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互联网领域吹过很多风: 每一股风来,都会引起 N 多开发者追随。在这些追风的开发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追完这个追那个,很快变成了追风族。 遗憾的是,这些追风族虽然经历了 N 多风口,变换了 N 种开发技术,提起来似乎样样都懂不少,但个人发展却停滞不前:环顾当年一起闯江湖的小伙伴,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都忽然熬出头了,而自己还一直在各种初级秀场求关注。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开发者职业发展的关键逻辑——头部逻辑。 什么是头部逻辑? 简单讲,3句话: 1. 找到你所在赛道的头部位置 2. 成为头部 3. 从一个头部到另一个头部 在展开讲述头部逻辑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头部。 01. 什么是头部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通俗地讲,某件很有价值的事只有少数人能做,那这少数人就是头部。 所谓高价值,指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那部分。 所谓高优势,指的是实力在选手中间的排位,你排在前20%,就拥有高优势。 关于头部的概念和头部矩阵,来自古典老师的《跃迁》一书,感兴趣的请研读《跃迁》。 下面的头部矩阵,根据价值和优势标注了某个领域的四个位置: 高价值 + 高优势 = 头部。比如北大的优等生,就是学生中的头部。比如 Face++ 的人脸识别算法专家,就是开发者中的头部。 高价值 + 低优势 = 肥尾。比如北大的差生,就是学生中的肥尾。比如 Face++ 的人脸识别算法新人,就是开发者中的肥尾。 低价值 + 高优势 = 小山头。比如延安大学的优等生,就是学生中的小山头。比如某电力软件公司的后台架构师,就是开发者中的小山头。 低价值 + 低优势 = 沙漠。比如延安大学的差生,就是学生中的沙漠。比如某煤炭公司的官网前端开发者,就是开发者中的沙漠。 头部矩阵既可以用来描述大的赛道,比如人工智能,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公司内的情况,比如猿辅导的各种开发者岗位。 明确了头部的定义,就可以来介绍头部逻辑的3个关键点了。 02. 发现你可以进入的头部区域 今天追这个热点,明天追那个热点,追来追去,哪个也没追上,始终停留在初级开发者的位置上。这种职场前进策略,违反了头部逻辑。 更好的做法是:先识别你所在公司的头部区域,规划成为公司内头部的路径。 所谓公司内的头部区域,就是核心产品链上的核心岗位。 每个开发者都能轻松找到你所在公司的头部区域,以它为目标,你就能在公司内变得更重要。因为人因事重,你做重要的事情,你才会变得重要。 03. 成为头部 一旦你发现了头部区域,就有了目标,就可以分析这个目标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然后观照自身,如果自己不具备,就利用业余时间去丰富自己,习得目标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具备了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后,再寻找能决定目标岗位人士任免的关键人物,表达你的愿望,展示你的能力,请他助你走上这个岗位。 这是从公司内的边缘岗位走向关键岗位的一般性逻辑。但其实很多人没有强劲的动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跨过这一步。 当你经过努力,成为了关键岗位上的员工时,往往是处于"肥尾"状态——有高价值但没有高优势,此时所需要的,迅速搞定一些关键任务,证明自己可以胜任。 胜任之后,接下来就要在这个关键区域内给自己定位,建立优势。这是一个了解团队成员技能储备,寻找自己方向,建立自己标签的过程。 比如公司内部的关键岗位是后台服务器开发,后台团队有 10 位开发者,那你就要了解,每个人的长处是什么,团队的技能储备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一块是很需要但还没人做得特别出色的,那这一块,就可能会成为你的领地。 一旦你找到了方向,就要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尽快堆积出优势。 等大家提到某件事情,都觉得只有你能做,那你就为自己建立了标签,就有了辨识度,就有了优势。 04. 从一个头部到另一个头部 如果你观察身边的牛人,往往会发现,他不但现在牛,过去也牛。 这就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逻辑:发现一个头部区域,进入这个区域,成为头部,夯实这个头部,然后再进入另一个头部。 很多小伙伴无视这个逻辑,总是很着急,今天进来,明天就想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这职场上还真没那么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优势都是拿时间和精力堆积出来的,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持续的过程,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才可能在某个方向上保持精进,获得突破,建立优势。 假如总是着急慌忙,静不下心来,做一阵子不出成果,就赶紧换一个风口,重新再做,那结局大概率是在不同的初级选手间做布朗运动。 所以,请沉下心来,死磕某个方向,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惟其如此,你才能脱颖而出。 而一旦你精通过某种技能、做好过某件事情,它们就可以为你的个人能力背书,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并且,这种登顶的体验和经验,也可以快速迁移到相邻领域,帮助你迅速抓住新的机会,成为新的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