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怎么看待女性的大叔控


  一项社会学调查表明,在18~25岁的女性当中,70%有"大叔控"情结,希望在择偶时找比自己年龄大10岁左右的"大叔",因为大叔成熟会照顾人,稳重有魅力,经济实力比同龄男性也更高一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 www.
  一项社会学调查表明,在18~25岁年龄组的女性当中,有70%的女性有"大叔控"情结,希望在择偶时找比自己年龄大10岁左右的"大叔",因为大叔成熟会照顾人,稳重有魅力,经济实力比同龄男性也更高一些。但是,调查亦表明,这些被调查的女性当中真正跟"大叔"谈过恋爱的只占17%,而结了婚的比例就更低,夫妻年龄差在10岁以上的只占2.7%。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当今女性择偶的"大叔控"现象呢?
  女性"大叔控"现象不是新鲜事,而是向传统的回归。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男权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是主要的婚姻模式,男人在社会上劳作挣钱,女人在家庭中相夫教子,实行的甚至都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多妻妾制。在一般情况下,女人十五六岁就嫁入夫家,而男人大都到了而立之年,所谓"立"就是成家立业。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夫妻年龄差一直是比较大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才开始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与下列两件事有关:一是从50年代起,妇女才真正开始大规模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开始有独立于男人的经济收入;另一件事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这些社会变迁反映在婚姻关系和择偶意愿上,就是夫妻年龄差大大缩小,同龄人婚姻(夫妻年龄差不超过三岁)的比例大大上升,成为一种择偶意愿的新模式,新趋势。在随后的30年间,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很低(基尼系数只有0.2),大多数婚姻中夫妻双方都有工作,都有收入(包括农村婚姻),所以女性的择偶意愿也偏于同龄人。
  从1980年代的经济改革开始,贫富分化程度急剧上升(基尼系数从0.2飙升至0.5),而与此同时,女性平均工资占男性平均工资的比例则从计划经济时代的80%以上降至70%上下。嫁个富豪而不是自己与男人在职场上竞争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者说是女性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捷径。这就是从80年代开始"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大辩论愈演愈烈的原因,也是造成如今择偶意愿"大叔控"的一个原因。从上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可以看出,当今女性择偶意愿的"大叔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向传统社会习俗的一次回归。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高比例的女性陷入择偶意愿的"大叔控",却只有很少比例的人真正这样去实行,而实际成功与"大叔"结合的比例更低呢?我看原因在于,真正成功的"大叔"仍属"稀缺物种",多数"大叔"表现平平,也就是个普通人。而让那些"大叔控"的女性从一个表现平平的大叔和一个同样表现平平的同龄人中选择,她们大都还是选择了同龄人。这就是择偶意愿与实际择偶行为之间的落差的原因。
  如何看待女性的"大叔控"呢?
  首先,我认为它无可厚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乐避苦想走捷径是人之常情。女人想通过结婚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无可厚非。
  其次,它有点俗气。在金钱和爱情二者的排序上,把爱情放在金钱前面是浪漫主义,是高尚,是雅;把金钱放在爱情前面是现实主义,是低下,是俗。如果"大叔控"主要是看上大叔的经济地位,那是比较俗气的,婚后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幸福。因为调查表明,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之下,金钱和幸福并不一定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文/李银河 原题《评女性择偶的"大叔控"》
网站目录投稿:尔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