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最根本保障。根据办学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课教学体系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确保教学体系改革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本文以迁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钢铁冶炼专业为例,介绍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体系改革的做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课 教学体系改革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体系改革应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学校的办学需求为导向,以学校自身的办学实际为基础,以丰富内涵、提高质量为主基调,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界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成绩评价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实现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体系不断满足教学实际的需要。 一、钢铁冶炼专业改革的背景 1.得天独厚的钢铁资源和生产环境 迁安是中国钢铁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有九江钢铁、燕山钢铁、思文科德冷轧薄板公司等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的钢铁企业。得天独厚的钢铁产业环境为笔者学校钢铁冶炼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钢铁冶炼专业开办历史 笔者学校于1992年开办钢铁冶炼专业。该专业是学校重点专业,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和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具有较强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钢铁生产发展的需要 迁安从出售铁矿石到生产铁精粉、制作球团、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现在主要生产轧材,包括线材、棒材、板材、螺纹钢、H型钢、冷轧薄板等。迁安钢铁产业发展方向是,压缩钢铁产能,发展钢铁深加工和耗钢产业,延伸产业链條。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产品升级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和提高,决定了中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进行调整。 二、钢铁冶炼专业改革的办法 1.改革课程设置 依据钢铁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实现专业课程与钢铁企业生产紧密对接。为树立专业的品牌定势,在专业名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来实现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培养目标。 笔者学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钢铁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力量,对钢铁冶炼企业的人员岗位要求进行归纳和分析,根据企业岗位需要技能和素质进行课程设置。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删减了烧结矿生产等课程,增开了板带钢生产等课程,并开设了工业分析、电工基础、钳工基础等辅修课程,构建了一个适应企业需求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2.改革课程内容 依据企业生产实际、国家职业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教学大纲,编写配套的校本教材,确保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适应企业的需要。钢铁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在不断地更新,而现有钢铁冶炼专业教材还在沿用一些已经过时的技术,滞后于教学实际的需要。为更好地适应当前钢铁企业发展需求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笔者学校组织修订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并编写了《高炉炼铁生产与操作》《转炉炼钢生产与控制》《连铸生产与操作》《板带钢生产》等校本教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办法》的导向作用,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丰富生产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业务培训和各项业务评比或竞赛,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在评比或竞赛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二是积极开展校校、校院(所)、校企合作,聘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定期来校讲学或做兼职教师,构建一支校外专家能人与校内教师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通过兼职教师来校教学,也带动了学校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4.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体系改革最关键的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笔者学校在校内建立了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在学校就能进行模拟训练,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时,企业专门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教师,学生在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现场观摩或实际操作训练,并按要求参加企业的综合考核。学校构建了入企认知实习、校内模拟实训、入企阶段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四级递进的钢铁冶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入企认知实习。每级新生入学军训后,学校就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该专业的工作情况,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企业专家的讲解,特别是通过一些毕业生的现身说法,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校内模拟实训。针对钢铁冶炼专业很难在校内建立真实生产场景的特点,学校采取了建立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弧型连铸、轧钢等模拟实训室的办法,教师利用校内模拟设备,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在开展校内钢铁冶炼专业模拟实习实训的同时,开展化学分析、基础电工、钳工等辅助课程的实习。 (3)入企阶段实习。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际,组织学生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入企阶段实习。第二学期1~2周、第三学期2~3周、第四学期2~4周、第五学期4~6周,基于钢铁冶炼专业的特点,采取从认知到操作逐步深化的实习实训模式。 (4)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采取双导师制,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业课教师,企业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配备负责指导技能的师傅。 5.创新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迟到早退情况、上课或实习实训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成绩的60%;结果性考核占40%。一改过去一纸试卷定成绩和单纯考核技能定成绩的做法,将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在入企阶段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的结果性考核中,一改过去仅凭学校指导教师单独考核的做法,而采取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考核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 三、钢铁冶炼专业改革的成效 一是笔者学校钢铁冶炼专业先后被唐山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唐山市中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特色专业"。 二是学校钢铁冶炼专业生源稳定,学生对口就业率高,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三是学校研究课题"中职学校钢铁冶炼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被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列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2012年度课题,并已结题获奖。 四是改革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等五个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评定为"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骨干专业",钢铁冶炼、工业分析与检验两个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评定为"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特色专业"。笔者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6年3月被河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确定为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所精品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学校。 四、钢铁冶炼专业改革后的思考 第一,职业资格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而职业对从业者应具备的理论和技能等素质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中职学校要重视国家职业标准,要将其作为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制定教学大纲的重要依据。 第二,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的规划图,中职学校应注重专业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用教学大纲来界定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使各科理论教学、各项技能教学之间,以及理论和技能教学之间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实现聚焦目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大纲的制定在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社会需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校的办学实际。 第三,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應做到常态化。每次招生计划出台后,要及时制订各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期末都要制订好下一学期各教学班的具体实施性教学计划,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训安排;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能力等的变化,对《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做及时调整。 第四,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应具有代表性,实现实习岗位与教学实际紧密对接,最大限度地满足实习计划的需要,构建起校企之间优势互补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系。依托迁安具有多家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的钢铁企业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确定具有综合性生产优势的燕山钢铁公司为认知实习及综合型实习基地,确定九江钢铁公司为线材生产实习基地,确定鑫达钢铁公司为H型钢生产实习基地,确定津唐钢铁公司为球墨铸管生产实习基地,确定思文科德冷轧薄板公司为冷轧薄板生产实习基地等。实习基地的准确定位极大地促进了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丰富了中职学校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第五,校企合作订单班的设立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既要考虑学生的就业,特别是对口高质量就业,又要考虑学生的转岗或转企的需要,更要考虑学生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确定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课程教学的根本基础,而不能简单地以某一企业的需要作为培养目标,应注重行业企业广泛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不应设立订单班。三是订单班要面向大型且岗位丰富的企业,或面向多家相关企业,增强专业培养目标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就业。四是因为企业生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用工方向和用工人数具有不确定性,订单班设立的时间一般不宜过早确定,应采取"宽基础+订单模块"的专业课教学体系,前三个或四个学期进行"宽基础"教学,以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开学时实施订单培养为宜,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采取校企双方优势互补的做法,开展理论、技能教学和顶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