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福建省的语文试卷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很多考生反映很不适应,为了让考生更好应对明年的语文考试,本刊专门请漳州普教室李都明谈谈明年高考复习要点,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05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媒体上对2005年福建省的语文试卷也有不少的评论,鉴于高考命题工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因而是是非非很难有个最后的定论。但是,2006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工作又很难绕开2005年的这份试卷,因为不管高考试卷如何变化,它总是有自己运行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探析这份试卷的命题情况能够为2006届的高三语文复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在总体上继续沿着去年的命题思路前进的基础上,局部进行了力度不小的改革:科普文章的阅读、文言文阅读与翻译、古诗鉴赏、名句名篇、文学作品阅读、语言表达与语言应用以及作文保持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从考点设置、命题思路到题型选用与往年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且大部分的试题难度有所下降;2005年改革的力度主要体现在减少选择题的题量,即第I卷第一题"语言基础知识及应用"原有的6道试题实现了"变脸"———错别字、标点符号、句子衔接没有独立命题,词语辨析、成语使用以及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被挪到第II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提高了作文试题的分值,即由原来的60分提高到70分,而且字数也由"不少于800字"改为"900字左右"。整份试卷既遵从《考试大纲》的要求,又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的文本形式,在继续保持平稳过渡的同时,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应该说,这与教育部下放命题权的精神是一致的。作为新一届高三毕业班的语文复习,对于2005年试题的新思路、新变化,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但是,如果没有透过这些变动的形式分析其变化的实质,复习就会陷入被动的状态。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篇 文言文阅读也依然按照去年的命题思路,通过常用实词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以及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来考查考生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文本的选择上,2005年的试卷没有选用人物传记作为文本,而是选用宋濂的一篇《送天台陈庭学序》的赠序,由于文本中所使用的词汇,文句与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故此,难度并不会高于一般的传记文章。试题中所考查的实词属常用字、虚词遵从《考试大纲》所要求的18个虚词的范围,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由于文本阅读难度适中而易于被广大考生所接受。 2005年的试卷在翻译这个内容的考查上,注意到了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对考点的调整,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并强调了课文的学习积累。其中文言文翻译所选用的文本虽是议论文段,但所涉及的人物、事例教材众多有出现,可以作为阅读的背景知识。试题所强调的重要词语如"王""亡""困""请命""解""东"均为文言常用词语,所涉及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是2005年《考试大纲》所要求的,且"困"用作被动,"东"方位名词作动词教材中也出现过,是考生所熟悉的。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应注意如下几点: 1.熟悉课文。文言文选文历来都是课外的,但是相关的语言知识却都可以课文找到依据。所以说,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对于课文尤其是一些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读熟,起码是见上文知道下文;文中所涉及到的常用实词、虚词的词义,一般的文言知识都应当理清楚。有了这些积累,不管考的是人物传记还是其他文章都可以应付自如。 2.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在复习中能够把散见于课文的一些知识加以整理,比如,文言实词以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为范围,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异读别义、通假字几个点进行整理归纳;文言虚词则从意义和用法对《考纲》所要求的18个虚词逐一梳理。 3.进行一定量的训练,熟悉和掌握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以能力立意的现代高考试题,不仅检查考生的知识积累,很大程度上还是以检测考生的运用能力为主。因而没有一定量的综合训练就难以适应试题的考查。不过,训练一定要有自觉意识,不能盲目去练,要通过训练,理解试题的题型设置、解答的思路以及技巧。 4.文言翻译复习时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或习惯)的白话文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其次是在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能够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文言文: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转换词语的表达;保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删除同义连用或偏义复词等不必保留的词语;添补原文省略或隐含的内容;调整原文的文言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在原文用了诸如修辞格或典故的地方,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贯通地译出大意。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表达没有语病,力求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做到字字落实。最后是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下,在对文章大意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译出句子的意思、语气、句式特点以及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