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造中国服务贸易的多赢时代


  与货物贸易步履维艰的沉闷生态完全不同,我国服务贸易展现出了逆势上扬的强劲声势。综合商务部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发现,今年前8个月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了30357.6亿美元,连续8个月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同时,伴随服务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其在外贸整体中的占比已上升到18%以上,较去年全年同比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稍微拉长一点时间就可以发现,最近5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速总是以高出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倍亢奋前行着。营造这种持续昂扬态势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力量驱动着服务业的快速增升,同时借助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全新业态与商业模式迅猛扩身,直接拉动我国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扩大到了目前的56.9%。当然,作为一种成长中的商业细胞,服务业的加速扩容与相关政策的有力刺激与强力支撑密切相关。从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海南、深圳等10个省、市和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到北京市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针对服务业新增80余项负面清单,以及《内地与香港CEPA服务贸易协议》对香港开放153个服务部门等等,无论是贸易管理体制,还是市场开放程度,或者贸易便利化水平,政策"油门"都尽可能踩到最大。
  动态地分析,我国服务贸易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除了"一带一路"战略牵引下的系列重大项目落地从而将显著带动我国相关服务贸易增长之外,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不到40%提升到50%左右,进而形成带动服务贸易增长的新量能;与此同时,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势必加强服务贸易比重攀升的新势能。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拥有显著的资本要素优势,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而且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资本净输出国,而伴随着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资本拉动我国金融、保险、运输、电信等产业向着海外延伸的力量会不断加强,要素优势将加快地切换为服务贸易产业优势。正是如此,商务部在《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将超过1万亿美元,年均10%左右。
  但是,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还处在提质增效阶段,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时段。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占比仍比全球平均水平低4.2个百分点,同时国内人均服务贸易额仅为美国的12%、德国的6%以及日本的16%。不仅如此,我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结构性失衡这一最大短板。分析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而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资本密集型服务、环境资源密集型服务,以及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服务贸易长期均现逆差,尤其是旅游服务贸易以及运输服务贸易、金融保险服务成为了逆差的最主要来源。总体来看,我国存续了2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状态时至今日并未改观,而且呈现出逐年扩大之势。统计结果表明,今年前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1629.6亿美元,不仅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规模,同时为10年前的18倍之多。
  必须看到,与全球货物贸易渐显疲软完全不同,服务贸易的发展却如火如荼。5年之前,全球服务贸易额仅为1.44万亿美元,而到今天,这一规模膨胀到了56万亿美元,并且在全球商品贸易增长中,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超过了货物贸易占比,同时过去5年间服务贸易总是以高于全球GDP和货物贸易的速度增长着,以致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目前已经上升至22.2%。显然,与全球性趋势共进,已经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长袖善舞的中国理应在服务贸易领域纵横深耕,进而打造服务贸易的多赢生态。
  在国内立足于进一步放开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以为社会资本腾挪出更大投资空间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将我国生产要素优势转化为服务贸易产业优势。目前我国部分高级生产要素优势正在局部形成,新型生产要素正在加速积累,劳动力优势正逐步向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优势转化,资本优势正逐步传导到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知识产权、标准等高级生产要素优势的积累中。为此,我国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包括建筑服务、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咨询服务、商务服务,以及离岸服务外包等;另一方面要在相关领域培育一批在世界知名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型跨国公司,如高铁、桥梁、电站等建筑服务品牌,以及软件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呼叫中心等服务产品;同时利用货物贸易优势,逐步发展运输服务和保险服务,并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服务,包括转口服务贸易等。
  利用13亿人服务业大市场的优势,推动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对等和互惠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选择。一方面,要在国内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进一步探索与推广"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开放模式,减少负面清单中的限制性措施,打破开业权、人员移动、技术性等服务贸易壁垒。同时可以考虑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下建设服务业开放试验区,为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积累经验,并在试验基础上形成全国推广的时间表,借此将外资企业打造成我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放大我国服务产业的外向化程度。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途径加强与沿线国家服务产业合作并扩展与周边国家的服务贸易渠道是增大服务出口的主要方向。一方面,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油气管道、电网、信息网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打通带路在陆上、海上、空中的贸易流、物流、人流、信息流通道,着力构建连接我国与自由贸易伙伴的经济大走廊,提升贸易物流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在继续建立和完善一般服务贸易、离岸服务贸易和境外分支机构服务销售政策的同时,重点加大边境服务贸易方式的政策创新,利用边境毗邻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服务贸易,利用边境特殊经济区,在旅游、分销、医疗保健、娱乐等领域发展"飞地型"服务贸易。
  加快建立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是打破我国服务贸易壁垒的必选命题。从服务业在全球的分布看,欧洲是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全球服务业最大的进出口市场,经济服务化的特点十分突出,尤其是电子技术、航空、信息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环境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欧洲占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且市场相对比较开放;因此,欧洲应成为我国谋求签署服务贸易协定的主要伙伴。作为过渡性措施,可以考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设中欧贸易园区和产业合作园区,先行试验中欧自由贸易的制度与政策,积极探索中欧贸易投资规则和标准的对接,同时在医疗健康、设计研发、养老服务、职业教育等服务市场放宽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
网站目录投稿: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