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 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家里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60W的灯泡有点烫。她总是想用手摸,越是不叫她摸越要摸。于是有一次她又去摸时,我们装作没看见。只听见"哇"地一声,她捂着手跑到我跟前,一边指指台灯,一边指指我,然后又去拉她妈妈的手,指指台灯,意思是说:灯泡很烫,不要用手摸。我们哈哈大笑,从此她再也不摸灯泡了。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对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下,这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切身的感受她是不知道灯泡烫手的,简单的劝止只会更加激起她的好奇。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为此,我校提出"体验德育"的理念,它是一种自主的、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德育。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接触客观德育因素,激发其主体意识,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 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我们的学生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能够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违纪学生,你把他叫过来,他马上就能说出违反了哪一条,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决不再这样干了,但一转背,想怎么干还是怎么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规则都是你要我遵守的,遵守了这些规则有什么意义,没有内心的体验。所以说,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抛开条条框框的束缚,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作为学校里的学生,家庭中的成员,社会上的公民,在不同的群体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规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学生审议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也许最终的内容跟自上而下制订的仍然差不多,但对学生遵守规则能动性的激发却是大不一样的,那不是"要我遵守",而是"我要遵守"。 激发主体意识,重要的是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学校每学期都对各类先进学生授予不同的荣誉称号,但毕竟数量不多,惠及的学生相当有限。为了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享受成功的欢乐,我们推行了"荣誉申请"活动,组织学生在客观分析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确立前进的目标,使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从而百分之百地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实现目标的恒心和毅力不够,需要对较大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积"小成"为"大成"。为此,我校推行"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分别为言行文明卡、勤思好学卡、才艺发展卡、校外自律卡等。一周内获卡数列班内前20%的学生有资格参评"周阳光少年","周阳光少年"获"学部主任赏识卡"一张。一月内得卡数占班内前20%的有资格参评"月阳光少年","月阳光少年"获"校长赏识卡"一张,由校长在每月学习生活总结会上颁发,其事迹材料在校园网和宣传窗上展示,其头像和学习生活感悟语悬挂于教学楼走廊上。期末评价时,某个项目得卡数列班级前20%的,命名为单项阳光少年,如"言行文明阳光少年"等;获七彩卡套数列班内前20%的,命名为"七彩阳光少年"。"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自主地规范日常言行,时时处处显现出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玩什么、怎么玩 现阶段,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减负以后干什么"更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不少校园里,学生吵吵闹闹、推推搡搡。上课总是开小差的学生课间却不动了,静静地在座位上发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玩什么、怎么玩,实在是容易被学校管理者忽视而又亟须研究的问题。 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指导思想,遵循趣味性、竞争性、灵活性、选择性四个原则,我们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间活动进行了改编和完善。现在推出的主要有打乒乓、踢毽子、跳绳、抖空竹、转魔方5个项目。我们将每年4月份的第一周定为课间活动展示周,要求每班推荐两个活动,经过全校师生观摩、投票,评出5个"最受学生欢迎的课间活动"。这样逐年积累,逐渐完善,活动的项目越来越多,活动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学生玩得有味道,玩得有文化。课间活动成为了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的今天,没有一个学校管理者不想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家都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问题是我们往往找不准活动的着力点,外面流行什么就引进什么。今天做航空模型,明天创艺术特色,后天全校学生又跳起了集体舞。而学生究竟发展了什么素质,该发展到什么程度,常常心中没底。人的素质内涵很丰富,我们不可能对学生的所有素质进行逐项练习,但可以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持之以恒地训练,以此带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学校于8年前发起了学生"素质发展五个一"活动,即下围棋、打乒乓、学书画、练器乐、读好书。这"五个一"已经包含了传统认识上的"琴棋书画"典型才艺和运动技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五个一"考核要求,定期组织考核活动,使学生在朝着自己设计的目标努力的同时体验学习的过程,在技能不断熟练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尽管组织形式各异,规模有大有小,但都以发展学生的这五种素质以及由此生发的技能为目标。 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 德育就好比是一碗三鲜汤,看着这碗三鲜汤,我们的教师总是习惯于思考:这碗汤里有几克盐?然后提炼、过滤,再把学生叫过来:"来,先把这几颗盐吃了,再把那碗汤喝了。"不如让学生把完整的"三鲜汤"喝下去,如果他们觉得味道很好,下次准会主动来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这就是说,德育需要潜移默化,需要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 校园物质环境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基本因素,环境的布置不仅仅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学校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呈现的办学特色。我校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为办学指导思想,通过体验型教研、体验型课堂和体验型德育三个板块的研究,逐渐构建起了"体验型"教育体系。校园环境布置也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以"在研究中成长"为主题,展现教师校本教研的活动场景和优秀教师的风采;以"我的课堂我作主"为主题描绘学生自主学习的画面以及取得的成效;以"玩得有味道、玩得有文化"为主题,再现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的场面……这些内容都来自学生的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多彩生活的回忆,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言行方式。 实施无痕的德育,教师能否表率是关键。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有纸屑,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默默弯腰捡起,然后走过去放进垃圾桶,这比讲100遍"看到纸屑要捡起"效果要好得多。为规范教师的日常言行,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师德要求,倡导对教师与学生"提同样的要求,守同样的规范,玩同样的活动"。出操,引领学生踏着整齐的步伐进退场;办公室环境布置得整洁、高雅,每周评比文明办公室;将学生的课间活动和"素质发展五个一"项目纳入教师的校本教研内容,逐项推出,逐项考核。学生学什么教师也学什么,学生考什么教师也考什么。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促进了素质的同步提升,也增加了日常交流的共同话题。 道德素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发展而来的。所以,有效德育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施国柱 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