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企业危险因素辨识实践


  孙光明 陈晓民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已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那么,冶金与轻工行业企业都应如何应用该手册,识别控制哪些较大危险因素重点?
  2016年4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该手册按照行业分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6册,本文就冶金行业与轻工行业对手册的应用进行介绍。
  冶金行业 新冶钢实践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冶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锻材、轧管完整生产工艺,是国内装备最齐全、生产规模最大的特殊钢生产企业之一。
  新冶钢的危险源具有危险因素复杂、相互影响大、波及范围广、伤害严重等特点。公司生产中既有冶金工艺所决定的高热能、高势能的危害,又有化工生产具有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和高温高压危险,还有机具、车辆和高处坠落等伤害。特别是企业生产中易发生的钢水、铁水喷溅爆炸,煤气中毒或燃烧、爆炸等事故,其危害程度极为严重。
  此外,企业生产的主体工艺和设备对辅助系统的依赖程度很高,如突然停电等都可能造成铁水、钢水在炉内凝固,煤气网管压力突然骤降等而引发重大事故。如何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6年4月颁布的《冶金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新冶钢进行了积极尝试。
  形成员工"潜意识"
  公司及时将《指导手册》发放到各生产单位,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员工掌握内容。
  首先落实"有没有"的问题。公司铁前事业部将《指导手册》上传到办公网络上,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查阅。
  其次落实"懂不懂"的问题。公司安监部在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时,将审核各生产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否符合《指导手册》的规定作为内容之一,如有不符合的要求及时修订。要求各生产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学习《指导手册》、掌握《指导手册》,要求各生产单位对岗位员工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先安全合格再上岗作业,做到将安全操作规程烂熟于心,让按规程操作成为员工的"潜意识"。
  以《指导手册》为"指导"
  能不能按照《冶金行业指导手册》做是落实的关键。
  在公司层面,公司安监部每周组织安全检查,其中将《指导手册》上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专门组织检修施工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有毒有害气体作业等危险作业。再如进行电气组织专项检查时,将《指导手册》公共部分中的电气设备、主电室、电气室、配电室、电缆隧道、燃气(油)管道和钢制储罐的主要防范措施作为检查标准。对建构筑物、起重机械、消防、检维修作业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检查,安全主管部门都根据《指导手册》的标准组织检查。
  检查出的问题要向全公司通报,要求各单位举一反三、自查自改,检查出的隐患做到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人、定验收人。2016年5月10日,在公司组织的电气专项检查中,就检查出各单位现场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和安全隐患39项,对其中的较大隐患、常见隐患考核了相关单位。
  在生产单位层面,各单位把落实《指导手册》作为日常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以《指导手册》为"指导"。如公司铁前事业部在落实《指导手册》过程中,针对焦化行业第四项第六款"危化品储存与发运"的主要防范措施,就如何落实该事业部焦化厂严禁人员出入罐区这一措施想办法。焦化厂罐区有粗苯、煤焦油、硫酸、液碱等危化品,原来罐区由岗位人员现场巡查控制人员,但碰到岗位人员工作忙时,难免对出入罐区人员控制不到位。为此,由事业部牵头专门立项安装了罐区封闭包胶网围栏(利用较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做成网状,将危险点区域封闭管理),真正落实了"严禁人员出入罐区"这一措施。
  公司炼铁厂烧结工序根据《指导手册》关于汽车进料过程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在汽车受料池区域前设置20 km/h的汽车限速标识,同时严格控制汽车装料量低于栏板高度,督促运输单位完善倒车提醒装置并在驾驶室内安装起升警示灯。
  炼铁工序根据《冶金行业指导手册》,对高炉风口以上区域上锁封闭,要求在生产期间,人员上炉顶前必须到主控室进行登记确认,且必须两人同行,佩戴CO报警仪,每10 min与主控室进行一次联系,作业完成后再次到主控室签名确认;完善各层平台固定式CO报警仪,配备便携式空气呼吸器及长管呼吸器。
  公司铁前事业部下属的焦化厂和炼铁厂,都承担着煤气的生产与输送任务,因此煤气安全管理是该单位的重头戏。两个厂对照指导手册进行自查自改,使煤气输送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为满足《指导手册》中所提出的建立煤气应急救援体系的要求,事业部提出要在原有煤气作业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体系的运行效果,把《指导手册》的要求落到实处,并组织了员工戴空气呼吸器救援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技能。
  轻工行业 蒙牛集团实践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成立于1999年8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蒙牛已成为中国乳业翘楚,2015年蒙牛产能达868万 t,营业收入超490亿元。蒙牛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收奶、预处理、灌装、包装、出入库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如涉氨、消防、电气、锅炉、污水、立体库等潜在风险较大。
  《轻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除了明确列出24个轻工行业的主要较大危险因素外,增加公共部分如消防、特种设备、电气设备、检维修和清理作业等内容,涵盖轻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管控区域。
  《手册》还详细制定了24类轻工行业中可能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环节和部位,并指出相应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针对性地给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及相应的标准依据。
  逐条研究应用《手册》
  为了落实《手册》内容和标准,将《手册》执行到位,更好地服务于各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运用于日常生产管理,蒙牛依据《手册》标准和细则内容,严格对标,不断创新和梳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机制来落实《手册》要求与内容。
  头脑风暴研究《手册》。蒙牛集团生产系统各事业部均组织各岗位人员对《手册》逐条进行研究,并结合中粮集团SCCP(安全关键控制点)管理要求,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蒙牛特色的危险源及现场处置管理程序文件。
  全面培训学习《手册》。蒙牛集团各事业部在2016年4月份开展了覆盖车间、班组、岗位的专题培训,促使全员都能、都会进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掌握防范措施。
  检索验证应用《手册》。为了更好落实《手册》要求,蒙牛集团通过安全五级检索体系的应用,针对危险源及现场处置管理程序文件有效性及员工掌握情况进行检索验证。
  严格对标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乳制品行业第1项制冷机房第(11)项"每半年对避雷设施进行一次检测"。但在《手册》发布之前,蒙牛集团依据标准是《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第十九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在实践中按照每年检测一次执行,并没有将制冷车间列为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
  于是,蒙牛集团便经过查阅法律法规要求,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同时要求各事业部与当地防雷检测构进行沟通,经过反复论证,明确将制冷车间列为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防雷装置执行每半年检测一次的要求。
  发现问题
  在执行中发现,"《手册》七、乳制品制造"(二)制冷第1项对"制冷机房"的主要防范措施未对"加放氨"作业安全管理作出要求,该作业频次较少,但危险性大,一旦泄漏,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建议乳制品制造业在日常生产中将加放氨作业纳入危险作业管理范畴。
  ﹝作者单位:孙光明,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陈晓民,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 毕文婷
网站目录投稿: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