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初中相似三角形问题的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相似三角形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要点,针对相似三角形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的具体对策,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学方法
  一、准确理解"相似"概念
  三角形的知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相似三角形又是三角形知识体系的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都首先让学生直观感知相似三角形,然后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三组边对应成比例,三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作相似三角形。从定义可知,是相似三角形必须具备定义所需的两个条件共六个元素。在具体的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中,还有三种间接判断法,就是三边成比例法、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法和两角相等法。在具体的问题中通常得灵活选用。通过三种间接证明三角形相似方法的灵活选用证明三角形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仅且从以下三例的分析解答过程浅析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相似"是个生活中也存在的概念,它与几何学中的"相似"概念是不相同的。生活中的"相似",指形状相象;如某人很像某个明星,受其影响,学生会借助生活中对"相似"的理解来对几何中的"相似"作出判断,所以极易出错。
  如图1,有的学生判断两个矩形是相似形,因为它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外形看去很像;如图2,有部分学生也认为是相似形,因为大小四边形的边都相等,所以对应成比例,而且外形很像,(内角大小接近,但不等)。显然,这些判断都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严格以几何的"相似"为标准,几何学上的"相似"是有严格定义的。
  要纠正以上错误,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纠正错误的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活动过程可以这样安排。事前准备一个用4条竹片组成的矩形,矩形4个角处用4根小钉固定。上课时将竹片挂在黑板上,使矩形的上边固定在水平位置不能移动,此活动由学生操作。此时要求学生对4边形作出形状判断,学生会答出是"矩形",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推动矩形侧边,这时矩形形状明显改变,学生回答,这是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刚才的矩形不相似。教师可提示学生,此时的矩形与平行四边形4条边成比例。由此可见,判断两个四边形是不是相似;要严格以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多边形叫相似多边形"为标准。随后,由学生叙述出教材上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可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生动性,创设初中生能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积极情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初中阶段学生群体心理和生理处在发展特殊阶段,反复性、短暂性、畏惧性,是其基本特性之一.而相似三角形章节,作为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体系重要构建之一,自身就保持和具有了数学学科知识的广泛生活性、生动趣味性、历史悠久性和现实应用性.这些特性的存在,正好为激发初中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供了情感激励"因子".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就通过相似比的知识导入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内容,通过设置"已知小红的身高是1.7米,现在测得小红在太阳光下的影长为0.85米,此时,小红将手臂竖直举起,测得这是的影长为1.1米,请问小红举起手臂超出头顶多少?"生活问题来导入到新课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生活性的教学情境包围下,内心深刻感受相似三角形的生活意义,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知活动;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节"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知识点内容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通过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那么,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是什么呢?"的问题,使学生个体认知上产生"疑惑",从而带着"质疑"和"任务",主动开展新知学习探知活动。
  三、要能熟练地从相似三角形中写出相似比
  学生在相似三角形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另一错误是对对应边、对应角的判断。此时可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并指出相似形与全等形关于两者的定义是相同的。这一点学生不难接受,但要適当作一些练习。
  如图2,△ADE∽△ACB,则学生容易找出:对应边是AE与AB,ED与BC,AD与AC;对应角是∠A与∠A,∠1与∠C,∠AED与∠B。根据两个相似三角形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时,3个比的前项分别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
  如图4,由∠1=∠B,∠A以为公共角得△ADE∽△ABC时,由学生找出对应边,写山相似比:ADAB=AEAC=DEBC;如图3,∠1=∠C,∠A为公共角得△ADE∽△ACB,相似比为ADAC=AEAB=DECB。这个结论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给予肯定。
  五、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知识要点中,开展双边互动教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认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最大功效在于凸显师生的各自特性,激发主体内在参与潜能。新知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更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基础工程"。传统新知教学环节,教师经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教师——学生"的单向性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体特性受到限制,降低新知讲授效率。因此,在讲授新知内容环节,教者应将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谈话、交流、互动等形式,师生对等,相互尊重,引导学生开展双边互动活动,共同参与探析新知活动,深刻掌握新知内容。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中,在讲授"定理性质1"知识点环节,教师设计如下互动式教学活动过程:
  师:引导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
  生:书写"已知、求证"。
  师:分析证题思路,并向说明学生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所欠缺的条件时,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的。
  生:进行证明活动。
  生:口头说出证明过程。
  师:分析总结,得出定理性质1内容。
  教者采用"问答式"互动形式,围绕知识点内涵要义这一主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析的"遥相呼应"互动形式,加深了学生参与探知新知程度,确保了学生学习新知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相似三角形问题的教学一定要更加科学,与此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进而不断提升初中相似三角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娟.论相似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5(04).
  [2] 高会静.巧用抽取法找全相似三角形[J].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2013(11).
  [3] 许彬.相似三角形易错题剖析[J].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2013(11).
网站目录投稿: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