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道光帝穿的龙袍真有补丁吗


  在大清朝的历史上,有一位皇帝被成为最"节俭"的皇帝,甚至穿上了有补丁的衣服,这就是道光帝。在一些影视剧里面,道光帝由穿着有补丁的裤子,最终演变成了穿着打了补丁的龙袍。身为一国之君,却穿着有补丁的衣服,也真让人不可思议。
  道光帝的爷爷—-乾隆皇帝命比较好,在平稳中继承了皇位而且生逢盛世。凡是都讲排场,不怕浪费。可惜轮到道光帝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王朝江河日下。道光帝有感于"内则叛乱踵起,外则强邻逼迫,朝廷之威信渐替,军队之腐败日甚。"决心躬行节俭。并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革除积习,重振大清的雄风。每天上朝后,他都要告诉文武百官,要节省费用减少开支,以俭为荣。有的皇帝只是喊口号、提要求,而道光帝可以说是以身作则。
  身为皇帝,要想"节俭",在别人看来那不免就是一场作秀罢了。朝廷官员多次亲身所验,发现皇帝还是真的节俭。于是,内廷的大小臣工们为了显示自己不孚圣望,也开始尽力"节俭",不管裤子是不是破了,纷纷在膝盖处打起了补丁,甚至有人为了求一个有补丁的裤子而开出高价。一时间,京城旧衣铺里的破衣旧衫也成为了抢手货,很多官宦人员拿出自己崭新的袍褂而去换回旧的穿,到后来旧袍褂的价钱比新袍褂的价钱还要贵出好多倍。结果在大清朝的早朝上,好像一同穿着破衣烂衫的乞丐们在那里开会。而乞丐的帮助自然是道光帝了。最后,皇帝也觉得这样不太体面,狠狠训斥了那些穿着补丁的衣服来上朝的大臣们。
  被后人演变为打了补丁的龙袍,事实上并不可能存在,皇帝的龙袍如何制作,上面的图案花纹都是有严格规定的,都具有象征意义,是皇位永固的保证,道光帝再怎么节俭,也不敢在龙袍上打补丁。只不过,被道光帝打了补丁的并不是龙袍,而是一条裤子,古人的外衣多为长袍,裤子一般也不会外露,所以,道光皇帝才敢堂而皇之的穿上打了补丁的裤子。可是这个补丁并不便宜。
  清.宣宗道光帝(1782-1850年)
  道光做了皇帝30年,宫内的开支,每年不得超过20万两,慈禧太后掌权时,每天的开支就接近千两,一年就40万两。这让内务府堂司各官一点油水都捞不到,穷的要命。在《满清外史》中记载,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每个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别叫做上浣、中浣、下浣,而三浣就是一个月,可见道光帝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而皇帝在某些场合的衣服是规定好的,要按照礼制穿戴,估计文中记载的应该是内衣之类,而非正装。
  道光帝的节俭并没有换来清王朝的昌盛。道光一朝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可是道光帝却守其常而不之其变,治家由于可是治国不足,始终认为中国是天朝大国,对中国之外一无所知。在1840年英军入侵中国,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处,英国有多大,他问大臣,是不是过了俄罗斯就是英吉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战守也毫无方略,最终只能接受有个人的城下之盟,签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帝在紫禁城太和殿召见刚从广州风尘仆仆归来的钦差大臣琦善,问道:"听说英国人要我们把香港割让给他们,香港是什么东西呢?"琦善答道:"是个小渔村,坐落在南海边上。"道光帝问道:"能有多大呢?"琦善回答:"小的很,如果把我们中国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香港只是鸡蛋上的一个小点,拿袖子一抹就去了。"道光帝说:"那就给他们好了。"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要赔偿白银2100万两。消息传到北京后,道光帝也知道割地赔款的耻辱,作为皇帝的他固然难辞其咎,心里也非常难受。史料记载:"上退潮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生活上一直提倡节俭,平时连条新裤子都舍不得换的道光帝,在涉及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主权问题上却是如此的大方。不知道他有没有算过这些赔款能买多少条裤子。道光皇帝并没有认识到败在那里。他上台以后也拼命像有所作为,但是结果却失败了,直到去世前,一直都郁郁寡欢。
  道光帝的儿子咸丰皇帝在上台以后,也提倡效仿父亲的节俭,甚至像替父亲报酬雪恨,可最后却逃出了紫禁城,跑到了热河。这父子二人,都是清朝厉行节俭的皇帝,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道光帝执掌的大清国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咸丰帝的清朝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文。落榜进士)
网站目录投稿: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