按最低标准收费,吃住在内每人每月 180元。思文小学因此深受村民欢迎。
  2007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孙辉菊"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称号,为她颁发了金光闪闪的奖章。2007年 11月,在重庆市首个农民工日,孙辉菊荣获了"重庆市十佳农民工"光荣称号,被授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11月,孙辉菊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我有信心将劳务输出之路继续走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采访结束时,孙辉菊告诉笔者,目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劳务经济做到国外去。
网站目录投稿: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