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份,由于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再加上CPI开始环比上升,因此,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实际上由于当前的通货膨胀机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泛滥的流动性并非是通货膨胀唯一因素,而且当前的CPI仍然处于负的情况下,国内通货膨胀不会短期内出现。 因为,最近20多年来整个世界经济发生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从而使得许多可贸易的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要素价格最低的地方生产,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业品的供给,而且使得整个世界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全面下移。二是金融全球化,不仅使得大量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而且使得许多商品的交易完全金融化及期货化。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国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水平则是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推高资产价格,推高金融化及期货化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在这样的条件下,尽管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大量的流动性涌入金融市场,但是,这些流动性可能不会直接进入商品领域而是进入各种资产。等CPI全面上涨,通货膨胀开始出现,资产价格的泡沫已经吹大并最后要破灭了。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及本世纪美国的情况都是如此。 今年1-8月份,8.15万亿的信贷从银行体系流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一边是银行有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要贷款给企业,另一边是经济衰退时社会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不会把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生产,而是会流入各种资本品,比如股市与楼市。当前国内股市与楼市的价格突然间上涨,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的结果。 正因为,当前的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大量的银行信贷流向市场时,它的流向及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对此有通货膨胀的担心,但是不是现在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后,即当流动性全面推高资产价格形成巨大的泡沫并破灭时,通货膨胀才可能出现。因此,当前即使CPI由负转变为正,通货膨胀仍然是较长时间后的事情。 因此,面对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如果不改进传统的货币政策思路及对通货膨胀的判断标准,不仅不能真正认识市场变化的规律性,也看不到金融市场所积累的风险越来越大,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因此,对于通货膨胀理解,更多的应该放在资产价格快速飚升上,而不是仅为传统的CPI意義上。只有通过这样的改进,国内CPI指标才会更为真实,CPI更可能成为一个更科学的指标。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