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初夏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踏入了位于上海恒隆广场的浙江龙盛集团上海区域总部,与浙江龙盛集团副董事长、龙盛集团控股(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阮兴祥先生进行了一场促膝长谈。从上虞到上海,从"员工"到"企业家",阮兴祥亲历了龙盛的成长和一次次华丽的转身,新常态下,布局上海,这一轮转型升级中龙盛将如何绸缪?从中我们见证的是一个企业4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常青之道。 危机中寻机遇,挑战中谋发展 一家企业从创办到发展,难免会经历不少危机,龙盛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凭借着过人的胆魄和前瞻性的眼界,龙盛不仅一次次在危机中发现机遇,更在危机中不断走向新的制高点。 上世纪70年代,龙盛集团的前身上虞县涅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成立了,到1978年已试制并投产了多种微生物农药。随着时代的巨变,农药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瓶颈。为了寻找转机,龙盛的创办人阮水龙在了解到生产染料助剂的工艺流程和微生物农药的工艺流程很相似但产出的利润却高出很多之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拍板决定了龙盛的第—次产品转型。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技术难关,阮水龙特意聘请了上海一家绸缎炼染厂的工程师到厂指导生产,成功借用外脑实现了转型生产印染助剂的重大战略调整。当年的阮兴祥既是一位见证者,也是一名参与者。"我们称呼这批老师傅为‘星期六工程师,他们带来了新的产品和技术,让我们耳目一新,厂里的销售业绩也一路飙升。"阮兴祥回忆道。这是龙盛遭遇的第一次危机,幸运的是,她不仅没有面临同类小厂倒闭的命运,反而在危机中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转型,开拓了更稳定、更具前景的新市场,使企业生机勃勃。此后,龙盛的销售业绩稳步增长,节节攀高,在1980年更是创下了销售额100万元的奇迹,一时被传为佳话,闻名全国。 人无远虑,必有近_尤,企业同样如此。从80年代开始,龙盛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发展瓶颈:一是由于准入门槛较低,继龙盛尝试生产印染助剂成功后,周边出现了一批同类型的助剂厂,市场竞争激烈;二是助剂产品主要为染料配套,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等特点,尽管龙盛加大了研发力度开发了100多个新品种,但这些产品并不能规模化生产因此,企业始终得不到很大的发展,销售额只能维持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 为了企业能够做大做强,老董事长阮水龙做出了两项重要决定。其一,调整产业结构,进入上游染料行业,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这里还插入一段颇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1993年,阮水龙邀请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出山"。他的第二个儿子阮伟祥是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专业的研究生,当时在复旦大学担任讲师,阮伟祥放弃了申请到一半的出国计划,毅然辞职回家,共担重任,带领龙盛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其二,进行体制创新,将公司从家族制改成股份合作制,让主要技术管理骨干占有股份,提高科技人员从事研发工作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于1997年改造成了规范化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正是凭借着产品新、企业负担轻、机制活、销售人员肯吃苦等优势,龙盛逐步打开了市场,在1995年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亿元产值。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10年欧洲次贷危机的接踵而至,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悲观之声不绝于耳,而此时,龙盛集团决策层又是凭借着高人_等的眼光和远见,意识到了这次危机中隐藏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染料企业的龙盛抓住契机走出国门,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先后在亚洲、欧洲设立了工厂和基地,更在2010年成功收购了全球行业龙头——德国的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真正掌控了全球染料行业的价值高地和话语权,实现了其名下超过30个生产和销售实体,分享全球7000家客户,21%市场的份额。 布局上海,立足主业,多领域齐头并进 以变应万变、追求多元化发展,这是龙盛成功的"秘笈"。多元化作为企业扩张的一种重要选择,不仅能使企业实现全方位发展,有效分散经营风险,还有利于各业务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补充。 通过对企业现代化的打造和有序扩张,2003年,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实现资本运营,并开始朝着外向型、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染料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龙盛渐渐不满足于现状,在全国寻找其他行业的商机,逐步开始进军房地产业和金融投资业,并取得75硕的成果。 