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三线一套房,就算当了诗圣又怎样?" "回字的四种写法,竟换不到一碟茴香豆?"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读书人就该这穷样?" 三张海报就说了一件事,悟空问答要发钱 回溯到20多天前,悟空问答app偷偷上线了一个小功能,用户在悟空问答端内能随机摸到一个红包问题,回答就能得到现金奖励。悟空官方称为"知识分享节",据推测,分享金额在百万级别以上。 时间再往前推几个月,八月爆发的"挖角知乎300大V"事件,无风三尺浪的内容行业已经习惯了搅局者的出现,往日低调毫无声息的悟空问答被拉到舞台中央,而台下看客嗤之以鼻,蔑视的眼神注目着这个对创作者赤裸裸砸钱的野蛮人。虽然落地姿势不雅,但这次应该算是悟空问答第一次独立亮相。 而今天的这三张海报,无疑摆在众人面前三张红色大钞,可以说是悬念全无。 两年前,今日头条举办第一届头条号创作者大会,提出千人万元计划。张一鸣就说,要让今日头条成为创作者获得回报最多的平台。 一年前,在第二届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张一鸣说,短视频已经成为内容创业的新风口,在未来12个月内,今日头条将拿出至少10亿人民币,分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短视频风口的全面爆发,也正因此而起。 连续两年的重磅炸弹,不仅让头条系产品生态繁荣,也给整个内容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第三年的创大,张一鸣一年一度的all in计划,今年轮到了悟空问答? "钱"能不能买到知识 关于"挖角知乎大V"的很多文章中,人们是愤怒的,清高的知乎大V能用钱来侮辱吗?有人在知乎里写"感谢今日头条帮知乎净化环境",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在微信回应"太好了,赶紧让他走,他以为中国就300个写作的人?" 当然不止,这时候,人们似乎忘记了当年搜狐曾经高价挖方舟子,平台间的内容流动本来就是常态,难道创作者连收点小钱的权利都没有吗?更别说知乎自己就在开Live,试图从用户那里帮平台的创作者变现,难道说赚用户的钱是高雅,直接赚平台的钱就是低俗了?据头条悟空问答内部人士透露,有签约悟空问答意向的答主络绎不绝,并且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自诩清高的知乎er。 说的直白一点,对创作者来说,入驻悟空问答还是知乎,只不过是买单的人不一样罢了。而且知乎Live本身还没尝试成功,能够持续以此变现的创作者仅占少数。 不论"钱"是否真的能够买到知识,至少买到了能输出知识的人。 如果张一鸣提供了巨额补贴,这钱应该怎么花? 我相信,当悟空问答沉浸在有钱的幸福感中,如何花这一笔"大钱",会成为首要的问题,根据之前的套路: 1、"知乎挖角大V"事件其物质奖励对象指向签约答主和优质内容提供者,内容平台的较量,归根究底还是优质内容和头部创作者。在日常运营中,适当的金钱激励更容易刺激用户产出,悟空问答每个月都会官方公布一个榜单,上榜top100的答主,都可以得到1000元的奖金。 2、"知识分享节"的补贴针对于普通用户,让用户答题拿钱。目前来看,这种现金奖励是一种抽奖式的活动,即便如此对于普通社区的刺激也是显而易见的。 故事讲了三年,内容平台风口还来不来? 其实看到机会的不只有今日头条和悟空问答,知乎、企鹅问答、百度派、微博问答、UC问啊等早就开始了前期的军备竞赛。然而就发展进度而言,除前两者外,其他问答均没有独立App,百度派虽然有独立网站,但尚处于测试期,企鹅问答在腾讯新闻App中倒是露出较多,但却是作为用户参与形式使用,类似评论集合地,没有明确入口。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尽管百度知道和知乎开始得更早一些,但是两者逐渐走上了两个极端。百度知道内容偏重实用性生活化,难以形成分享讨论的氛围;知乎过于精英化,偏好旁征博引资料详实的内容,读来费劲,几年前闭门打造的内容基调让一些二三四线城市的普通用户难以融入,产品评论区也经常出现对年薪百万知乎er的讽刺。 种种迹象表明,悟空问答早在几个月前已经进入了加速通道,马上就要完成提速准备,驶入高速公路。悟空问答打算要怎么让答主们"富起来",出多少钱,钱怎么花,很快我们就能知道。而在那之后,真正的悬念或许才真正开始:问答是否会成为真正的风口,BAT们这一次又要如何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