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了一天,想要不要写这个话题。别人的离世成为我们的热搜,总有一点吃人血馒头的味道。因此在事情热度慢慢降低的时候,才敢好好的说这个话题。 昨天,一位艺人明星(高先生)离世的消息上了热搜。据了解,这一位艺人老师是敬业而且人品不错的人,年龄仅为35岁因为心源性猝死而离世。如此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确实让人倍感无奈。 今年二月,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栏目中报道了这样的新闻:27岁的二胎妈妈,在家被发现猝死,死因被认定为心源性猝死,很大可能跟经常熬夜玩手机有关。 今年三月,一名男子在打篮球,突然倒地了。还好刚好几名北京协和医院的同事在旁边打羽毛球,同时球馆里正好配备了自动除颤仪(AED)。这几位同事先后除颤四次,复苏总计十余分钟,终于转为自主心律。随后120迅速将病人就近转到同仁医院急诊,半个多小时后病人已经苏醒并能够讲话了。 在为这几位同事点赞的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其实猝死离我们真的不远。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这么好运的刚好遇到了配有AED的球馆和协和医院的医生。你要知道,这些医生都是国内顶级的医生,能遇到这种情况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01猝死到底可怕在哪里? 死亡确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更加可怕的是在短时间之内死亡,而且有一部分人在猝死之前是毫无征兆的。 心源性猝死,又称为心脏性猝死,急性症状发作突然发生,患者会丧失意识,由于心脏问题导致死亡。死因是因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心脏射血功能自然就停止,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中断,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会死亡。 猝死发生在老年人中较多,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年人和年轻人不会出现,上面说到27岁的二胎妈妈,这一个年龄真的很年轻了,甚至有可能刚刚走出校园没多久,但是依然猝死。 有不少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衰、心肌病、应激等有可能引起。也有一部分猝死的人在此前没未有过任何不适症状,所以就让人后背冒汗了。 根据统计,平均每10万人中出现该疾病约27例,我国人口基数大,每一年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人,那就是说每一分钟都可能有人在猝死。 02孕妈妈也得注意 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有以下这些: ①吸烟、酗酒、熬夜、过度劳累、日夜颠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②饮食习惯不好,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问题; ②长期生活紧张,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大; ③过渡惊吓、精神刺激; ④青少年多表现为剧烈运动中或者后,出现猝死的现象; ⑤存在猝死的家族史的人猝死的几率会高一点。 这一些诱发因素都有可能出现再孕妈妈身上: 孕妈妈怀孕之后,由于多种原因很大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初次怀孕的孕妈妈,表现更为明显; 有一些上进的孕妈妈在怀孕之后依然工作,这一点实际上没有很大问题,但是依然生活不规律,作息不规律; 一些孕妈妈饮食也不规律,一天三餐也是外卖,高油高盐,胡乱的进补,甚至出现了妊娠期糖尿病。 在生宝宝之后,部分孕妈妈会出现抑郁症。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平均为14.7%,大概每10名产妇中可能就有1-2名会出现产后抑郁。产后抑郁对于孕妈妈的情绪影响相当大,容易出现大起大悲的情况; 宝宝出生之后需要照顾,如果这个责任还要落到妈妈身上,那么就容易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再加上情绪的波动,让妈妈身心和身体都受到了折磨。 每一年看到孕妈妈猝死的新闻,真的让人很心痛。宝宝还没有见世界,孕妈妈还没有迎来她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想想都觉得心里好难受,不忍细想。 03有一些建议 这个时候,虽然可以说让爸爸多关心孕妈妈。但是也要考虑到爸爸身上的担子,在年轻人群体中男性猝死的几率比女性高。 家里将会迎来新的成员(小宝宝),可以预见的增加很多的花销。很多爸爸都会暗暗加油,努力赚钱,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这个时候,爸爸当然要关心孕妈妈,同时孕妈妈也要理解爸爸的艰辛。 ①孕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好思想准备,你的情绪波动会变大,但是也学会稳定情绪,要想办法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里人保持清淡的饮食,根据饮食金字塔和自己需求来安排;孕妈妈要多听取医生的意见,合理进补。我在《孕妈妈饮食日记》中强调过,孕妈妈做饮食日记,定期跟医生交流,调整食谱,有利于自己和宝宝。 ③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只是孕妈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里人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孕妈妈情绪波动是正常,家庭成员或多或少可以多谅解。多与孕妈妈沟通聊天,协助孕妈妈排解负面情绪,要团结一致,渡过这一段时间。 ④合理的运动。孕妇不太适合高强度的运动,但是可以参考运动六步法,适量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⑤家庭内部建立合理的照顾婴儿的机制,让孕妈妈得到合理的休息,也有利于孕妈妈身体恢复,稳定情绪。 ⑥感觉身体疲劳就应该提出,赶紧休息,建立良好的休息机制,有必要的话可以请月嫂帮忙。 ⑦带动家里人学习急救的知识。知识学会了都是自己的,家里人学会,对于自己、对于身边的人都是有利的。 猝死其实离我们不远,其中有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我们无法控制,那就在可控因素上把自己做好。孕妈妈猝死带来的伤害可能会更加大,希望各位孕妈妈也得注意。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协和产科马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