房地产是龙盛的另一盘棋。在嘉兴试水的房地产项目,为龙盛在房地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高效的团队。2009年,带着大量的资金和成功经验,龙盛进入了上海,首站即选择了保障性住房这一低风险产品进行开发,尔后又大手笔购入地块,建造了闵行大型商业地标建筑——龙盛国际商业广场,该广场已于去年成功开业,成为都市路商圈社区商业的良好典范。 交谈中,阮兴祥多次提到"变堵为疏",他认为这将是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但需求量只增不减,适合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他认为,全球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具备了高度的相似性,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为例,欧美经济不景气,但伦敦、纽约等全球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坚挺,并未下跌。上海将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汇聚全球各地的人才与这庞大的住房需求相比,上海的土地资源稀缺,供不应求,房价也将会平稳发展,下跌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龙盛在制造业也赢得了强大的资金流,更为其地产的发育成长注入了添加剂,具备单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所无法企及的优势。 凭借着浙商企业"敢打敢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龙盛开始逐步将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心放在了上海,并制定了"聚焦上海、深耕上海"的集团宏观战略,抢抓机遇,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14年,龙盛集团的第二总部在上海成立,并与原上海闸北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二总部落地后短短两年即进入上海百强企业,上海成为了龙盛的第二故乡。 作为新静安区第一届人大代表,阮兴祥还向我们简要介绍了上海新静安的未来发展前景,尤其是苏州河"一河两岸"的大规划,他表示,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成立新静安区后,为龙盛在上海的深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的打造将成为新静安南北协调发展的新引擎,上海中心城区新地标,而龙盛正是这一进程中极具分量的参与者和缔造者。 2015年,龙盛充分发挥多年来在上海所积累的潜在能量,全面参与到了上海新静安区苏河湾、中部地区旧区改造的合作模式中,陆续有一个保障房项目和两个城市旧改项目落地,总投资近340个亿,这其中一个旧改项目——苏河静湾目前已拆迁完毕,方案已在规划设计中,而另一个旧改项目——华兴新城的动迁工作于今年3月18日达成了二次征收超过93%的喜人成绩,作为苏河湾最后一块旧区改造项目,这一百亿级的项目规划有一幢高320米的商办楼,建成后,将成为新静安区的第一高楼,取代恒隆广场霸占15年的静安第一高楼宝座,也预示着华兴新城必将被打造成为新静安城市中心的超级项目,实现龙盛集团‘佰亿房产圆梦静安"的战略新篇。 除了房地产业,龙盛也同时瞄准进军金融业,先后投资参股锦州银行、浙江上虞农村合作银行等多家金融企业。此外,公司在股权投资领域及资本运作方面也有不俗的收获,如投资的"山东滨化"、"国瓷材料"等PE项目都已成功在上交所、深交所及三板市场挂牌上市。 担当社会责任坚守企业公民的良心 在主业上龙盛坚持饮水思源、关怀社会的良好传统,在其他领域也是这样。2009年龙盛房产进驻上海,参与闸北区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发建设,先后垫资19亿开发了"龙盛佳苑"、"大宁龙盛雅苑"两个动迁安置配套商品房项目,建筑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共计2000余户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2012年,在得知周边新安置动迁居民及附近其他小区居民适龄儿童入园、入学紧张的难题后,公司又主动接下了工期紧、要求高的教育设施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闸北区实验小学和永和路幼儿园两个教育项目,为周边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及时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龙盛始终秉承企业公民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公司业务自2009年进入上海,短短几年已累计向市里缴税近7亿元,不仅如此,公司自2012年起累计向原闸北区慈善联合捐活动、光彩事业基金会及体育赛事捐款共计221万元。担当起"企业公民"的责任与使命。 伴随着龙盛在上海的成功与腾飞,阮兴祥也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包括2010-2014年度上海市劳模、第四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交大海外2014年度校友人物年度管理领袖奖等等。 四十多年风雨,龙盛的成功绝非偶然,更没有捷径可走。在"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龙盛精神引领下,在包括阮兴祥在内的几代龙盛人不断开拓下,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龙盛成为综合性、多元化、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